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4章 2012年下(二合一)

牟灵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终于成功问世,但他并未急于将这一成果上报给军方。他心里有个更大的计划——同时打造出双尾蝎无人轰炸机。

牟灵深知,一旦双尾蝎无人轰炸机诞生,华国的空军无人化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领先其他国家至少十年以上。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优势。

说干就干,牟灵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他首先命令验证团队对已生产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展开全面实验,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与此同时,他迅速召集其他刚刚空闲下来的研究小组,共同投入到双尾蝎的制造工作中。

制造双尾蝎的过程与彩虹系列无人机如出一辙,牟灵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图纸绘制和设计要求的详细说明。接下来,就是各个研究小组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在牟灵的精心组织和协调下,各个研究小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符合最高标准。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双尾蝎终于在无人机研究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发成功。而此时,彩虹系列无人机的使用验证也恰好结束,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

牟灵毫不犹豫地立即通知了空军,邀请他们前来验收这两项重要成果。他相信,这两款无人机的问世,必将为华国的空军事业带来新的辉煌。

空军装备部联络人在接到牟灵的验收邀请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深知这次验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丝毫不敢有半点耽搁。他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领导,请求指示。

当天下午,装备部长张峰中将在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视,立刻下达了指示。他要求装备部迅速组织相关领域的着名专家,组成一支专业的验证团队,一同前往牟灵的研究所进行验收工作。

在出发前,装备部还特意与牟灵进行了沟通,告知他第二天将会回到研究所进行验收,并详细说明了来验收的人数以及牟灵他们需要提前准备的事项。

牟灵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便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他召集了研究所的全体工作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对验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家齐心协力,按照要求迅速准备各项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忙碌,当天下午,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满大地,验收团队的车辆如时抵达了研究所。牟灵亲自迎接,带领着专家们走进了研究所。

专家们首先对无人机进行了一番地下评估,仔细检查了无人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经过一番严谨的评估后,专家们对无人机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完全符合验收标准。

随后,几辆大型军用运输卡车缓缓驶入研究所,将无人机小心翼翼地装载上车。一切准备就绪后,车队直奔试验场,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实际飞行测试。

一行人抵达试验场后,牟灵及其所在的无人机研究所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将无人机从运输工具上取下,并着手进行试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彩虹系列无人机放置在跑道上,确保其位置准确无误。然后,他们开始忙碌地拆卸被拆散的双尾蝎无人机,并将其各个部件逐一拿下来,准备进行组装。

军方的验收团队在无人机研究所的人员忙碌起来是,就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当他们看到彩虹系列无人机时,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毕竟他们之前已经在研究所里对这款无人机进行过评估。然而,当双尾蝎无人轰战机这个计划之外的大家伙被取下来并开始组装时,军方的人员们不禁有些发懵。

原来,在运输过程中,研究所的人员并未向军方透露装在装双尾蝎的集装箱里具体装的物品是什么。军方的人原本以为那只是一些无人机的配件,所以并未过多关注。然而,当他们看到组装出来的竟然是一架翼展长达20米、长度达到10米的巨型无人机时,他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作为验收团队的领队,张峰中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率先走向前,目光落在那架引人注目的牟灵双尾蝎上。

张峰中将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地问道:“牟灵女士,这架双尾蝎是否就是我们此次验收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呢?”

牟灵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不,这架双尾蝎并不在此次验收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名单之中。它是我在研究察打一体无人机之余,额外研发的无人轰炸机。”

张峰中将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显然对这个意外的发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当前的世界上,还没有一款专门用于大规模轰炸的无人机问世,而牟灵的这款双尾蝎显然是独一无二的。

张峰中将兴致勃勃地继续追问:“那么,牟院士,能否给我详细介绍一下这架双尾蝎的性能参数呢?”

牟灵心中暗喜,他制造这架双尾蝎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将其出售给军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开始向张峰中将详细介绍起双尾蝎的各项性能参数。

牟灵详细地描述了双尾蝎的航程约8000公里、载弹量最多可携带16枚弹药、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速度300公里\/小时、高度升限为米,以及其先进的导航和控制系统。他还特别强调了双尾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最后当张峰中将听到这样好的无人轰炸机竟然仅需每架800万华元时,牟灵明显看到了张峰眼中欲要占为己有的神色。但是,张峰作为一位久居高位的领导,很快就将欲望压制了下去。尽管这仅是一瞬间的事,但是还是被牟灵给捕捉到了。

张峰中将继续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牟灵的介绍,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可。当他听完牟灵的介绍后,脸上的兴奋之情已经难以掩饰。

“牟院士,这架双尾蝎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张峰中将感慨地说道,“特别是它仅需 800 万每架的售价,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价格。这样的价格真的不是它的成本价吗?”

牟灵嘴角含笑,轻轻地摇了摇头,看着张峰说道:“张中将,这个价格确实稍显低廉,但它确实就是这款无人机的实际销售价格。这一点,您大可放心。”

张峰满脸狐疑,难以置信地盯着牟灵,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好奇地追问道:“竟然如此?那能否给我讲讲,这价格为何能如此之低呢?我实在是有些好奇。”

牟灵微微一笑,解释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架无人机上的大部分零部件,基本上都是由我自己的工厂生产的。这样一来,成本就被大幅压缩了。即便我们只以 800 万华元的价格出售一架,仍然能够确保一定的利润空间。”

张峰中将在来此之前,对牟灵也做过一些了解。他知道牟灵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相当成功的企业家。因此,对于牟灵所言,他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之处,毫不犹豫地便接受了。

随后,牟灵和张峰又继续闲聊了一会儿。就在这时,试飞无人机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两人的交谈也随之暂告一段落。

接下来,在验收团队的严密注视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实验即将展开。他们首先要对军方设计的五款察打一体无人机进行测试,这五款无人机都属于彩虹系列。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不载弹侦察实验。在操作员的熟练操控下,五款彩虹系列无人机如轻盈的鸟儿一般腾空而起,迅速飞向指定区域。它们在空中灵活穿梭,准确地执行着验收团队提出的各种复杂要求。无论是高速飞行、低空盘旋,还是远距离侦察,这些无人机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看到无人机如此出色的表现,验收团队对其性能充满了信心。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提出了下一个要求——进行实弹飞行实验和打击试验。操作员接到指令后,迅速将无人机飞回,并在其机身上装载了弹药。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验收团队下达起飞命令。在得到通知后,事先准备好的标靶队伍迅速行动起来,将标靶摆放到位。标靶准备就绪后,验收团队果断下令,让无人机起飞进行实验。

实弹实验分为两轮,首先进行的是固定靶的测试。操作员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无人机,根据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精确调整飞行姿态和攻击角度。五款无人机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以惊人的准确性和速度,毫不留情地摧毁了固定靶,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紧接着,移动靶的测试开始了。面对不断移动的目标,无人机的操作难度陡然增加,但这并没有难倒经验丰富的操作员。他们冷静应对,灵活调整战术,使无人机始终保持对目标的锁定。最终,五款无人机再次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如闪电般迅速地将移动靶摧毁,赢得了验收团队的阵阵喝彩。

张峰全程聚精会神地看完了五款无人机的精彩表现,对它们的性能都非常满意。他毫不犹豫地当场决定与牟灵签订采购合同,而且每款无人机的第一批采购量都高达 100 架!张峰心里有自己的盘算,他打算先让部队试用这些无人机,等深入研究出最佳的战术和应用方式后,再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进行大规模的采购。

谈妥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事情后,接下来就轮到备受瞩目的双尾蝎无人机登场试飞了。张峰对这架被牟灵誉为无人轰炸机的家伙充满了好奇,他急切地想知道这架飞机是否真如牟灵所介绍的那般厉害,可千万别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那可就太尴尬了。

于是,张峰满怀期待地让牟灵开始进行双尾蝎的试飞。只见在无人机操作员熟练的操作下,双尾蝎无人机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在跑道上疾驰一段距离后,猛然拔地而起,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了广袤的天空。

由于这是双尾蝎无人机的首次试飞,为了确保安全,并没有进行过于复杂和高难度的操作。此次试飞主要是测试它的一些基本性能,比如升限、速度以及其他一些关键指标。

因为双尾蝎在牟灵这里已经是很成熟的设计了,所以基本性能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一切的性能都满足牟灵的介绍,而且因为牟灵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改进的缘故诸如升限和载弹量还有了一定的提升。

原本双尾蝎的试飞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然而张峰中将却坚持要进行一次实弹攻击实验。这一要求遭到了无人机团队其他成员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可能会对双尾蝎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然而,牟灵对这架双尾蝎的性能有着十足的信心,他深知这架无人机在实弹攻击方面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于是,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双尾蝎的了解,成功地说服了团队中的其他人,最终大家都同意了进行这次实验。

在张峰中将的精心安排下,标靶迅速准备就绪。按照惯例,首先进行的是固定靶测试,然后再进行移动靶测试。双尾蝎果然没有辜负牟灵的期望,它以极高的精准度集中了标靶区域,并成功地摧毁了目标。

张峰中将在亲眼目睹了双尾蝎如此出色的表现后,毫不犹豫地当场决定将这架样机扣留下来,以供军方试用的名义。他根本不给牟灵等人任何拒绝的机会,态度异常坚决。

面对这样的局面,牟灵感到十分无奈,仿佛自己就像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被旅长强行“打劫”了一般。尽管心中有些不满,但牟灵也明白,这是军方的决定,他无力改变。

最终,牟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拆解后的双尾蝎被运走,随之一起被带走了还有几个组装人员以及操作手,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他不禁摇了摇头。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军方持续向牟灵反馈双尾蝎无人机轰战机的试用情况,包括各种使用体验和一些他们认为需要改进的细节。牟灵则根据这些宝贵的反馈信息,全力以赴地对双尾蝎进行优化和改良。

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牟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仔细研究军方提出的每一个改进要求,反复琢磨如何在不影响无人机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这些改进。

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中悄然流逝,牟灵不断地试验、调整、再试验,直到2012年11月,所有的改进工作终于圆满完成。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能够迅速实现双尾蝎无人机的量产,牟灵在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建立双尾蝎生产线。

他积极筹备,招聘工人,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只等几款无人机定型,牟灵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启动量产计划。

终于,在11月底,双尾蝎无人机正式定型。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也是牟灵辛勤努力的成果。紧接着,国家向牟灵发来采购需求合同,这无疑是对他工作的高度认可。

于是,从12月开始,无人机工厂迅速投入生产。由于这是第一批订单,时间紧迫,生产线实行三班倒制度,日夜不停地运转。经过整整一个月的紧张生产,最终完成了生产任务,并按时交付给军方。

等双尾蝎交付的时候,时间也到了2012年的年底,这一年就这样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