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抄家流放?王妃她富可敌国 >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片丰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笙笙一口面差点没咽下去。

她才吃他几口面而已,他就想拿下她?

她可不觉得,他说的这个赏,跟上次一样。

一对上他有些过于危险的眼神,苏笙笙心慌的那种感觉,就又回来了。

她一手撑着额头,“头怎么疼了,一定是吹风吹的。”

但不等她逃遁,就被他拉住。

“夫人不想赏,以后再说就是,面再不吃就凉了。”

听他如今已经明目张胆到这份上,苏笙笙心底还是有些慌的。

等皇都回音解除危机,报答了他的大恩,了了拓跋冶的事,她还是得赶紧逃了。

嗯!

苏笙笙边吃边下定决心,加快行动。

……

第二日,一大早苏笙笙就去了千晌田。

这几块是最先种下粮食的地,自然比其他麦田早熟。

没想到,她一大早来这抢收,竟然碰上一早来这看田的祖父。

没看到谢玄陪苏笙笙,苏老太爷问她,“谢将军呢?”

一开始,他是很担心,两个人走不到一处。

可昨日,谢玄对孙女处处体贴的举动,他都看在眼里。

单从品貌上来说,比季家孩子还有白公子,都要出色许多。

只是,过于位高权重……

他担心……

不过,昨日看谢玄对孙女的态度,他倒是觉得可以放心了。

苏笙笙哪敢让祖父担心,只道:“谢将军一早去了大营了。”

顺便在心底默默祈祷,他以后都住在那。

毕竟手底下那么多兵,谢玄新婚三天后,总得去兵营看看。

苏笙笙一大早起来收拾,恨不得把人立刻打包送走。

祖父点了点头,“祖父听说,你做的这个收割机,能抵上百人收地,就想过来看看。”

苏笙笙笑着挽住祖父,“那今日咱们一起打头阵,先去收割一波。”

“好。”苏老太爷也想近身体会一下,孙女发明的这个什么收割机,是否真那般神奇。

苏笙笙和祖父坐进收割机里,旁边是鲍二,开着一辆装粮车。

待鲍二跟她对齐,苏笙笙笑说,“祖父坐好,我们出发了。”

苏老太爷刚应了声,身下的车子就如离弦之箭一般,极速地冲了出去。

嗡鸣声声,层层麦浪从车头的割机中,汇聚而上,输入上方的分粒机,又传送到旁边鲍二开着的那辆粮车斗里。

本来,收割机一辆就能完成。

只是这毕竟是在大棚里,大型器械不好摆开,才分开来用。

好在鲍二如今技术娴熟,已经能跟她步调一致。

但苏老太爷毕竟是第一次来,看到这一垄一垄田地上的麦穗,就这么被轻易收割。

他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这也难怪,那位敌国的摄政王,盯上她孙女手中的这东西了。

清晨的气息,夹杂着小麦的清香。

在他们之后,其他收割机,也开始陆续加入。

成熟的麦粒,没一会,就灌满了一车车粮车。

收割完长达十亩的田地,苏笙笙等人加气时,顺便候空车加入。

而祖父已经迫不及待地捧出一把麦粒,放入嘴中几粒。

还未言语,眼睛已经笑了起来。

“笙丫头,你这可是造福一方啊!”

苏笙笙可不敢受这称赞,毕竟真正发明这些的,也不是她。

不过,前辈们发明这些,可不就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活吗?

科技的进步,可就是为了人们幸福啊!

“这还差一点呢,若是研究出书中的杂交水稻,起码量产还能提高两成!”

提高两成?

祖父惊异地看向她,“丫头,你说的可是真的?”

“书中写的,如今其他的都已实现,想必不假。”苏笙笙略微一顿,“就是要种水稻,比较挑气候,还要人工培育,颇为费功夫。”

当然,就是指更加烧钱了。

只有让百姓看到真实的案例,还有商贾看到有利可图,她才能有资金投入进来。

苏老太爷一时太过震惊,倒是忘记这是南疆了。

“有志者事竟成,祖父相信你可以的。”

不得不说,祖父虽然深受这个时代熏陶,本应是最尊崇法理之人。

可如今一旦透悟,思想上竟也转换得如此之快。

苏笙笙笑容满面,与祖父一起看着收割机在田间忙乱纷纷。

那一车车黄澄澄的麦粒,可是宝贝啊!

南陵田地冬日都荒着,这要是一年收上两茬,以后将再也不会出现流民饥骨了。

苏老太爷眼眶湿润,看着一车一车的粮食,从他眼前运走。

唐正万全,本初期投入,就是想让苏笙笙不要被人打压下去。

哪里能想得到,能有今日一番景象。

别说苏笙笙如今身份天差地别的变化,就是整个天堑关,都难以找到昔日旧模样。

刘三爷慕志等六人,虽然当初是被迫加入阵营,可如今他们不得不服这位新王妃。

硬是杀出个黎明,将一镇人都带动了。

今日苏家大丰收,过些日子,家家户户都能收麦了。

这么多家一起收,只怕得忙到年根下。

但再忙,心里也是美的不是。

只要这粮食传送各地,想买塑料棚的人,一定络绎不绝。

他们那几条生产线,只怕是不够看的。

等回去,不,现在他们就去加线。

余掌柜上次那万两银子没输掉,但这次他打算把家底都投进去。

不等看完,就急匆匆拉着五人回去。

天堑关的地都被王妃包了,他们得赶紧去外边置办田地,再不能落后于人了。

一车车的新麦,从加工坊出来,变成清甜的面粉。

短短几日,千晌田的麦子便收割完成。

这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可如今,却已被天堑关百姓习以为常。

连冯家的笑话,也无人过问了,都在田间忙碌着准备。

有的人家种的是蔬菜,已收了好几茬。

有的人家种的水果,最晚的也都熟了。

就连那用大棚试着蓄养牲畜的,这一次都成功了。

收着长大的母鸡下的滚圆的鸡蛋,老大娘脸上都乐平了皱纹。

“看以后谁还说咱们天堑关,是个鸡都不生蛋的地方?”

怕老人家一高兴,不小心摔了的媳妇,一直搀着她,但被老婆婆推开。

“我身子骨硬着呢,小心碰坏了我的蛋。”

只把儿媳妇逗得哈哈大笑。

明明还没过年,却家家户户乐开了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