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葭和陈珏一系列关爱长工的举措让庄园上下一片祥和,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之后,他们的商业版图日益壮大,与各方的合作也愈发紧密。此时,陈葭和陈珏意识到,是时候与股东们分享这一路奋斗所取得的成果了。与此同时,他们心中又萌生出一个新的想法——通过修建一座桥来铭记以工代赈这一帮助众多灾民和流民重建生活的好办法,让这份善举得以长久流传。于是,他们决定先与股东分红,再就建桥一事与太子妃商议。
这日,阳光明媚,陈葭和陈珏在陈府的议事厅里,与各位股东齐聚一堂。厅内布置得庄重而典雅,桌上摆满了水果和茶点。陈珏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向各位股东抱拳行礼:“各位同仁,今日把大家请来,一是为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事业的支持与信任,二是我们的产业如今蒸蒸日上,也到了给大家分红的时候。”
股东们听闻,脸上纷纷露出欣喜的笑容,相互交头接耳,对此次分红充满期待。一位年长的股东笑着说道:“陈公子,你和夫人经营有方,我们能跟着获利,实在是幸运。这一路走来,看到咱们的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真是感慨万千呐。”
陈葭也微笑着起身说道:“这都多亏了各位股东的鼎力相助,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也难以取得如今的成就。此次分红,我们按照之前商定的比例,根据各位的出资情况进行分配。”
说罢,陈葭和陈珏的下属们便端着放有分红银两的托盘,依次走到各位股东面前。股东们接过分红,纷纷对陈葭和陈珏表示感谢。
分红结束后,陈葭和陈珏又与股东们商讨了一些产业发展的后续计划。待众人散去,陈葭看着陈珏说道:“相公,分红的事圆满完成,接下来我们得找个合适的时机,与太子妃商议建桥的事了。”
陈珏点头道:“娘子说得对,这建桥意义重大,不仅是对以工代赈成果的纪念,更是对未来公益事业的一种激励。我们明日就进宫面见太子妃。”
第二日,陈葭和陈珏精心准备了建桥的详细规划,包括桥的选址、设计图纸、预计费用等,便进宫拜见太子妃。在太子妃的宫殿里,三人分宾主落座。
陈葭率先开口,恭敬地说道:“太子妃殿下,今日我与相公前来,是有一事想与殿下商议。您也知晓,此前黄淮泛滥,我们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灾民和流民重建家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了铭记这一善举,激励后人,我们想在受灾地区建一座桥,以作纪念。”
太子妃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陈葭、陈珏,你们夫妇二人一心为民,实乃大义之举。这建桥纪念以工代赈之事,想法甚好。只是建桥所需费用不菲,工程也颇为浩大,你们可有详细的计划?”
陈珏赶忙呈上建桥规划,说道:“殿下,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建桥计划。桥的选址在黄淮地区一处交通要道,此处人流、物流频繁,建桥后既能方便百姓出行,也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我们设计了多种桥型方案,兼顾美观与实用。至于费用,我们商会团队愿意承担一部分投资,同时也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支持。”
太子妃仔细翻阅着规划,不时点头。看完后,她说道:“这计划确实考虑得很周全。只是此事重大,本宫还需与太子殿下商议后再做定夺。你们先将这规划留下,本宫会尽快与太子商讨。”
陈葭和陈珏谢过太子妃后,便告辞出宫。陈葭有些担忧地对陈珏说:“相公,不知太子和太子妃是否会大力支持我们建桥的想法。”
陈珏安慰道:“娘子,莫要担忧。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且这桥若建成,对黄淮地区的发展益处颇多。太子殿下一向心系百姓,想必会理解我们的苦心。”
数日后,太子妃传来消息,让陈葭和陈珏进宫。在太子的书房里,太子、太子妃以及陈葭和陈珏四人围坐在一起。
太子笑着说道:“陈葭、陈珏,本宫与太子妃商议过了,你们建桥纪念以工代赈的想法,甚合本宫心意。这不仅是对过去善举的铭记,更是对公益精神的弘扬。朝廷会大力支持你们,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陈葭和陈珏听后,心中大喜,赶忙跪地谢恩:“多谢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的支持,我们定不会辜负殿下的期望,将这座桥建好。”
太子扶起二人,说道:“起来吧。不过,建桥工程浩大,你们要确保工程质量,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陈珏恭敬地说道:“殿下放心,我们定会聘请最专业的工匠,选用最优质的材料,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太子妃也笑着说道:“陈葭、陈珏,你们夫妇二人在以工代赈中展现出的智慧和担当,让本宫十分钦佩。此次建桥,若有任何困难,尽管向本宫和太子殿下开口。”
陈葭感激地说道:“多谢太子妃殿下关爱,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从宫里出来后,陈葭和陈珏立刻召集商会团队,商讨建桥的具体事宜。在商会的会议室里,众人围坐一圈,气氛热烈。
陈珏说道:“各位同仁,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对我们建桥的计划大力支持,朝廷会给予资金和人力的帮助。我们商会也需承担一部分投资,大家对此有何想法?”
一位商会成员说道:“陈公子,这是好事啊!建桥既能造福百姓,又能提升我们商会的声誉。我觉得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多出一份力。”
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赞同。陈葭笑着说道:“感谢大家的支持。接下来,我们要明确各自的分工。一部分人负责联系优质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一部分人去寻找经验丰富的工匠,组建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还有一部分人要协助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务必保证桥梁按时、高质量地建成。”
众人纷纷领命。一位负责联系材料供应商的商会成员说道:“陈夫人放心,我会去考察多家供应商,挑选出性价比最高、质量最好的材料。”
负责寻找工匠的成员也说道:“我认识不少手艺精湛的工匠,定会组建一支可靠的施工队伍。”
建桥工程正式启动。陈葭和陈珏时常到施工现场查看。在桥的选址处,陈葭看着忙碌的工人们,对陈珏说:“相公,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仿佛又看到了当初以工代赈时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
陈珏感慨道:“是啊,娘子。希望这座桥能像以工代赈一样,给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工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负责财务的商会成员焦急地找到陈葭和陈珏:“陈公子、陈夫人,不好了。由于一些材料价格上涨,工程费用超出了预算,目前资金缺口较大,这可怎么办?”
陈葭和陈珏听闻,立刻召集商会成员商讨对策。陈珏说道:“各位,目前工程遇到了资金困难,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一位商会成员说道:“我们可以再向朝廷申请一些资金支持,说明目前的情况。”
另一位成员则说:“或许我们可以在商会内部再募集一些资金,大家再出一份力。”
陈葭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我和相公进宫向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说明情况,请求追加资金;另一方面,在商会内部发起募捐,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能帮多少是多少。”
众人纷纷点头。陈葭和陈珏立刻进宫,向太子和太子妃详细说明了工程资金短缺的情况。太子听后,说道:“既然如此,朝廷再追加一部分资金,助你们完成这一善举。”
陈葭和陈珏感激涕零:“多谢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的慷慨相助。”
与此同时,商会内部的募捐也得到了积极响应。各位成员纷纷解囊,为建桥工程注入了新的资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资金问题得以解决,工程继续顺利推进。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宏伟的桥梁终于横跨在黄淮之上。桥身坚固,桥栏雕刻精美,上面刻着以工代赈的事迹和参与此次善举的人员名字。
在桥梁的落成仪式上,黄淮地区的百姓纷纷前来。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陈公子、陈夫人,还有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你们真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这座桥不仅方便了我们出行,更让我们记住了以工代赈的恩情。”
陈葭微笑着说道:“大爷,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这座桥能成为大家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太子也欣慰地说道:“陈葭、陈珏,你们夫妇二人的善举,为本宫和朝廷树立了榜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义举,造福百姓。”
陈珏恭敬地说道:“殿下过奖了。我们会继续努力,为百姓做更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