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洒在广袤的稻田上,村民们正弯腰忙碌,双手在木托盘中熟练地卷着秧苗,动作如岁月般沉稳。
李有福站在田埂边,望着这一幕,心中却泛起别样的涟漪。
他忽然想起,在后世网络上看到的那些不用电不用油的简易插秧机,若是能在这时代造出一款,岂不是能让村民们告别繁重的劳作?
这个念头一起,便如星火燎原,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他二话不说,转身跳上三轮车,引擎轰鸣,向着位于上河村的老房子疾驰而去。
到家后,他将三轮车稳稳锁在门外,掏出钥匙打开门,闪身进屋,随后迅速反锁房门,动作一气呵成,仿佛在守护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一进入房间,李有福深吸一口气,念头一转,整个人瞬间消失在原地,进入了的空间之中。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仔细筛选着曾见过的各种简易插秧机。
那些依靠机械动力带动的插秧机,太过复杂,在这时代难以实现,他果断将其排除。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选定了两款最具优势的小型插秧机,这两款不仅结构相对简单,还具备可扩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第一款插秧机的设计原理跟水车一样,李有福打算用轻薄的松木板制作放置秧苗的滑板。
插秧机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大大的轮子,使用时,只需一人在前轻松拉动,随着轮子的滚动,其产生的动力便能带动插秧机一上一下,自动完成插秧动作。
在空间里,材料和工具应有尽有,李有福很快便打造出一个全木料的模型。
有了模型,试验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只见李有福心念一动,眼前的空地瞬间发生变化,土地翻转,转眼间便形成了一块规整的稻田模样。
紧接着,河水像是受到召唤,冲上半空,随后倾泻而下,将这块一亩大小的稻田灌得满满当当。
秧苗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他运用自己的神奇力量,催生了足够种植一亩地的秧苗。
李有福将秧苗整齐地放在插秧机的托板上,自己站在岸上,凭借强大的意念拖动插秧机,让它缓缓在水田中前行。
随着轮子的转动,四排插秧的木齿有节奏地上下起伏,精准地将挡板上的秧苗插入泥中。
轮子每转动一格,秧苗就稳稳地插下一次,速度快得惊人,而且整个过程中,人都无需弯腰,轻松又省力。
李有福全神贯注,一边模拟着人在水中行走的速度拉动插秧机,一边仔细观察着插秧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随时准备对插秧机进行调整。
试验完第一款,李有福马不停蹄地开始制作第二款简易插秧机。
这一款同样是将秧苗放置在木板上,操作方式却有所不同,需要一人左手拉着插秧机向前走,右手则不断拉动插秧的木齿,一上一下地完成插秧动作。
经过一番测试,李有福发现,第二款插秧机虽然操作起来更耗费体力,但速度上却略胜一筹。
若是操作的人手脚麻利,二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就能插完一亩地,而第一款则需要三十几分钟。
两款插秧机各有千秋,李有福心中暗自思量。
第一款省力,对使用者的操作要求不高,无论谁上手,速度都相差不大;第二款则更考验使用者的手脚协调性,手脚快的人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插秧速度更快,手脚慢的人速度则会稍慢一些。
这两款插秧机若是能投入生产,必定能给上河村带来巨大的变化。
他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个合作的方案:让上河村的家具厂负责生产木料部分,轧钢厂负责生产铁器部分,最后在轧钢厂进行组装,再面向全国销售。
如此一来,既能发挥两个厂的优势,又能实现互利共赢。
至于利润如何分配,那便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事了。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体验到插秧机的便利,李有福又制作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插秧机。
这四个插秧机虽然全部由木头制成,没有铁器部件耐用,但用来试验和日常使用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将四个插秧机从空间里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房间里,这样一来,别人就会以为这些插秧机是他平日里在家慢慢制作的。
李有福先将其中两个插秧机搬到三轮车上,每种款式各带一个,准备送到稻田边给村民们试用。
他开着三轮车,一路风驰电掣,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稻田边上。
正在忙碌的王海远以及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抬起头来。
他们看着李有福三轮车上那两个造型奇特的简易插秧机,满脸疑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物件,也不明白李有福此番前来有何用意。
李有福将三轮车稳稳停在稻田边,快步走到王海远面前,笑着说道:“三舅,我自己制作了两款简易插秧机,不过因为没有铁器,全是用木头做的。”
“你们拿去试试看,看看用来插秧好不好用。”
“插秧机?”村民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木头做的家伙,心中满是疑惑:这东西真能用来插秧?
王海远和李君义来到三轮车旁,费了些力气,将一个插秧机从车上抬下来。
铁柱和叶生友也不甘示弱,迅速将另一台插秧机抬到田边放好。
叶生友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有福,快说说,这两个插秧机怎么操作啊?”
李有福耐心地讲解道:“一会儿把托盘上的秧苗铺平在这个插秧机的木板上,然后拉动插秧机,随着轮子转动,这一款就能自动插秧了。
还有这一款,同样把秧苗平整地放在木板上,一个人站在田里,左手拖动插秧机,右手一下一下地拉动插秧的木齿,每拉高又按下去,插秧机就会插下四株秧苗。
平常一个人手工插秧,一只手一次只能插一株秧苗,但是这插秧机一次可以插四株,要是再做大一点,一次插八株、十株甚至十二株都没问题。”
“我来试试!”刘铁柱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抢先一步,拉着一个插秧机沿着稻田边开始向前移动。
这半自动的插秧机果然神奇,随着轮子的滚动,那一排四个木齿有节奏地上下起伏,将木板上的秧苗整齐地插入泥中。
刘铁柱每向前走一步,身后便留下一排排整齐的四株秧苗,引得边上的村民们惊叹不已。
“这有福的脑子真是太好使了,他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村民们纷纷赞叹道。
接下来,王海远亲自上阵,试验另一台插秧机。
他左手拉着插秧机缓缓移动,右手一下一下地将插秧机的木齿提上来,然后又按下去。
每一次木齿按下去,都精准地带动四株秧苗,神奇地插入稻田中。
而且,这些秧苗的株距完全固定,插得比人工还要整齐。
“哇,太好了!这两种插秧机真是太好用了!”
叶生友双眼放光,紧紧盯着这两款插秧机,兴奋地问道,“有福,这两款插秧机都是木头做的,咱们上河村的家具厂能不能生产这种插秧机来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