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鸡店每日营业收入,在九十两银子左右浮动,其中利润空间能占一半。
这个定价在青峰镇,属于条件偏上的人来消费。
不是说普通人吃不起,而是大多数人不舍得吃,一顿美味吃掉二两多银子,吃完也会跺脚后悔心疼呀!
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顾汐又紧接着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炸串小吃店。
去年利用玉米芯,培育长出来的平菇,终于迎来了生长期,那蘑菇是一簇一簇的,看上去别说有多么喜人了。
当顾汐邀请公婆二老,来培育蘑菇房里参观时。
俩个老人张大着嘴巴,除了惊叹就是佩服,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蘑菇还可以种出来,还能种的这么漂亮,比深山里的野生蘑菇还好。
一眼看过去,全是白白的、灰灰的,这产量也太高了!估计比地里的粟米粮食亩产量都要高。
公公陈虎对老二媳妇竖起大拇指,是心服口服的赞誉。
能通过玉米芯废物利用,不声不响的忙活俩个多月,竟然能在家里室内,种出这么好的蘑菇,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彻底的打破了,老俩口对种植的认知天花板。
顾汐带着公婆亲自体验,在家采摘蘑菇的乐趣。只挑密集处最大的采摘,装满一筐就搬到门口。
俩个老人一边采摘,一边那个笑的哟,只能见稀疏的牙齿不见眼了。尤其公公陈虎恨不得,自己能长出十张嘴来,好出去宣扬宣扬他们陈家好儿媳。
当天家里的大小厨房,包括村口的作坊后厨,采石工那边的大锅灶台,都派人送去新鲜的蘑菇,让所有人都吃到美味新菜。
头茬的蘑菇自家人吃了,蘑菇还在源源不断的生长,而且分批次的蘑菇培育坊,几名长工弄了十个大房间。
现在最紧急重要的是,大力推广打开销售渠道。
顾汐在青峰镇的菜市场上,支起一个最大的摊位,不再只依靠大嫂家四郎五郎卖货了。
她家的东西越来越多,更适合由自家的人,专门的来负责销售,这样她核对账目也简单,吩咐家里人做事也容易。
有新鲜现采的蘑菇,也有饲养的肉兔,还有大的鸡鸭鹅,小的鸡鸭鹅幼苗,多余的鸡鸭鹅蛋等。有家里吃不完的青菜,偶尔还有些野味什么的。只要适合拉到菜市场上卖的,顾汐都让人拉去卖。
她喜欢做大买卖,爱挣大银子。但小生意也没说不喜欢,苍蝇腿也是肉嘛!
凌晨长工们起床采摘装筐,顾汐挑选三名机灵的小厮,专门负责从家里拉货到镇上。
卯时对外批发,量大价格最优惠,镇上的食肆酒楼采购,或者有小商贩想倒二把手,转卖到下面的村子里去。赶早早的来菜市场,批量购买最为合适,以薄利多销走量为主。
辰时就开始零散售卖,这时菜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青峰镇上的居民,还是周边村民来买,价格会稍微高一些。
当然这也不是蘑菇卖的最高价,因为顾汐开的炸串小吃店,里面主推食材就是蘑菇。
普通的蘑菇撕成条状,再裹上一层面浆糊,经过油炸金黄酥脆后,出锅撒上好吃的烧烤调料,小小的一份炸蘑菇,就能卖出十五文。
对比窑鸡店的消费,这个油炸小吃店的客流更多,凡是进店来吃过的人们,只有吃第一次和无数次的想吃。
不是说她店里做的有多好吃,放在现代也是很普通的食物,但是在物资匮乏时代,百姓们未曾开发刺激过味蕾,首次尝到油炸外酥里嫩的、裹上精贵白面的、入口是香辣咸香的。
味觉嗅觉所有因素,组合在一起的新鲜食物,瞬间就能引起爆炸式的效果。
当食客们知道炸蘑菇的主要食材,就是菜市场上卖的蘑菇后,去买新鲜蘑菇的人越来越多。买回家后,即便不会复刻炸串店的做法,随随便便的做熟了,都很好吃的一道菜。
口口宣传没有多久,顾汐家的人工种植蘑菇,顺利的进入大众市场,打开了多方销路,第二月的销量,就是前月的翻倍。
另外炸串小店里还有毛蛋卖,鸡舍那边的孵化房,孵化中途胎死夭折的蛋,集中起来煮熟后剥开蛋壳,放在定制的平底铁锅上,油煎到表皮金黄,再撒上孜然辣椒盐。
常年吃着粗糠一般的食物,突然吃到油汪汪的鸡蛋,里面还有半成型的小鸡腿。
精细盐的咸味,孜然的独特香气,辣椒的火热刺激,五香料的入味。没有几人能拒绝的了,这份独特美食诱惑。
十文钱2个油煎毛蛋,每天排着长长的队,抢着买才有可能吃到,因为食材每天是限量的。
顾汐不仅赚了银子,还顺带解决了,养鸡孵化出来的毛蛋。大大减少养鸡的损耗。一举多得的买卖。
青峰镇的炸串小吃店,受众的人群可太多了。
小孩们吃过就恋恋不忘,哭闹时大人说给买炸串吃,瞬间就能擦干眼泪消停下来。
男人们挣到工钱后,三五个同村好友凑一凑,也爱来这条街上,点些炸串吃解解馋。
女人们上街采买,也会循着香味吸引过来,看到店铺是卖炸串的,也会忍不住尝尝新吃食,妇人们就是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好吃的?让家里老的小的,天天赞不绝口的念叨。
一口咬下去,果然是好吃啊!那多层次丰富的口感,即便常年泡在厨房的妇人,怎么绞尽脑汁的想,也复制做不出来的味道。
所以凡吃过炸串店小吃食的人,每天都在回味中欲罢不能。
当然里面的吃食,也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后来顾汐开了豆腐坊,也引进豆腐食材,做了油炸豆泡,上面浇灌浆水卤汁,也是很受好评的。
几个月后土豆收获了,又新增油炸土豆片,狼牙土豆条等。
因为食材的不断更新,很少有食客因吃腻而流失的。只会因口袋干干净净,而努力克制口腹之欲。
炸串店里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是镇上最热闹的一家店铺,算算刨去各种开支花销,每天也能挣二十多两银子呢!这可都是一文一文累积的。
炸串小店最大的好处,不是盈利而是引流,能带动整条街道热闹繁华,让其它商店的生意也变好。
还能带动一些老人,挣些手工生活费。炸串小店里需要的竹签,顾汐没有在空间商城购买,而是让村里的老人们削的,很多年纪大的老人们,田地里的活想干也干不动。
吃闲饭又难受的老人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家削竹签,活不累还能养活自己,偶尔还能给家里贴补贴补,会让老人们有价值感。
长的竹签一百根20文,中的15文一百根,短的10文一百根。
活很简单!有手有刀就可以做,老人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耐的住性子,很爱干这样的活计。
刚开始家里的人会帮忙,去竹林里砍回竹子,起先做的速度慢,等到削熟练后,有的人闭着眼睛,边唠嗑也能咔咔劈。
所以别看顾汐表面上,只是开一家炸串小吃店,但其背后的意义非常大。
多创造些就业机会,百姓生活上就多一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