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的朝堂上,夏瑾弦便将昨日元君瑶说的话在朝堂上说了一遍,文武百官果然反应激烈,反对声一片。
而今日沈少禹和元君瑶依旧没来上朝。
夏瑾弦一个刚登基没几天的皇帝,哪里抵得过这些老臣你一句我一句。
他们满嘴都是规矩体统,什么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云云。
“摄政王到——”
“摄政王妃到——”
刚还激动反对的群臣顿时安静了下来,无人敢再说话了。
“参见摄政王,参见王妃,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王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夫妻二人并肩而行,缓步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沈少禹坐下后也不说免礼,文武百官就只能跪着。
元君瑶淡淡道:“我在殿外就听见了大家激动的声音,皇上所说的,是我提议的,谁有意见,和我说说。”
整个金銮殿安静的没有半点声音。
元君瑶满意的点头道:“很好,看来大家都很满意我的提议,也算是不枉费你们的亲娘将你们生出来。”
她看了眼沈少禹,沈少禹这才说道:“免礼。”
文武百官这才先后起身。
文武百官明显更怕这夫妻俩,夏瑾弦这刚上任的新帝,半点威慑力都没有。
不过他现在都要仰仗这夫妻俩,他自是没什么好说的。
他能登上这皇位,还多亏了这夫妻俩扶持。
“刚才皇上的提议,有意见的可以提出来哟,不然等会执行了可就晚了。”
朝堂上依旧是鸦雀无声。
夏瑾弦见状说道:“如此,那朕便下旨了。”
终于还是有人按捺不住。
“皇上,臣以为,这于理不合。”
“臣附议。”
“臣附议。”
有人提出,便有人小心翼翼的附和。
元君瑶微微勾唇,冷声说道:“很好,皇上,我提议将这几个不孝的人拉去杖责。”
夏瑾弦疑惑的看向她。不明白这和不孝有什么关系?
百官亦是搞不懂。
元君瑶淡淡道:“在场之人,应该没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吧,生于女子之胯下,却看不起女子,压榨女子,贬低女子,这难道不是不孝?这何尝不是在看不起自己?
有用之人不该是靠贬低女人获得地位,你们家里难道没有老母?没有妻子?
你们也有女儿,这何尝不也是对你们的女儿有利?将来出嫁,更多一份保障。”
在场的人里有孝顺的,有爱妻的,有宠爱女儿的。
当然,还有坚持己见,顽固不化的。
可现在无人敢开口。
因为开口既是不孝,以孝为天,这点不会变。
不孝的罪名是很重的。
元君瑶很是满意的点头道:“好,看来大家这下是真的没意见了。”
不过,虽然朝堂上暂时无人反对了,但私底下,肯定会有官员上折子反对。
如若无人配合,还是很难实行下去。
所以,元君瑶让皇帝先贴出了告示,昭告天下。
这便是让所有女子都知晓此事,也好管着自家男人。,更要支持她的决定。
但是很多男人却坐不住了,尤其是那些书生,无数批评元君瑶的话和诗词等满天飞。
元君瑶并没有置之不理,只是说,让那些男人全都去死,有种从明年开始,别吃饭了。
因为是她让所有人吃饱饭的,他们怎么有脸吃?
并且元君瑶也没闲着,开了第一家女子学院,免费收十三岁以下,五岁以上的女孩上学。
并让夏瑾弦下令,让每个地方官员,配合开女子学院。
考虑到很多家庭,即便是免费也不会让女孩子去上学。
所以元君瑶便又制定了一条规矩。
凡是将家中女孩子送到学院读书的家庭,明年增产水稻的种子可打七折购买。
她的提议得到了不少高门夫人的赞同,而且女康堂确实是给很多女子方便。
这其中便包括各位贵妇千金,药王谷的医术自是没得说的。
冷卿禾休养了半个月,便闲不住去了女康堂。
休养的半个月里,她安心钻研医书,研究元君瑶给她的关于青霉素的研究。
有了事情做自然就会忘了难过。
她也没再说要回家,只是写了封信回江南说明此事。
她和元君瑶都在为了女子能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努力着。
女子学院开学后,因为元君瑶后面那条的规定,不少贫穷人家都将女儿先送了进去。
只是缺少教书先生也不行,元君瑶希望能有识字的千金主动站出来。
而这件事情还需要夏瑾弦的配合,只要成为女子学院的教书女先生,便会给予一定的名号,代表着荣誉。
可自立,领俸禄,余生都不用靠娘家和夫家。
于是不少名门千金都站了出来。
将来,这些从女子学院出去的女子,会分配到各个地方的女子学院教书。
同样能获得朝廷给予的俸禄和尊荣。
女子学院过后,冷卿禾便又开了一家女子医学院。
她研究了四五年,青霉素才研制出来,这便又是一大突破,将挽救无数人的性命。
当然,这都是后话。
冷卿禾元君瑶早已成为所有女子的楷模。
她们所做出的功绩和奉献,是很多男人都无法超越的。
沈少禹这个摄政王也没闲着,处理朝政是其次,更多的时候他还要教导皇帝。
因着古奎的事情,再加上怀亲王妃的事情暴露,南疆竟不顾古奎的死活,发兵侵犯,沈少禹都没来得及科考,便又得领兵出征。
科考他现在参不参加已经没所谓了。
夫妻俩各忙各的。
元君瑶整日都待在万枯山。
偶尔飞去看看沈少禹,再给他们送点物资什么的。
南疆简直是不自量力,根本就不是沈少禹的对手,更何况还有元君瑶这个逆天存在。
元君瑶闲着没事,偶尔去骚扰骚扰南疆的国库和粮仓。
这场战争自然是赢的轻轻松松。
不过时间也是过的飞快,夫妻俩连年都没时间过。
元君瑶记着元君玲和胡长庚成亲的日子,这个时候应该能赶回去。
不回去过年,家里自是有意见,好在元君瑶传了好几信回去,他们也是能理解。
这家里的日子,少了觊觎的人,自然是过的风生水起。
皇帝也是懂关照的,毕竟先前受了不少委屈。
整个府、镇、村,都得到了关照。
谁不知道,元君瑶是朝廷官员,是摄政王妃,是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