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章 远交近攻:战略有方,步步为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章 远交近攻:战略有方,步步为营

- 背景引入:战国时期,大约从公元前 475 年到公元前 221 年,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但也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等方面激烈碰撞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局势复杂多变,每个国家都在为了生存和扩张而不断努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然而,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秦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抉择。一方面,其他诸侯国对秦国的崛起感到恐惧和不安,纷纷采取合纵的策略来对抗秦国;另一方面,秦国自身也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战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统一的目标。

- 引出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应运而生,它犹如一盏明灯,为秦国照亮了统一六国的道路。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远交近攻”这一战略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在秦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远交近攻战略的提出

1. 范雎入秦

- 时间节点:公元前 270 年。

- 具体事件:这一年,秦国谒者王稽出使魏国后返回秦国,车上还带着一个穷困潦倒的魏国游士,他就是范雎。范雎在魏国时曾是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随须贾出使齐国时,齐襄王赏赐范雎财物,引起须贾的嫉妒和怀疑,以为范雎私下里向齐人泄露了魏国的机密。须贾回国后向魏国丞相魏齐报告,魏齐大怒,命家臣对范雎施以酷刑,范雎差点儿因此丧命。侥幸逃过一劫的范雎,在王稽的帮助下,化名“张禄”潜入秦国,他渴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洗刷曾经的屈辱。

- 人物分析:范雎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他经历了生死磨难,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秦国出人头地的决心。他善于观察和思考,对各国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为他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奠定了基础。

2. 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

- 秦国当时的国际地位:到了公元前 270 年左右,秦国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如公元前 273 年的华阳之战,秦军斩首魏、赵联军十五万,使得魏国被迫割地求和。秦国的实力逐渐得到其他诸侯国的认可,但同时也引起了各国的警惕和联合对抗。例如,各国经常组成合纵联盟,试图阻止秦国的扩张。

- 秦国面临的外交困境:秦国在外交上处于孤立的状态,其他诸侯国对秦国既畏惧又不信任。秦国与赵国、魏国等邻国之间的关系紧张,经常发生战争,但与齐国、楚国等较远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秦国需要一种新的外交策略来打破僵局。

- 秦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秦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具备了支撑长期战争的能力。然而,秦国的劣势也很明显,秦国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交通不便,这给秦国的军事行动和外交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秦国的文化相对落后,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文化交流中处于劣势。

- 范雎对秦国局势的洞察和思考:范雎入秦后,对秦国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他认为,秦国要想统一六国,必须改变以往的外交策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这样既可以避免秦国在短期内面临来自多个国家的联合攻击,又可以逐步削弱邻国的实力,为秦国的最终统一创造条件。

3. “远交近攻”的具体内涵

- 概念解释:“远交近攻”的核心思想是与距离较远的国家结交,对邻近的国家进行攻击。具体来说,秦国应该与齐国、燕国等较远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避免与它们发生冲突;同时,集中力量攻打韩国、魏国、赵国等邻近的国家,逐步扩大秦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 理论基础:这一战略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和利益最大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秦国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紧密,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大,而与较远的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相对较弱,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小。因此,秦国可以通过与较远的国家结交,来缓解自己在外交上的压力,同时利用邻国之间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秦国通过攻打邻近的国家,可以迅速获得土地、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利益,增强自己的实力;而与较远的国家结交,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损失,保持自己的战略优势。

二、远交近攻战略的实施过程

1. 初期的实践——针对韩、魏的行动(公元前 268 年 - 公元前 260 年)

- 军事行动:公元前 268 年,秦国开始对韩国发动进攻,攻占了韩国的怀邑、邢丘等地。公元前 264 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的陉城,斩首五万。公元前 262 年,秦国又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这些军事行动使得韩国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被迫向秦国求和。

- 外交策略:在对韩国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秦国也对魏国采取了分化的策略。秦国利用魏国与韩国之间的矛盾,拉拢魏国,使其保持中立。同时,秦国还向魏国施加压力,迫使魏国割让土地。例如,公元前 266 年,秦国迫使魏国割让了河东之地。

- 取得的成果:通过这一阶段的行动,秦国不仅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还削弱了韩国和魏国的实力,为秦国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此外,秦国的“远交近攻”战略也开始初见成效,齐国、燕国等较远的国家对秦国的军事行动保持了沉默,没有对秦国进行干涉。

2. 中期的巩固与拓展——与齐、楚的外交博弈(公元前 259 年 - 公元前 247 年)

- 与齐国的外交接触:公元前 259 年,秦国派使者前往齐国,与齐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秦国向齐国赠送了大量的礼物,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同时,秦国还与齐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不对齐国发动战争。这一举措使得齐国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为秦国的后续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 与楚国的外交博弈:秦国在与齐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对楚国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此后,楚国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楚国仍然是秦国的一个潜在威胁。为了削弱楚国的实力,秦国采取了分化的策略,支持楚国的内部势力,制造楚国的内乱。例如,公元前 256 年,秦国派使者前往楚国,支持楚国的公子负刍发动政变,推翻了楚考烈王的统治。

-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这一阶段,秦国面临着来自其他诸侯国的合纵联盟的威胁。例如,公元前 247 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组织了五国联军,对秦国发动了进攻,一度击败了秦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秦国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破坏了五国联军的团结。同时,秦国还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提高了自己的防御能力。

3. 后期的全面推进——统一六国的步伐加快(公元前 238 年 - 公元前 221 年)

- 对赵国的进攻:公元前 236 年,秦国趁赵国与燕国发生战争之际,派大将王翦率军攻打赵国。秦军先后攻占了赵国的阏与、橑阳、安阳等城邑,赵国的实力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公元前 229 年,秦国再次对赵国发动进攻,王翦率领秦军与赵国的名将李牧在井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秦国使用反间计,成功地除掉了李牧,随后攻占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灭亡。

- 对燕国的进攻:公元前 227 年,燕国派刺客荆轲前往秦国,试图刺杀秦王嬴政,结果失败。秦王嬴政大怒,派大将王翦率军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河畔击败了燕国的军队,随后攻占了燕国的都城蓟城。燕国的太子丹逃到了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 对楚国的进攻:公元前 225 年,秦国派大将李信率军攻打楚国。李信率领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楚国的平舆、鄢郢等地。然而,楚国的名将项燕率领楚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击败了李信的秦军。公元前 224 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攻打楚国。王翦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与楚军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楚军的士气逐渐低落,王翦趁机发动了进攻,击败了楚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寿春,楚国灭亡。

- 对齐国的进攻:在消灭了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秦国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贲率军攻打齐国。齐国的国君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至此,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三、远交近攻战略的影响

1. 对秦国的影响

- 政治方面:“远交近攻”战略的实施,使得秦国迅速崛起并成为战国七雄中的最强者,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国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秦王嬴政成为了天下的霸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经济方面: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战略,占领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这些资源和财富为秦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秦国还在占领区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等,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 文化方面: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各国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秦文化。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秦国的文字、法律、制度等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其他诸侯国的影响

- 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平衡:“远交近攻”战略的实施,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平衡,使得秦国的实力迅速增强,其他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削弱。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相互制衡变成了秦国一家独大,其他诸侯国只能被动地应对秦国的进攻。

- 引发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猜忌和不信任:秦国在实施“远交近攻”战略的过程中,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各国之间的相互猜忌和不信任加剧。各国之间的合纵联盟也因此变得更加脆弱,难以有效地对抗秦国的进攻。

- 促使其他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策略上进行调整和反思: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其他诸侯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和军事策略。一些诸侯国开始寻求与秦国的和解,试图通过割地求和等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和平;一些诸侯国则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试图通过战争来抵抗秦国的进攻;还有一些诸侯国则试图通过联合其他国家,组成新的合纵联盟来对抗秦国。

3.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远交近攻”战略的实施,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局面,为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 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外交思想和战略文化:“远交近攻”战略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和战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统治者和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统治者和军事家在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时,往往会借鉴“远交近攻”的思想,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和战略手段。

- 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国的政治更加稳定,国家的统一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同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为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远交近攻”战略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秦国统治者的智慧和勇气,也为后世的统治者和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对现代的启示:在现代国际关系中,“远交近攻”战略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应该采取友好、合作的态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在处理与较远国家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较远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历史上的战略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传承这些智慧,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