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三章 宇文化及弑君:宫廷政变,杨广殒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三章 宇文化及弑君:宫廷政变,杨广殒命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隋朝恰似一颗转瞬即逝却又无比耀眼的流星,在历史的天幕上既留下了辉煌的光芒,也投下了沉重的阴影。而宇文化及发动的那场宫廷政变,亲手终结了隋炀帝杨广的性命。这一事件,不仅无情地为隋朝的覆灭敲响了丧钟,更如同一股强劲的力量,深刻地扭转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宛如巨石投入历史的长河,激起千层巨浪,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时代悲歌:隋末的动荡风云

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迅速坠入风雨飘摇的深渊,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隋炀帝杨广执政后期的倒行逆施。

杨广即位伊始,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营建欲望。为了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劳工竟多达二百万人。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这些劳工如同蝼蚁一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日夜劳作。监工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稍有懈怠便会遭受毒打。无数人因劳累和饥饿,倒在了这片未完工的土地上,他们的生命如同尘埃般消逝,却无人问津。与此同时,杨广又耗费长达6年的时间,倾举国之力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虽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交通命脉,但在当时,却是百姓们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除了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等大型工程也如潮水般同步展开,每项工程都驱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服无偿劳役。百姓们在繁重的劳役下苦苦挣扎,民力几近枯竭,社会矛盾也在悄然间不断激化。

在军事方面,杨广同样穷兵黩武,将国家推向了深渊。他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每次都动员了规模庞大的军队和难以计数的物资。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杨广亲自率领113万大军出征,旌旗蔽日,声势浩大。然而,由于指挥体系混乱、后勤保障不力等诸多原因,此次征讨遭遇了惨败。士兵们在战场上死伤无数,大量的物资被浪费,无数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此后的两次征讨,同样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频繁的征战,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使得百姓们无法安居乐业,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政治上,杨广的统治愈发腐败不堪。他偏信佞臣卢世基的谗言,对朝中的勋臣高颎、贺若弼等产生了深深的猜疑。高颎是隋朝的开国元勋,为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足智多谋,在朝堂上威望极高;贺若弼同样是隋朝的名将,在平陈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军事才能备受赞誉。然而,杨广却听信谗言,将他们一一杀害。这一行为使得朝廷内部人心惶惶,正直之士纷纷噤若寒蝉,矛盾进一步激化,政治生态急剧恶化,隋朝的统治根基开始摇摇欲坠。

在杨广的暴政下,隋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九年(613 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杨玄感出身名门,是隋朝司徒杨素之子,他的起兵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率领10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围攻东都洛阳,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齐州章丘的杜伏威等也率众起义,转战淮南一带。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给隋朝的地方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大业十二年(616 年),瓦岗军首领翟让、李密在河南滑县起兵。瓦岗军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迅速成为了反隋起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攻占了隋朝的许多粮仓,开仓放粮,无数饥饿的百姓得到了救济,对瓦岗军感恩戴德。大业十三年(617 年),窦建德在河间起义。窦建德领导的起义军以河北为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他为人正直,爱护百姓,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成为了隋朝在北方的一大劲敌。这些农民起义军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使得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二、主角登场:宇文化及与隋炀帝杨广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关键人物——宇文化及与隋炀帝杨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命运在此交织,共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

宇文化及出身于隋朝的贵族家庭,为隋朝大将宇文述之子,本姓破野头。早年,他担任杨广属下千牛备身,负责保卫杨广的安全。然而,他为人轻薄、贪婪成性,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将国家的财产据为己有。他多次因贪污行为被免职,但由于他善于讨好杨广,凭借花言巧语和阿谀奉承,深受杨广宠爱,每次都能官复原职。杨广即位后,宇文化及被授予太仆少卿职务,负责管理宫廷的车马事务。在此期间,他依然不改贪婪的本性,甚至为了谋取私利,向突厥走私违禁物品。事情败露后,他被罚为奴隶。直到宇文述去世后,杨广念及旧情,才又任命他为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不仅贪婪,而且凶残阴险,言语刻薄。在朝中,他经常仗着自己的权势欺凌大臣,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然而,由于他深得杨广的信任,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隋炀帝杨广,出生于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为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开皇元年(581 年),他受封晋王。开皇八年(589 年),年仅20 岁的杨广以兵马都讨大元帅身份,率领51万大军南下平陈。在这次战役中,杨广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指挥若定,迅速平定了陈朝,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开皇二十年(600 年),杨广被册封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 年),杨坚去世,杨广即位。

杨广即位初期,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抱负。他平定皇室内乱,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隋朝的统治根基;营建东都洛阳,进一步巩固了隋朝的统治,使其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修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开创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垄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统治逐渐变得残暴起来。他滥用民力、频繁征战,导致天下大乱,百姓们对他的统治怨声载道。

三、血腥政变:江都宫变的台前幕后

大业末年,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大江南北,隋炀帝杨广因李密占据洛口,不敢返回京城,长期停留在江都。跟随他的士兵大多是关中人,见隋炀帝没有返回京城的打算,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逐渐产生了反叛的想法。这种情绪如同病毒一般,在军队中迅速蔓延。

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校尉元武达、内史舍人元敏等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士兵们的情绪,他们相互勾连,开始商议谋反之事。赵行枢、杨士览因与宇文智及有旧交,将谋反之事告知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听闻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心中的野心瞬间被点燃,提出趁机建立帝王之业。众人商议后,决定将宇文化及拉入谋反集团。起初,宇文化及得知此事后,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他深知这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在众人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被权力和欲望冲昏了头脑,答应了参与谋反。

义宁二年(618 年)三月初一,司马德戡开始实施谋反计划。他派人煽动士兵,称隋炀帝得知士兵们想返乡,准备用毒酒将他们全部毒死。士兵们听闻后,群情激愤,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司马德戡谋反。当晚,司马德戡便率领士兵控制住了隋炀帝。

早晨,宇文化及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江都宫。当他见到司马德戡派来迎接他的将领时,战战兢兢,连话都说不出来,双腿也不停地颤抖。到达城门后,司马德戡率众迎接,将他引入朝堂,称其为丞相。随后,宇文化及派人将隋炀帝在江都门外示众。隋炀帝面对叛乱,质问宇文化及等人为何要谋反。宇文化及无言以对,眼神闪躲,最终派遣令狐兴达在宫中杀死了隋炀帝。

宇文化及弑帝后,原本打算拥立蜀王杨秀为帝,以稳定局势。然而,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于是,他下令诛杀杨秀及其后代,还逮捕了杨暕、杨倓以及其他隋朝宗室、外戚和与自己不和的大臣。为了掩人耳目,他留下秦孝王之子杨浩,立其为皇帝,自己则自称大丞相,总揽朝政。他任命弟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宇文士及为内史令,裴矩为右仆射,并派人严密监视杨浩,将其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杨浩如同傀儡一般,毫无实权。

四、余波震荡:政变后的局势与影响

十余天后,宇文化及等人抢夺百姓船只,逆水而上返回关东。到达显福宫时,将领麦孟才、沈光对宇文化及的弑君行为深感不齿,他们怀着对隋朝的忠诚,密谋杀死宇文化及,为隋炀帝报仇。然而,事情泄露,麦孟才、沈光等人被宇文化及残忍诛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显福宫的土地。在徐州,由于水路不通,宇文化及等人抢夺百姓的牛和车,用来运输物资。这一行为导致士兵们疲惫不堪,心生抱怨,军队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司马德戡见宇文化及不得人心,企图更换领导者,另立他人。宇文化及得知后,将司马德戡逮捕杀害,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的分裂。

义宁二年(618 年)六月,宇文化及率领军队前往黎阳,与李密的军队对峙。李密深知宇文化及的军队粮食短缺,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同时派兵阻断了宇文化及的后路。双方多次交锋,互有胜负。李密还假意和宇文化及和好,宇文化及中计,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送给了李密。之后,宇文化及发现自己被骗,恼羞成怒,向李密发起了攻击。双方在童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李密在战斗中受伤,被迫退回汲县。宇文化及随后前往魏县。

到达魏县后,宇文化及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于是毒杀了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改元天寿。然而,他的称帝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此后,他四处征战,却接连失败。他先后攻打元宝藏、被李神通讨伐,均未取得成功。最终,窦建德率军讨伐宇文化及。在王薄的引导下,窦建德的军队顺利入城,俘虏了宇文化及及其部下。窦建德将宇文化及斩杀,并将其首级送给了突厥义成公主,以表示对隋朝的忠诚。

宇文化及弑君这一事件,标志着隋朝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它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使得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中国进入了更加混乱的纷争时期。同时,这一事件也推动了唐朝的崛起。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势力不断壮大。他打着为隋炀帝报仇的旗号,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最终,李渊建立了唐朝,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五、历史镜鉴:后世的评价与反思

对于宇文化及和杨广,后世有着诸多评价。唐朝大臣魏征评价宇文化及为庸才,认为他辜负了隋朝的恩德,犯下了弑君的滔天罪行。唐太宗李世民也认为,宇文化及等人深受隋朝的厚恩,却包藏祸心,其罪行百倍于阎乐、赵高。隋皇泰帝杨侗、李密等也对宇文化及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而对于杨广,后世的评价则更为复杂。他虽然有开创科举、修建运河等功绩,但他的暴政却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他的统治,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宇文化及弑君这一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宫廷政变的危害。它不仅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还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统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必然导致国家的灭亡。只有实行仁政,关注百姓的福祉,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我们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宇文化及弑君这一事件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教训。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