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苏放松的趴在桌子上,哀怨的说:“是啊,也不知道皇后为什么非得揪着我的婚事不放。”
太后瞥了她一眼,“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秦苏只是讪笑,没接这话。
她摸不清太后在这方面的心思,明阳帝到底是她亲生儿子。
“哀家能救你一次,可不能保证第二次。”
秦苏乖巧的点头,“我回去就催母亲尽快物色人选。”
太后应了声,没继续这个话题。
用了午膳在秦苏离开的时候太后提到成安公主,她说:“你出宫之后替哀家去公主府看看成安。”
昨日成安公主并未出现在寿宴上,太后虽然不是她亲生母亲,但二人关系极为亲昵,怎么也不该不来宫中祝寿,想来是发了什么事情。
到公主府秦苏才听说成安公主重病,几乎下不了床。
许是想到前世的自己,秦苏心里难免多了几分怜悯。
她坐在床边上,对成安公主的样子颇为感叹,“昔日极其尊贵的美人怎么沦落至此?以后莫不是要被其他贵女比下去?”
成安公主无力的瞪了她一眼,让婢女扶着她起来,“你来就是为了挖苦本宫的?”
秦苏摇摇头,“太后记挂公主,让我来看看公主如何了。”
成安公主的爪牙瞬间收敛,她敛眸感叹,“没能去给母后祝寿是本宫心中遗憾,本宫听说昨日母后寿宴出事了,陛下和母后可还好?”
说着她又忧愁起来,“母后那般性子,可别伤着才是。”
“没事,放心吧,没人出事。”她掩盖了拱卫军受伤的兄弟,报喜不报忧。
成安公主苍白的脸上顿时有了喜色,“那就好那就好。我终于能放心了。宫中森严,我知道的实在不多,得亏你出来替我报信。”
“好好养身体,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秦苏握住她有些冰冷的手,鼓励她。
被这样看着,成安公主心中的防线几乎被击溃,她眼眸含泪,问秦苏,“寿宴上的刺客是康林安排的吗?”
秦苏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
成安公主凄然的抹泪,“他怎么能这样?他怎么可以、怎么可以这样?这些年来皇兄,母后还有我对他难道不够好吗?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
她不理解康林,只觉得康林分明在大安长大,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当成大安子民。
先前他养外室,这一点在国家大事面前几乎不能看,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秦苏拍拍她的手,嘴巴上却是说出无情的话,“公主不必想着他,他是奸细。为了他心中信仰的国家,他能把尖刀对准大安的命脉。”
她怕成安公主犯浑,认为还是需要提点提点,不能让她做出错事儿来。
成安公主几乎泣不成声,“我知道的,我都知道的。你放心,我拎得清,是我识人不清,相信了那贼人。”
“如果可以我宁愿亲手手刃他。”
“好好养身体,我可以答应你去向陛下请命,把康林给你带回来。”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着,正好她可以躲一躲皇后的小动作。
“真的吗?”成安公主眼中充满希冀。
秦苏点点头,“前提是陛下得同意,不同意……”她拖长尾音,抽到可怜巴巴的成安公主面前,小声的说:“我就悄悄行动。”
“不要哭了,天可怜见的,要是让太后知道,该多心疼呀?”
她越是说,成安公主也是哭的厉害,甚至扑到秦苏怀里,放声大哭。
她的身体太虚弱了,哭着哭着就没了力气。
秦苏让人好好照顾成安公主,离开公主府,打算回家和母亲保平安。
这些日子她真的很少回家,难免让母亲和小植担心。
忠义侯府门前不同往常,今日居然多了许多人,乍一看似乎都是头戴红花的媒婆。
秦苏一惊,眼睛都不眨一下。
“那边好像是秦姑娘!”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顿时把媒婆的注意全部吸引到秦苏这边。
“秦姑娘!”
“秦姑娘站住!”
所有媒婆都朝秦苏这边涌来。
秦苏来不及多想拔腿就跑。
一群媒婆哪里追得上秦苏,她把人甩开之后她从侧边翻墙进了侯府。
连桃见姑娘回来,立即追上去,“姑娘!你终于回来啦!”
她也是许久没看见秦苏,心里难免担心的很。
为了行走方便,秦苏在办寿宴事情的时候没带连桃。
“外面什么情况?怎么围了那么多人?”秦苏拍拍沾了点灰的衣服,问连桃。
连桃回答,“都是来向姑娘提亲的,还都是京中大家族的公子,据说其中不乏嫡子。”
秦苏纳闷,笑道:“他们吃错药了?以前不是把我当瘟疫避之不及吗?现在怎么突然让媒婆上门了?”
连桃亦步亦趋的跟着秦苏,“也许是他们治好了眼疾,知道姑娘的好了。”
有了最近皇室的施压,秦苏对这些世家子弟完全不感兴趣,她只想找个普通人,和这些权贵划清界限。
“母亲起了吗?外面的事情她知不知道?”
连桃答:“夫人知道,只是不敢开这个门,对外宣称人不在府中。”
秦苏微微颔首,去见了秦母,同她说了会儿话便提起让她相看男子的事情。
秦母说:“倒是有几个人合适,不过还是要见面相看才能确定人行不行。合眼缘很重要。”
“嗯,母亲说的是,过段时间母亲就安排一下,到时候我去看看。”
“这几日没休息好吧?为娘给你按按,好好歇息。”
秦苏摇头,“我打算再进宫一趟,也好躲一躲外面的人。等圣旨下来再去。”
“圣旨?”秦母还不知暖阁发生的事情。
秦苏简单解释一下,而后回自己院子洗漱一番。
没过多久两份圣旨从皇宫出发,一份送到成国公府,一份送到秦苏这边,和成国公府那边不同的是,秦苏这边还多了个匣子。
来宣旨的不是邓总管,不过也是陛下身边分量不轻的宦官。
他的道来驱散了侯府门前聚集的媒婆,但忠义侯府一跃成为陛下跟前红人的说法迅速传遍京都大街小巷。
秦苏这边圣旨上写着册封秦苏为卫安郡主,封号没有其他郡主那样充满女子的柔弱气息,相反的有几分飒爽感觉。
不难从其中察觉到明阳帝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