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驻月氏使馆。
两位使者正在这里商谈着此行的任务。
当前往乌孙的使者宋俊从驻月氏大使这听说乌孙人的行动后,他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们对乌孙有过渗透?”
“没有。”
“那是三大行有对乌孙国的拉拢行动吗?”
“也没有,不然我这大使不可能不知道。”
“那这秦人街也太巴结了吧?”
“……”
宋俊看到对方沉默,一时也犯难了起来。
消息不便就是这个情况,他所得到的一切授权和准备的方案,都是以之前乌孙的行动为基础的,虽然也做了乌孙会讨好大秦的心理准备,但讨好到这个程度……
着实让他大开眼界。
“这乌孙国,这些面子功夫倒是做得很足。”宋俊笑了笑。
在外的秦人本来也会相互依靠,居住地本来也靠得比较近,加上这些西域国家本来也要礼遇他们,所以这秦人街只不过是把这种礼遇稍微抬高了一点,并没有任何实际利益。
能让这个异域国家做出如此举动,你要说没有中原人给他出谋划策,谁都不信。
“报!”
门口,一个甲士走了进来:“月氏王带着国相和第一将军求见两位大使!”
“两位?”
“是的,他指名道姓说想见宋大使,说有要事相商。”
宋俊沉默了一下:“就他们三人?有没有带什么东西?”
“就他们三人。”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笑了。
他们来干嘛?
无非就是想着游说大秦远离乌孙,或者是先来探探口风。
可不管哪个目的,你就单纯来说?没点诚意?
你们三个的决定能代表所有月氏贵族不成?
乌孙人虽然做的都是表面功夫,可人家毕竟做了。
月氏王倒好,还只想拿好处不付出些什么。
与此同时。
月氏势力范围的西部。
一个信使从月氏王城而来,直奔驻扎在这里的一个大型部落而去。
不久后,这个部落派出了大量骑兵朝着周围分散开来,联络周围部落,似乎准备集结兵力进行某场战争。
对此,乌孙人紧张了。
可陈京淡定得很。
“不要慌,无非是虚张声势。”
他说:“只要大秦的回应一日不到乌孙,月氏就绝不敢真的开战。”
之后几天,乌孙和月氏的势力边境上,双方同时增兵,气氛紧张无比。
但却硬是没打起来……
直到宋俊这个大秦使者在一千秦军的护卫下来到乌孙王城。
王城门口。
乌孙王和所有乌孙大贵族一起,出城十里相迎。
刚一见面,就送上了诸多礼物,还只是送给宋俊个人的。
看着面前那些若放到中原去卖价值绝对上百万钱的东西,宋俊沉默了。
他只是外事部一个中层官员,在部内决定出使人选抓阄时他才摊上了这活,家中不算富裕,却也远谈不上贫穷。
但由于外事部的工作性质,他们家财比其他部门的人都少。
其他部门兴许有办法捞油水,可他们要是捞了,被政敌抓住就可能有叛变的帽子扣下来了。
这百万钱……诱惑力有点大。
而乌孙王不仅给他送上礼品,还给他随行队伍中所有人都送了一些秦币。
加起来钱不多,也就五十多万。
然而宋俊稍微算了下,这怕是把这半年来乌孙国内所有去过中原的人得到的钱全都给送出来了。
他看了一眼乌孙迎接队伍中那个中原面孔的人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这家伙……有点意思。
入了王城后。
宋俊传达了秦国廷会的意思:
大秦从不干涉他国内政、更没有收小弟的习惯,但出于两国友谊,也看在乌孙心慕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大秦可以允许乌孙贵族子弟去秦国陇西学宫进修;同时,只要乌孙能保证对大秦人的善意,大秦可以在外交和外贸上给予乌孙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乌孙王听完愣了一会,凑到陈京身边。
“这个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什么意思?”
“不干涉内政,是拒绝我们吗?对秦人的善意,要到什么程度?”
陈京先是看了低头喝酒的宋俊一眼,这才说道:
“其实秦国已经答应了,只是不能说得太明显。”
“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看乌孙诚意给多少,给得多,支持就多,给得少,那就口头上为你发声一下实际动作什么都没有。”
“不干涉内政只是说辞,毕竟秦国身为中原第一大国,若是公然自持强大号令其他国家,不符合也不适合秦国;实际上就是让你自己听话,在秦国不给你明面指示的情况下你自己要自觉。”
“至于善意,这个范围就看你心胸有多大了,给他们提供一口水是善意,秦人在西域被人欺负了你出兵教训对方也是善意,你给出的善意多少决定了秦人对你的态度。”
“我们中原的准则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尤其是这种没有利益冲突只有合作的国与国交往上!”
乌孙王挠了挠头:“什么意思?”
陈京深吸一口气:“就是你给大秦五分好,他会还你十分。”
“那本王懂了!”
“……”
说罢,乌孙王满面笑容的走向宋俊:“大秦的意思本王知道了,本王代表乌孙愿意为秦人提供全面的善意!”
接着,他拿出了一份合约。
宋俊接过一看。
《大秦与乌孙友好合作条约(秦文版)》
他心里有些震惊,抬头看了面色平静的陈京一眼。
这人在乌孙太屈才了!
接着看下去,他发现这压根就不是合约,而是给大哥的保证书。
乌孙所有部落,只要不是处于战争或者即将灭亡的这种紧急状态,否则对任何一个哪怕只是路过的秦人都会友好对待,部落里有的,秦人都可以购买或者交换。
驻乌孙的秦国使者,只要有需要,可以随时来王宫叫上任何一个王子调动乌孙任何一支军队,只要不是造反秦国,哪怕是和所有西域国家开战都行。
如果大秦能帮助乌孙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商行,那么这个商行在西域可以作为秦国三大行的下属为他们卖力。
乌孙境内,秦人商队可以把任何一个乌孙部落当成他们的护卫,不管是存放东西也好,让部落出兵护卫他们去西域其他国家也行,乌孙部落不会拒绝。
哪怕是乌孙国之外,秦人可以请求任何一个乌孙人帮助,乌孙人不能拒绝。
秦人在乌孙犯法,乌孙无权处置要交由秦使馆。
还有其他许多礼节上的问题,比如乌孙今后每年会派出使团去大秦交流——实际就是上贡,乌孙王称呼秦王为天单于,在国书上乌孙自降一等之类……
宋俊看得哑口无言。
秦国对乌孙自然也有一份准备好的合约,但相比这份,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放下合约,他看向乌孙王:“贵国所有大臣都不反对?”
“当然,这是所有乌孙人的希望!”
宋俊一阵沉默,你都这么抬爱大秦了,我还能说什么?
他看了陈京一眼,这货是怎么忽悠乌孙人同意的?
带着这个疑惑,当着乌孙绝大部分贵族的面,宋俊在仔细检查合约后代表秦国签下了这份堪称是乌孙之耻的条约……
众人喜笑颜开。
恰好这时,信使来报,边境的月氏人退兵了。
这个消息让这场宴会的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众多乌孙贵族纷纷上前给大秦使团敬酒。
深夜。
在馆驿等待的宋俊终于等到了该来的人。
“草民陈京,见过宋大使。”
“我可不敢当!你若回大秦,官位绝对在我之上!”
陈京笑了笑,心里有些开心。
两人互相道明身份,宋俊直接问起那份合约的事。
“其实一开始,很多乌孙人都不同意,包括乌孙王。”陈京说:“让他们丢点面子可以,只要能换来大好处,但这合约还是让他们感到有些过了。”
“可是仔细一想,这合约,也只是停在面子上而已。”
那些对大秦人的好处上,听上去确实很好,但问题是,在乌孙和大秦的贸易中,大秦是占主动的。
在这个前提下,那些内容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一个秦国商人如果带着大量商品来西域,面对如此热情的乌孙人,他会选择就地卖给乌孙人东西、还是愿意再跑上数百里去其他西域国家?
至于那些所谓的便利……
乌孙如果和大秦交好,在双方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乌孙人是脑子有病会得罪秦人吗?
游牧部族本来就崇尚强者,大秦比乌孙和月氏、楼兰这几个国家加起来还要强,那给路过的秦人提供些这不是应该的吗?
无非就是写进合约里,把这个潜规则摆在明面上而已。
一开始还有乌孙人担心,会不会有秦人借着这些权力为非作歹。
其实此事也不用担心,因为相比于那点利益,秦国此刻更在乎市场稳定和国家脸面;若有商人这么干以至于秦国在西域的形象受损,那不用等乌孙人计较,秦国使馆会首先处理掉那个家伙。
不然西域的人只要来一句:都说中原人讲礼,就这?
你看到时候先着急的是秦国人还是西域人……
至于给大使那调兵之权和给秦人商队指挥乌孙部落的权利,这就更是两个鸡肋了。
如今大秦的名声威震整个西域,西域局势是得烂成什么样,才会让秦国驻乌孙大使气到直接调乌孙人打架?
秦人商队让乌孙部落护卫去西域其他国家,这不是给乌孙部落打秋风的机会吗?
还有乌孙若有商行可以给三大行打下手的事……
“本官懂了。”宋俊恍然大悟。
乌孙人的商业模式和制度等等远没有秦国的发达,他们国内的商业情况是一盘散沙、商人各属于各自身后的部落互不干涉,有时候还有竞争。
要给他们捋顺情况组建起一个商行,固然能给秦国在西域带来便利,可这投入……
得不偿失。
“所以,你是把这些一条条给他们解释清楚了?”
“当然,他们只是见识少,可在自身利益上,乌孙人也不是傻子。”
陈京笑了:“虽然这些好处都不算什么根本利益,但至少也能给秦国带来许多方便,这就够了。”
宋俊点了点头,是啊,别管乌孙是否付出了根本利益,只要能给秦国带来好处的,那就够了。
当然,之后怎么借这事发挥影响力,这就是咸阳那些大人物要考虑的事了。
“陈兄,你这等才华若去秦国,外事部部长指日可待啊!”宋俊感慨道。
陈京摇了摇头。
“不入廷会,终究只是小官而已。”
宋俊:“……”
你挺狂啊!
部长级官员在你口中只是小官?
“那陈兄不会一辈子在乌孙当客卿吧?”
“当然不会。”陈京说:“依我估计,以现在大秦的官员培养速度,填满中原各地需要十五年,这还只是我预测的,实际上肯定会加快,具体多久我也不知道。”
“到那时,大秦会来西域的。”
“我要以整个西域为礼,换一个陈侯之位!”
宋俊看着意气风发的陈京,默默低下了头。
……
科学院。
李缘站在一台巨大的实验型蒸汽机面前,想了许久。
历经一年,科学院依旧没有完全攻克蒸汽机。
但他们至少做到了让这台几乎有半个公交车大的蒸汽机持续运转的程度。
在具体实用性上,这个……几乎没有。
因为它太大了,产生的力相比于自重来说也太小了,由于橡胶缺失和一些零件精度不够所造成的能量浪费,它的成本也有些高昂。
不过好歹能用。
最主要的是能持续运转。
“李由啊,蒸汽机的研究重点可以放在零部件上了,打磨精度,缩小体积。”李缘说。
眼下科学院各个研究项目都要用钱,蒸汽机这个大户受限于材料原因,短时间内也看不到太大进步了。
“那这个……”李由指了指这台连初级都算不上的蒸汽机。
“搞一个磨坊出来,咸阳的可以在渭河边上,其他临水的郡城也可以开始选址了。”
虽然秦国已经开始普及石墨了,但许多普通老百姓还是很难用到的。
甚至不止他们,发往边境地区驻扎的军队的粮食,都是带壳的,边境将士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壳。
将这个蒸汽机用在磨坊上,带动这方面的发展,减轻人们的负担,这是它现阶段唯一能为大秦做的事。
“尽快研究好相关的技术,你提交计划给廷会,我会让他们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