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开业大酬宾,生意一直都没有停过。

卤肉卖完后,炒菜都添加了两次,店铺里面采取的是刘父制定的自选模式。两个素菜十文钱,糙米饭和杂粮饼管够,只限于食堂吃完不能带走。一荤一素十三文。一荤两素十六文。两荤两素二十文。

这个定价是比较合理的,毕竟打菜的是他们自己人,一份菜是多少的量都是定好的,糙米饭和杂粮馒头管饱收三文钱,正常人吃三个杂粮馒头一份菜绝对吃撑。两个杂粮馒头是正常的量。再配上熬制的大骨汤里面加点时令的叶子菜汤免费喝。怎么都能把一个成年男人吃的饱饱的。

一个人很快吃完,小二收拾碗筷拿到后厨,后厨一个婶子专门收拾碗筷,洗干净用一旁的开水桶消毒,翻台的速度很快。

刚走了一个人,又坐下一个人。

这样的快餐模式很新奇,也很受欢迎。

西城的很多挑工都来尝试,十文钱就能吃得饱饱的。吃饱喝足的他们一天能赚八十到一百文,以前吃两碗面也要十文钱,还没有两个素菜有油水。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美味快食铺的名声就打出去了。

不仅是打工人,城里的一些住户自己家不想炒菜了,也会来铺子里打上两份菜回家,这样就减去三文钱的主食钱。

来单独买卤肉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等到晚上,沈万山和刘父盘账的时候,嘴都笑不拢了。

不要小看人均收入低,架不住人多啊。

一天下来一个铺子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二十两,净利润算下来也有十二两左右。这样一个月就有三百两的纯收入。

“义哥,你是我的亲哥啊。你这么好的生意愿意带着老弟,老哥你以后说啥就是啥。我都听你的。”

“好了好了,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刚开业这几天大家都很新鲜,再加上我们开业大酬宾,进来的每个客人都送了半个咸鸭蛋。估计三天活动结束,营业额会降下来不少。预计在十八两左右。每天利润十两左右。还有,你别忘了你这家铺子比较大,另外一个铺子量肯定小很多。”

“嗯嗯,义哥你说的是,不过有十两也很不错了。两个铺子一天有二十两我就心满意足了。”

“之前我跟你说的,为了保持食客的新鲜感,你要多找一些菜农,菜品一定要丰富多样。菜单也要轮流着经常换。等后面我这边也会不定期的给你一些新菜品方子。”

“好好好,义哥,你说的对,我都记下来跟店里的掌柜的交代清楚了。义哥,你看,咱们其他县城的那些铺子什么时候开起来?”

“其他县城的铺子,我这边让伟忠跟你去走一趟。把你手上的所有铺子都开起来。这样他心里也有数。以后跟你这边的对接就由他一手负责。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义哥,你这是还有其他什么大买卖?能不能也带带我?”

“不是什么大买卖。我要把庄子上的土地运用起来,我们老家有一种新奇的作料,等我这边种出来,研制出来。咱们的店铺绝对会更上一层楼。也不是不带你,万山啊,做人不能太贪心,更何况种地的事情你懂得多少?”

沈万山一听确实有道理,他还真不会种地。“义哥说的是,是小弟我贪心了。我后面就专心把剩下的铺子开起来。义哥你放心去做,以后店里的新鲜菜品就靠你了。”

沈万山知道刘父是一个实诚的人,既然他说的那种新品作料研制出来对食铺有益处,那肯定就是有益处的。

“放心吧,以后咱们的快食铺差不了。你就等着吧。”

生意完全走上了正轨。

刘彩霞和刘父就开始着手新家的布置。之前去庄子上看了,后面的主屋里面家具还算是齐全,但不是经常有人住。基本的床和洗脸架子这些都有。

刘彩霞又定做了一些大一点的衣柜,还给每个房间定做了一个书桌和书架。

刘小璐和林柯宇这样的大孩子,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面必不可少的东西全都添置齐全。

房间的卫生不用他们操心,早就给廖婶子一家说了让他们打扫一下。过几天他们就会搬进去长期住在庄子上。

刘父决定办一个乔迁宴,邀请沈万山还有之前来的那几个主簿和文书去庄子上吃个饭。加深一下彼此的关系,也让他们了解一下他未来的种田计划。

等后面种出辣椒和土豆这些东西,在通过这几人结识一下府尹,府尹下面还有好几个官职辅助府尹日常工作。下面的六部则是具体分管六部事务。府尹不直接安排六部事务。想要见府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家具这些上午送到庄子上,刘彩霞一一安排摆放到各个房间。庄子上面的宅子就是那种小的二进院,前院廖婶子一家一直住着。中间隔了一个很宽的长廊才是后面的院子。

长廊的一边是牲口棚停放马车的地方,另外一边相当于是一道门,出了这道门就能看到庄子上的所有田地。视野非常开阔,宅子修建的时候应该是选了位置的。

宅子收拾妥当,刘父到附近的村子找人买了一整头猪,不过喂猪的时间不算长,猪只有一百来斤。刘父可是多花了二两银子才买下来。人家家里把猪养到年底是要多卖个二两银子,他们吃点亏也是没办法,不然第二天乔迁宴席需要的肉量大。

临时去城里的猪肉铺子买,怕是买不到那么多。而且时间也可能来不及。

当天下午,就把猪肉收拾出来。刘父廖家老大驾马车把猪头,猪下水,猪尾巴,猪蹄这些全部送到北城的宅子里,让他们收拾出来一并卤上。

第二天一早再派人去取回来就行。

刘父和刘彩霞则是带着廖婶子等人在家里做蒸肉,梅菜扣肉,用石磨磨了些米面出来蒸蒸肉,蒸排骨,蒸糯米圆子,蒸藕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