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听到婆婆也开始同意,知道这事不好再改,转而看着姜正礼,姜正礼看妻子眼泪巴巴得望着自己。他示意还是要听父亲的。 便不再回应。
余氏见全家都已经同意,自己不愿意也不行。
又开始垂泪道:“去那马家我们是庄户人家,乔儿性格软弱,和正室和那蔡家的可怎么处啊?”
姜老太爷捋着胡子笑了,说到:“这点我也是想过的。就让庶妹姜楚妍作为滕氏同嫁过去。”
老太爷这番操作,让一旁的儿子看看呆了。
庶女姜楚妍是何氏所生,可这姜楚妍只有十二岁年纪尚小,怎么去做滕氏?
姜老太爷不理会众人,让何氏也进来。
何氏战战兢兢跪倒在地,哭着求姜老太爷收回成命。
姜老太爷让下人给何氏拿个蒲团坐下,何氏看了余氏和姜老太一眼,姜老太咳嗽一震,她到底还是不敢坐。
姜老太爷命人关上风门,打算开一个姜家的家庭会议。
一屋子人席地而坐,今日房内只有长子长媳,次子次女都不在内,唯一显得不匹配的当要属何氏。
见一家人表情各异,姜老太爷想到家族百年,实属不易,今日之事,他这个做长大家长的只能尽力盘算,剩下的要看自家儿孙辈自己的能力了。
姜老太爷久居温泉庄,不理家事。
养得一副鹤发童颜的样貌,他年过花甲了,却仍旧思路清晰。见风门已关。第一个便是叫起何氏。
这何氏刚过三十岁,却生得花容月貌。若不是生得美貌,恐怕也不会被夫人和老夫人如此针对。
只见她身穿一色素色襦裙,发如丝缎,简单挽个平髻,面不施粉却依然楚楚动人。
老太爷见她还在哭,问她:“何氏,楚乔楚妍必须同去,你不必再哭,去换身鲜亮衣衫开心才是。”
何氏还想哭,姜老太大骂一句:“老爷好好给你说话,你耳朵聋了,给我笑。”
何氏吓得立马止哭转笑。
姜老太爷也不理会,慢慢道:“乔儿是嫡长女,去马家做贵妾这是身份也是两家人的面子,家中庶女都没这个资格。但我看楚乔生得性子单纯,不善谋算。让楚妍同去,与姐姐做个帮手。楚妍既生于我姜家,便要为姜家而谋。这是她的命数,你明白了?”
何氏端着笑点点头。眼底得泪久久不散。
姜老太爷道:“虽是滕氏,嫁入马家一定比她留在姜府更好,若她有出头之日,你也有了脸面。”
何氏听姜老太爷这样说。自己细细想来,的确如此。
若留姜家,她这个庶女不是嫁给庄稼汉,就是嫁给地主儿子做妾。还不如去那马家。
想到此处,她眼神有了光,连连谢太爷太夫人。
姜老太恨恨得骂道:“得了便宜还卖乖,下贱胚子。”
姜老太爷冲她摆摆手让她先下去了,此时屋内全是近亲了。
姜正礼第一个问老爹道:“父亲,楚妍尚小,为何让她同去?”
姜老太爷瞪着儿子道:“咱们教楚乔的都是正妻的活法,她会做妾侍的活法么?她学的算账理家都不管用了。她进马府,那正妻张氏怎会让楚乔插手管家算账的家事。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咱们楚乔又不是那绝色美人。她能嫁入马家是时机正好,马家想插手江州兵防。这才给了我们家机会,后面说服地方还得你去呢。”
余氏有些明白,又有些担心问道:“父亲是想让楚妍以色侍人?”
姜老太爷点头道:“我们打听过了,那马文诚从江州走后不回豫州,是直接回将军府。
也就是会带楚乔去将军府,半年后再回豫州。这样咱们楚乔和马文诚也能有真感情。若是再有个一儿半女更好。等楚乔有了孩子在马家站稳脚跟,楚妍也长大了。姐妹俩一起在马府,他们的地位也就稳了。我们姜家在江州的地位也就稳了。”
余氏姜正礼仍是一脸愁色,这两个十几岁得女孩怎么能担得起姜家得未来。
姜老太以为儿子儿媳担心,楚妍会抢了楚乔得夫妻情分。
撇着嘴道:“她母亲,弟弟还在你手下你怕什么?”
余氏一直相夫教子过日子,从没有谋划过这样的事,心中各种不忍与无奈。
姜老太此时态度直接反转,同意楚乔嫁给马家做妾,她只担心孙女单纯善良没有手腕,去了定会吃亏。
想了想便说:“让我身边的周氏带上,教教身边人规矩。”
姜正礼不禁笑道:“我看周阿娘那一肚子折磨人的手段,还是少在马家去用。”
姜老太爷摆手道:“手段该用还是得用,带几个靠谱的老人去是必须的。从规矩理家再到御下,都要从头学。
我看她现在受不得委屈吃不得苦,这一身得娇气人前装装样子可以。背后还是实在点好。”
几人正说着,屋外有一家丁来报,姜老太爷让他进来,那家丁说到:“回禀太爷,小的在马刺史居住得馆驿一直盯着,今天史家庄庄主带家人去拜见马刺史了。 ”
姜老太爷像是早就料到了,自鸣得意笑道:“看来想跟马家联姻的不止我们一家啊。”
姜正礼哼了一声,讥笑道:“那史庄主今日在席间还耻笑我们,怎么今日晚间自己又跑去了呢?”
姜老太爷却丝毫不生气,满面春风劝儿子大度些,史家这样做,正说明姜家做对了,比史家多了一份先机而已。他们想为自己女儿找位高门,我们便给史家介绍一门合适的亲事就好了。
余氏问公公:“咱们介绍的亲事那史家庄能愿意么?”
姜正礼抢答道:“三天后楚乔过门,他们自然和咱家交好了。”
姜老太爷一番发言后,屋内再也没人说楚乔嫁与马府做妾哪里不好,两代四口人商量了要陪嫁的嫁妆,要带去的人数。还有就是姜楚妍的嫁妆单子,以及她带几个仆妇。
婚事商定好,姜老太爷让儿媳去把楚乔和楚妍带过来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