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国观众一边查,一边不可置信地摇着头。
“不可能,不可能。”
“这么厉害的诗词,居然是这个华夏年轻人现场写的。”
“他怎么可能做到,怎么可能!”
周会长大手一挥:“我们华夏,藏龙卧虎。”
“你读过几句诗,就敢说华夏文坛早该亡了?”
“见过几个人,就敢说男人女人都是这般德行?”
“你亲眼见过多少太平和苦难,就敢断言一个国家如何如何?”
“保安,把这个闹事的,撵出去!”
几名外国观众互看了一眼,悻悻道:“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华夏人更是藏龙卧虎。”
“我们知道错了,我们自己回国。”
……
华夏教材编辑部。
“温教授……”
“加!”
华夏学生一片哀嚎。
他们为丞相的离去而痛哭。
也为多出的几首必备诗歌“喜极而泣”。
苏辰不管不顾,继续写作。
【魏营。】
【夏侯霸入帐,向司马懿禀报:“启禀都督,蜀军已退出五丈原。”】
【“啊!”司马懿兴奋地站起,“诸葛亮死了!“】
【夏侯霸点头道:“对,蜀军尽退,必然是诸葛亮已死。”】
【司马懿撒大力合上竹简:“前日怪我过于谨慎,尽失良机。”】
【“快,出兵,追!”】
【司马懿亲率大军,追击蜀军。】
【就快要追到蜀军之时,却见蜀军阵中一四轮车缓缓推出。】
【远远望去,车上那人衣着身形,隐隐和诸葛亮别无二致。】
【司马懿吓得大惊:“诸葛亮?”】
【“诸葛亮尚在啊!”】
【姜维提马而出,高声喝道:“司马懿,你已中我丞相之计,休想逃走!”】
【“驾。”】
【“杀呀!”】
【姜维率领蜀军杀奔过来。】
——“哇,丞相没死!”
——“太好了,丞相还活着。”
——“哇哇哇,这诈死计谋吗?”
——“终于把司马懿这个老乌龟给骗出来了。”
——“苏辰,你还我眼泪,我眼睛都哭肿了,你告诉我丞相没死?”
——“大汉有希望了。”
——“司马懿这时候,仿佛看到了王双、张合在向他招手。”
【“撤!”】
【“快撤!”】
【司马懿急命大军撤退。】
【见魏军远去。】
【姜维缓缓收兵:“快撤。”】
【魏军之中,司马懿撤得飞快,他拼尽全力地摧马狂奔,竟然跑到了最前头。】
【夏侯霸追上来:“都督,不要惊慌,蜀军追不上我军了。”】
【司马懿这才吁停马匹,急刹之下,司马懿头盔往前一盖,遮住了司马懿的眼睛。】
【“我头在否?”】
【司马懿惊慌道。】
【夏侯霸上前,帮司马懿掀起头盔:“都督,都督休怕。”】
【“蜀军已去远了。”】
【司马懿回头确认了一下,看到确实没有蜀军追击,这才擦了擦满脸冷汗。】
【“诸葛亮神鬼莫测,又中了他的诡计。”】
【“快撤,快撤……”】
【见蜀军没有追上来,魏军全军上下,都如释重负,放下心来。】
【“撤,快撤回大营。”】
【将军们有序指挥着队伍,往营寨内撤去。】
——“本来挺伤心的,给我整笑了。”
——“当初上方谷的阴影犹在,哈哈哈哈哈。”
——“司马懿被丞相打出ptsd了。”
——“一句中我丞相之计,吓死人。”
——“奇怪,姜维怎么不追击啊。”
——“丞相这次的计策,就这样吗?十面埋伏呢?”
——“我还以为司马懿要死在这里呢。”
——“司马懿:吓死宝宝了!”
【大军撤回到寨中,营寨安然无恙。】
【司马懿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于是再派斥侯去蜀营打探消息。】
【不久之后,前去打探消息的郭淮回营:“都督,我去蜀营查看,不见一人。”】
【“蜀军确已退尽。”】
【诸葛亮更加疑惑:诸葛亮这次使的什么计策?】
【郭淮道:“此地乡间民言道,蜀军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
【“军中扬起白旗,诸葛亮果然身死,只留姜维引一千兵马断后。”】
【“前日车上之诸葛亮,乃是木雕啊。”】
【司马懿猛然回头,满脸痛苦:“木雕?”】
【郭淮点头:“对。”】
【司马懿先是惊讶,随后释然微笑:“呵呵呵呵……木雕。”】
【“诸葛亮,你临死还用心良苦。”】
【“奇才,奇才呀!”】
【“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郭淮拱手请战:“都督,蜀兵已远去,是否引兵再去追赶?”】
【司马懿阻止道:“不可,诸葛亮已死,我等皆可高枕无忧矣。”】
【“大军返回长安,你等各守隘口,我回洛阳,上奏天子。”】
【郭淮拱手:“遵令!”】
弹幕:
——“死诸葛吓死活仲达!唉…丞相。”
——“丞相终究还是走了。”
——“死了还给仲达喂千层饼。”
——“如果这真的是计就好了。”
——“司马懿:???我心态崩了啊。”
——“被一个手办吓到了。”
——“如果这俩人能共同为国效力,一定是堪比手足的感情吧。”
——“诸葛:我是木雕,你是沙雕哈哈哈哈……”
——“曹操:活诸葛可怕,死诸葛也可怕,死了还活更可怕。”
——“孔明在天上:公瑾,这招我学得如何哈哈哈。”
——“能被宿敌死前算最后一计,此生难忘了。。”
——“空城计完结版。”
——“哀声震地,丞相在将士们心中的地位果然是无可替代的啊。”
——“若非天雨,若非帝召,若非马谡......诸葛早得天下了。”
——“丞相退兵那么多次,就从没输过,其实退兵不被反杀有时候比进兵还难(近代史也可知)。”
【魏延得知丞相最后的军令是撤回汗中后,抢先一步烧掉了入汗中的栈道。】
【为的,就是逼迫大军继续北伐。】
【杨仪率领大军来到路口,发现栈道已经被全部烧毁。】
【杨仪等人惊讶无比:“何人所为?”】
【探路士兵回道:“是魏延,魏将军。”】
【杨仪、姜维对视一眼,不可置信:“魏延?”】
【探路士兵道:“魏将军带兵烧毁栈道,引兵拦住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