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应奎和蔡禄神色匆匆地走进贾瑀的书房。只见贾瑀正坐在书桌后,神色凝重,似是在沉思着什么。
赵应奎率先开口说道:“老爷,近日之事颇为复杂。经过一番情报收集和分析,我们现在有了一些收获,特来向您汇报。”
蔡禄紧接着说道:“齐王失势后,朝中各方势力皆蠢蠢欲动。楚王大肆收揽齐王旧部,但其内部人心不齐,各方相互牵制。据说那晏谌为了讨好楚王,不仅献上了大量财宝,还透露了不少齐王曾谋划的私密之事,只是不知这些事的真假。”
贾瑀微微摇头,说道:“想当初这晏谌也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如今却落得如此面目可憎。也幸好这人科举不中,没有进入官场。”
赵应奎补充道:“还有一事,对齐王的调查有了新的进展。传闻齐王逼奸皇帝美人,此事非同小可。据我们暗中探查,这美人可能是赵王安排的死士,乃是赵王应对齐王调查刑部案釜底抽薪的反击。”
贾瑀皱起眉头,问道:“此事可有确凿证据?”
蔡禄回道:“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但种种迹象表明,赵王在其中布局颇深。这美人本就是当年赵王献给皇上的四美人之一,并且在事发前与赵王府上的人有过秘密接触,且事发突然,似是早有预谋。”
贾瑀说道:“皇上心中可能也有猜疑,只是皇上终是对齐王失去了宠爱。”
蔡禄接着说:“齐王确实犯了忌讳,不论事情真假,他赤身躺在美人床上已经说不清楚。而且据宫中消息,在随后宫中嬷嬷检查,婉容美人确实经过人事,而齐王也同样是。”
贾瑀皱眉说道:“齐王纵使有冤,也有事实。”
赵应奎说道:“老爷,那晏谌如今投靠楚王,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听说他为了能在楚王面前表现,甚至不惜出卖曾经与他关系要好的友人。”
贾瑀冷哼一声:“这种背信弃义之人,难以长久。”
蔡禄接着道:“赵书衍那边的情况也不太妙。他指望苏妙菱能求得苏大人相助,可苏大人清正廉洁,怕是不会被儿女私情所左右。”
贾瑀说道:“苏大人的为人我还是清楚的,赵书衍此举不过是病急乱投医。”
赵应奎又说:“那唐思克虽投了楚王,可他私下动作不断。我听说他与一些旧部暗中往来,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贾瑀沉思片刻,问道:“可知他们具体在谋划何事?”
蔡禄摇摇头:“目前还不清楚,只知他们行事极为隐秘。”
贾瑀说道:“继续盯着,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赵应奎应道:“是,老爷。还有那首辅叶高,如今他对朝中之事不管不顾,倒是让人捉摸不透。”
贾瑀叹口气:“叶高此人,许是心灰意冷了。”
蔡禄说道:“次辅王天培被北静王拉拢,也不知他能在朝堂上掀起多大的风浪。”
贾瑀皱紧眉头:“王天培此人,能力有限,倒是那北静王,心思深沉,不得不防。”
赵应奎说道:“老爷,民间对齐王旧部的议论也是五花八门。有人对齐王的遭遇表示同情,觉得他是被陷害的;也有人对齐王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他罪有应得。”
贾瑀说道:“民心向背,不可不察。我们需谨慎应对这混乱的局势,切不可行差踏错。”
蔡禄说道:“老爷,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贾瑀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说道:“继续深挖齐王之事,务必找到真相。对于各方势力的动向,要密切关注,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赵应奎和蔡禄齐声应道:“谨遵大人吩咐。”
蔡禄又说:“北静王又寻来一个道士,准备引荐给皇帝,其人擅长炼丹和房中术。”
贾瑀皱眉道:“以前皇上修道还研习道家典籍、修习养生功法,近来确实只注重服食丹药。而且以前皇上周围道士好歹都是王道玄玄清这些有道的大德,如今确实一些歪门邪道。”
赵应奎接话道:“老爷,这北静王此举怕是别有用心。这等擅长歪门邪道的道士若是得了皇上宠信,不知会惹出多大的乱子。”
贾瑀沉吟片刻,说道:“先派人盯着北静王和那道士的动静,看看他们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蔡禄点点头,说道:“是,老爷。只是这道士若真进了宫,恐怕会搅得宫廷不得安宁。”
贾瑀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局势本就复杂,这北静王又横插一脚。你们要多留意各方的反应,尤其是朝中那些老臣,看看他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赵应奎说道:“老爷,我听闻有几位老臣对此事颇有微词,认为这有失皇家体面。”
贾瑀问道:“可知是哪几位老臣?”
蔡禄回道:“有叶高大人和李可正大人,他们在私下议论时,对北静王此举颇为不满。”
贾瑀说道:“这二位老臣德高望重,他们的态度或许能影响一些局势。但也要小心北静王暗中打压他们。”
赵应奎担忧地说:“老爷,若是那道士真得了势,我们该如何应对?”
贾瑀沉思片刻,说道:“先观其变,切不可轻举妄动。但也要做好应对的准备,万不可让此事影响到我们的根本。”
蔡禄说道:“老爷,我派人去打探那道士的底细,发现他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曾因行骗被人追打过。”
贾瑀冷哼一声:“如此劣迹斑斑之人,北静王竟也敢引荐给皇上,当真胆大妄为。”
赵应奎说道:“或许北静王是想借此讨好皇上,谋取更大的利益。”
贾瑀说道:“不管他目的如何,我们都要小心防范。你们继续去收集相关的情报,有任何新的情况立刻来报。”
“是,老爷!”赵应奎和蔡禄齐声应道,随后退了下去。
贾瑀心中暗想这北静王如今举动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他顶多算个附庸风雅的闲散王爷,虽然也在朝中上下活动,但更多是为了一些私利。如今更加主动,但又依附于赵王,难道他是为了推赵王上位,要那从龙之功?
贾瑀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是如此,这北静王和赵王的谋划恐怕不止眼前这些。他们或许在暗中布置着一张大网,只等时机一到,便将所有人都网罗其中。
贾瑀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深知,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此时,薛宝钗走进书房,见他如此焦虑,轻声问道:“老爷,何事让您如此忧心?”
贾瑀长叹一声:“宝钗,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北静王和赵王的动向令人捉摸不透,我不得不小心应对啊。”
薛宝钗说道:“老爷,您一向足智多谋,定能想出法子来的。”
贾瑀苦笑道:“但愿如此吧。我得派人去查查赵王和北静王过往的交集,看看能否找到更多的线索。”
薛宝钗点点头:“老爷,您也要注意身体,莫要太过操劳。”
贾瑀应道:“夫人放心,我自有分寸。”
薛宝钗突然提醒,舅舅和北静王一直交好,不如去舅舅那儿探探口风。
贾瑀想到自己以前刻意淡化和北静王王子腾等人关系,是不想和他们在朝中纠葛太深。后来自己入阁后,在朝中就没了交集,只有平时私下的亲戚交往。
这几年王子腾因为不是进士出身,被阻入阁,颇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在兵部的权力也被楚王架空。
贾元春如今因为自己强势崛起也不再和王家合作。
王子腾如今更多的是为王家的子弟头疼,不论是其弟王子胜王子朋,还是子侄王仁王义王礼王信王智都是京中有名纨绔子弟,让王子腾头疼不已。
贾瑀思索片刻,觉得薛宝钗的提议倒也未尝不可。虽说与王子腾许久未曾深入交流,但毕竟是亲戚,或许能从他那里探得一二。
于是,贾瑀备了些礼品,前往王子腾府上。
王子腾见贾瑀来访,虽有些意外,但还是热情相迎。
两人在厅中落座,寒暄几句后,贾瑀便将话题引向了北静王。
王子腾听闻,眉头微皱,叹气道:“唉,北静王如今行事愈发让人摸不透。我与他虽曾交好,但近来也觉有些疏远。”
贾瑀试探着问道:“舅舅,可知北静王与赵王近来可有何谋划?”
王子腾摇摇头:“我如今自身难保,兵部之事已让我焦头烂额,哪还有心思去管他们。不过,我也听闻了一些风言风语,说北静王有意扶持赵王。”
贾瑀心中一紧,继续问道:“那舅舅对此有何看法?”
王子腾苦笑道:“我能有何看法?如今我在朝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只求能保住王家的根基。那些争斗,我是有心无力啊。”
贾瑀说道:“舅舅莫要如此悲观,或许还有转机。”
王子腾无奈地说道:“但愿吧。只是我那些不成器的兄弟子侄,整日惹是生非,让我操碎了心。”
贾瑀安慰道:“舅舅还需多多教导他们,莫让他们坏了王家的名声。”
王子腾点点头,又与贾瑀聊了些家常,贾瑀见也问不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便起身告辞。
回到家中,贾瑀陷入沉思,王子腾虽未提供太多有价值的线索,但也证实了北静王与赵王关系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