明玉听到若曦这么讲后,只是微微瞥了一眼她,然后便不再理会她就身姿轻盈地翻身上马,动作潇洒利落。
而一旁的疏桐见此情形,也赶忙跟着跃上另一匹马背。
就在两人准备扬鞭离去之时,隐约间传来了十阿哥那爽朗且充满戏谑意味的笑声。
“哈哈哈!到马场居然不骑马,你该不会是根本就不会吧?”
明玉不由得回头望了一眼,看到若曦那张涨得通红的俏脸,正高高扬起下巴,强装镇定地大声回应道。
“谁说我不会啦?我只不过是今天不想骑而已。。。”
然而,那稍显底气不足的语气却难以掩盖她的心虚。
这一回,由于明玉并未像剧情那样主动去招惹若曦,若曦自然也就失去了与她们针锋相对的兴致。
于是乎,双方之间保持着一种看似疏离、实则平和的氛围。
就这样相处着,几个时辰过去之后,太阳逐渐西斜,天色渐晚。
众人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便纷纷勒住缰绳下了马,准备回家。
不过在明玉和疏桐出来的时候,她的袖子被疏桐扯了一下,明玉疑惑的挑眉,眼神询问着疏桐有什么事情。
结果疏桐给她指了一下前面的几人,明玉一下就发现了异样吗,若曦竟然和八阿哥十阿哥他们上了同一辆马车。
明玉瞪大了眼睛,她旁若无人的环顾四周,张望了一下周围。
只见所有奴才们都跪着恭送他们,没有一个人抬头,就连扶着若曦上马车的婢女都没有对此产生任何质疑。
就猜到这应该是八阿哥他们的安排,就是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回去的路上,疏桐还在说这个事呢。
“明玉姐姐,你说这八阿哥不会是对那个若曦姑娘有想法吧?”
明玉有些惊讶于疏桐的敏感,要知道她也是知道剧情,才知道这会儿的八阿哥对若曦起了心思。
但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以及若曦和十阿哥熟络的相处模式,不是应该怀疑十阿哥吗?
明玉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
“你为什么会怀疑八阿哥对若曦起了心思,而不是十阿哥呢?毕竟你也看到了,若曦一直在和十阿哥大闹。”
疏桐蹙眉又盯着前方早已离开的马车,脸上有着自己都没发现的疑惑,显然对于自己的猜测也很是奇怪。
“我也不知道,明明若曦和十阿哥那般相熟,一路上话没停过,但我就是莫名的感觉,八阿哥才是那个起心思的人。”
明玉轻笑,心里怀疑,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女生的第六感?
然而在表面上,她还是决定好好嘱咐一下疏桐不要对这些事好奇。
“无论如何,这些都是阿哥们的事情,既然那些奴仆们对此司空见惯,想必这个情形也绝非第一次发生。
所以我们也不要过分关注,以免无端招惹灾祸上身。”
明玉话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心中担忧疏桐会因这件事情而对男女大防掉以轻心,于是又赶忙出言告诫道。
“不管怎么讲,一旦男女关系出现状况,女子往往最容易遭受冲击和影响。
所以你务必要铭记于心,以后不论是身处家中,还是在外面,都需时刻与男子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惹人非议。”
毕竟身处于这般封建时代,即便以现代之人的眼光来审视,与男子人同坐一辆马车或许并无大碍,但终究这个时代对于女子颇为苛刻。
正因如此,为了能守护好自身周全,那些应有的避讳绝对是不可或缺。
疏桐乖巧的点着头,她虽然还没到说亲的年纪,但该有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明玉姐姐,我知道了。”
姐俩说着话回到了安亲王府,又过了一段时间,明慧给明玉传了消息,说让她下月初八去八阿哥府上。
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就是十阿哥的生日,以往,因为温僖贵妃不在了,十阿哥的生日都是老八老九给他张罗。
等到八阿哥娶了福晋之后,就经常是明慧帮着办了。
明慧知道妹妹爱热闹,这不,便想着跟以往一样让妹妹过来玩一玩。
明玉收到消息,在这一天再次去了八阿哥府。
到了那里,明玉本以为来接自己的应该是姐姐身边的小丫鬟,哪知她却看见菊青站在那里。
明玉面带疑惑,“菊青,怎么是你在门口接我?这个时候,你不是应该跟着姐姐忙着十阿哥的生辰宴吗?”
要知道虽然只是一个生辰宴,但这也要分人,十阿哥素来与八阿哥交好。
又因为他额娘早逝,所以八阿哥对于他和九阿哥一直都是很照顾的。
这生辰宴本来就是表现八阿哥兄友弟恭的方式,也是在众位阿哥们面前露脸的行为,所以他自己对这个也很是重视。
因为八阿哥的重视,明慧自然是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以往每次明玉过来,明慧这时候都忙个不停,更别说作为得力助手的菊青她们了。
菊青听到明玉的问话,虽然心里为自己主子憋屈,但这是在大门口,她肯定不能露出不高兴的神色,不然这不是让侧福晋那边的人笑话吗?
菊青行了个礼,随后扶着明玉往福晋的昭阳院走去。
路上才小声的靠在明玉耳边解释了今天的事情。
“明玉格格,今年十阿哥的生辰宴,八爷并没有让福晋主持,而是让刚刚解除禁足的侧福晋来操办。
据说,侧福晋带着她那个娘家妹妹,马尔泰若曦还给十阿哥准备了不一样的生辰宴呢。
也不知道侧福晋是八爷惯了什么迷魂汤,让八爷连基本的体面都不给福晋了。”
明玉听得眉头直皱,“八爷是在想什么?嫡福晋好好的端坐在家,却把这件事越过了她交给侧福晋,他是脑子有泡了吧?”
明玉嘴上抱怨着,心里也在猜测这是不是剧情降智,不然八阿哥就算是再不喜欢明慧,在他还需要安亲王府的时候,也不至于这么不给嫡福晋脸面啊。
刚一进门,便瞧见明慧孤零零地端坐在大堂中央,尽管她面容还算平和,然而从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伤心与沮丧,却仿佛如一层无形的阴霾般,任谁都无法忽视。
明玉望着眼前这一幕,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去宽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