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110章 筑盛世之基,却无盛世之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筑盛世之基,却无盛世之命

【隋朝大运河分为多段。

通济渠:连接黄河与淮河,全长650公里。西段起点为洛阳,连接洛水和谷水;中段起点为板渚,连接黄河,引水向东流向开封;东段终点为今江苏盱眙,连接淮河。

永济渠: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沟渠,进行大规模开挖和连接,引沁水通涿郡(今北京),是连接洛阳与北方地区的重要水利通道,全长1000余公里。

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至杭州流入钱塘江,全长400公里,串联江南地区众多水运交通。

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长安)到潼关,长100多公里,主要连接长安与东部地区。

邗沟: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开,杨广下令对邗沟进行修整和拓宽,连接了淮河与长江,将扬州与淮安等地连接起来,全长200多公里。

至此,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全长2700多公里的大运河连接,成为贯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朝大运河从公元605年开始修建,到公元611年完工,总共耗费约6年时间。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陶瓷、海盐、木材、香料等等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

同时,北方的钢铁、牲畜、皮革、药材、煤炭也可大量运往南方销售。

大运河的修建和运营,直接带动了造船、码头、仓库等产业快速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又间接带动运河沿线的服务业也逐渐兴起,为过往的商人、旅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

众多人口得以从事除农业之外的工业和服务业。

运河沿岸也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如扬州、杭州、苏州、洛阳等。

这些城市成为了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城市规模得以不断扩大。

同时漫长的大运河,也使得沿岸众多原本缺乏水资源的土地,成为地力优渥的灌溉田,农业产出和耕地数量跃升。

中国南北之间的沟通有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以往朝代当人口数量发展到社会制度和资源承载上限时,必然会爆发动乱,造成大量人口损失,王朝灭亡。

而此时的隋朝因为均田制和各种生产资料的开发,人口承载上限大幅提高。

人口反而成为了此时隋朝高速发展最需要的。

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因为大运河在较短的时间里调动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参与建造,导致相当数量的人口因为管理不善、劳累、疾病而大量死亡。

(不同的说法出入很大,有说死亡人数占全数的一半,有说二十五万,有说一百五十万,由于缺乏明确的官方历史记录,这些数据大多是基于一些推测和估算。)

而且在大力挖掘运河的同时,杨广又下令在北方修建驰道和长城。

此外,隋炀帝杨广又于公元609年亲征吐谷浑并取得胜利。

将西域部分地区重新纳入中原王朝国土,并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调发戍卒,大兴屯田。(具体调动了多少人口经营西域没有记载。)

从东汉失去西域到隋朝收复西域,时隔420年,西域再次重归中原王朝统治。

而在隋朝以前,东汉对西域的控制比较薄弱,主要以册封藩属国为主,并没有大规模迁移汉民屯田,西域的实际控制权仍在西域各国手中。

而隋朝通过迁民屯田的策略,使得中原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直接控制,西域部分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王朝国土。

在隋炀帝杨广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皇帝到过玉门关以西。

如此致力于国事、军事的帝王,也足可见其雄心壮志。

但是诸多消耗人力物力的重大事件,在杨广手中同时进行,无疑是相当透支国力的。

在大兴土木和开疆拓土方面,隋朝和秦朝极为相似,杨广和秦始皇都有急功好利、不恤民力、穷兵黩武之弊病。

但这些弊病如果没有在同一时期进行,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基础、用合适的方式稳步推进,却又都是冠绝古今的重大功绩。

隋朝到了这一时期,百姓们的劳役和赋税已经达到了能够承受的顶点,民怨渐起。

如果杨坚和独孤伽罗还在世,以他们能够忍辱负重般果断叫停科举制的政治能力来说,必然会在这时选择与民休息,用更为平稳的方式稳步发展国家。

但杨广不是杨坚,他的身边也没有独孤伽罗。

他与秦始皇一般,意图只在他这一朝就解决国家的所有隐患。

他的下一步,便是向国家的最大威胁——关陇集团,挥刀砍去。

公元606年,杨广重启科举制。

在父亲杨坚的基础上,完善和规范科举,严查作弊与贿赂,并细分科举取士的标准。

分别为: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

这十科取士标准,根据不同文武官职,帮助国家全面吸收天下人才。

无数寒门子弟重新看到了依靠自己的才能进入官场的希望。

而更为严格的科举制,极大削弱了世家们的利益。

但此时皇权与世家们的斗争仍然只在暗中进行,尚未搬到明面上来。

而杨广也明白,这样的斗争迟早会演变成军事冲突。

而他要做的,就是向世家们的根基开刀,兵马,就是世家们之所以能与皇权对抗的根本倚仗。

于是继征服吐谷浑之后,隋炀帝以东征不臣之高句丽,集结各路世家兵马多达百万,隋炀帝御驾亲征大举进攻高句丽。

隋炀帝用这一正当理由,让世家们承担庞大的战争费用和物资供应。

并且在正面战场上,着重派遣世家兵马进行战事消耗,而自己的亲信兵马则始终拱卫中军大营不做过多调遣。

战争的消耗无论是人员的伤亡还是物资的损耗,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家大族的军事力量,从而减少他们对皇权的威胁。

世家们当然也清楚杨广的用意。

所以对待战事尤为消极,各路兵马都以保存自身实力为首要目的。

即便遇到高句丽军队顽强抵抗,隋军伤亡惨重,隋炀帝也坚持不做退兵。

这便成为了隋炀帝举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却都以失败告终这一离奇结果的真正内因。

内斗,永远比对外战争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