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成道天书 > 第160章 唯之与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中观想参详《道德经》第二十章,犹如见到一盏明灯,散发着无尽的智慧和启迪之光,照亮意识海境。

此一章节,深刻地阐述了远离欲望与贪婪的极端重要性,并为修者指明了一条与众不同、逆流而上的人生道路。

《道德经》第二十章似如洪钟大吕一般,向修者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欲望与贪婪乃是导致心灵失衡、深陷痛苦深渊的罪魁祸首!”

此一章节宛如一位智者贤达存在,谆谆教诲修者,必须学会割舍那些无休止的物质欲望,转而去追寻内心深处那片宁静平和且充满满足感的港湾。

当一个生灵,过度沉迷于追逐物质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时,所获得的,仅仅只是短暂易逝的满足感,就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般,瞬间即逝。

然而其内心对于更多、更好的渴望却如同无底洞一般永无止境。

只有通过逐渐削减欲望,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制自我,修者才能够更有效地驾驭自己的生命航船,驶向那真正属于幸福的彼岸,收获内心恒久的安宁与平静。

在《道德经》第二十章中,凸显了逆流而上的重要性。

其中告知吾等修者,择与众人相异之道路,或为达成真正自我与自由之关键。

世道人间常常施放诸多引诱与诱惑,使吾等修者趋同于大众之道路。

然若吾等修者真心欲成为更佳之人者,便须逆流而上,择取与众不同之价值观与生存方式。

此种逆流而上之选择或许会带来些许多艰难与挑战,然最终必吾等修者必然能获得,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道德经》第二十章曰:“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其中意思解析:“正直与谄媚、有原则与无原则之间,到底相差多远呢?善良的与邪恶的,相离又有多远?众人所畏惧的,我们不可能不畏惧。内心像未受任何污染的荒野般广阔无际,与天道相同,无穷无尽,便不再有忧患。?

众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他们纵情的享受作乐,就像参加一场祭祀宴席,有如春日登上观景台欣赏美景一般,忘我无忧。

而只有我淡然处之,无动于衷,如同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孩一般。我是如此的闲散,就像不知要到哪里去。

众人都过着富足有余的生活,而我如同被遗弃了的人一样,时常感到匮缺不足。

我愚人的心肠,太过笨拙不懂事了!世人是那样处处精明,只有我是这样不懂得算计。世人是那样事事明了,只有我是这样对什么都无意深究。

我的生活就像那起伏的大海一样顺乎自然,而我又如同那飘忽的长风,没有止境。众人都自有营生,只有我冥顽不灵无人闻津。我独善其身,就是要有别于众人,而我所珍贵的是对事物本源的重视与探索。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很是值得智慧的人去深思考究。

话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一条乡间小道上,有一对父子,他们正在赶去乡上的集市。

那父亲悠然地骑在驴子身上,而他年幼的儿子,则乖乖地紧跟在一旁,自行走着乡间小路来。

这时,一位路过的妇人,注意到了他爷儿俩个。却是不禁皱起眉头,对骑在驴背上的父亲恨声道:“哎呀!你这个做父亲的,太不象话,真是狠心肠啊!怎么自己舒舒服服地骑着驴,却让如此年幼的儿子辛苦地在这小路上行走呢?”

妇人这话,犹如一道惊雷,让原本还沉浸在赶路爽悦中的父亲猛地愣住了!什么情况,我做错了什么!竟然被一妇人给批评了!

父亲露出一丝尴尬和愧疚之色,赶忙从驴背上跳了下来,然后把自家儿子给扶上了驴背,自己则拉起缰绳,缓缓地走在了毛驴的前面。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捉弄人,且专挑软柿子揉捏!

才行了没多久,前方又来了一位路人。而这是个老先去,他看到儿子高骑在驴背上,而老父亲却在慢慢步行着,忍不住大摇其头,叹息说道:“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呀!且瞧瞧这孩子,一点儿都不知道孝顺自家长辈。自己年纪轻轻的就骑在驴上,反倒让他年迈体弱的老父亲在前面牵着驴走,实在是不像话呀!不像话!”

老先生这番话,自又如同重锤一般,砸在了那儿子的心上,他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满脸通红。

一想到父亲平日里对自己的疼爱与呵护,儿子自觉得十分羞愧。于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迅速地就从驴背上滑了下来,坚持要和父亲一起步行前进,再不愿骑这驴子。

就这样子,父子俩人肩并肩而行。空牵着一头毛驴,没啥子作用。

老父亲与儿子走了一段小路,腿脚便有些不舒服了!又见儿子也是有些走不动道来,便寻思着与儿子一同骑上这头毛驴,去往那集市,应该没人会说啥话了吧!

于是乎,当爹的把儿子扶上驴背,自己也爬了上去,父子俩悠哉悠哉的继续赶起路来。

然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他们走出不远,在这乡间土路上,迎面又碰上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那老婆婆瞧见父子俩,骑着那头看上去很是瘦弱的小毛驴。却是露出一脸怜悯之色,喃喃自语地说道:“唉哟,什么世道呀!这爷儿俩个,都五大三粗的,心肠咋这么硬呐!你就瞧瞧这头可怜巴巴瘦瘦小小的毛驴儿吧!哪里经得起他们两个大男人同时骑乘啊!”

父子二人听闻老太婆此言,善良心情发作,便是赶忙的,都从驴背上跳了下来。父子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自觉咱爷儿俩怎就成恶人了呢!唉!今天这事给闹得!赶集的心情都不爽了!

然老太婆之言尤在他们耳边,自谁也不再去骑乘那头驴子,而是决定一同徒步前行,不再做那恶人来,牵着头毛驴子赶路,怎么瞧怎么别扭!

他们才刚走出没多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迎面又碰上了一个老头。

这位老者显是个见过世面的,他目光犀利地扫过父子俩和那头驴子,随即摇着头大声叹息道:“哎呀呀!且瞧瞧你们这对父子俩个,真是愚不可及啊!明明牵有一头驴子,明明可以骑驴代步,你俩却偏偏要傻乎乎地步行赶路,这不是自讨苦吃嘛!愚,愚不可及呀!”

听着他这话,父子二人一时面面相觑,皆是不知当如何回应他才是。

父子俩回想刚才,原本想着听从那老太婆的话,做个善良的人,牵着驴子步行赶路。这下可好,又被这个老头数落一通。咋今天是不让人消停了,是咋的!?

无奈之下,父子二人思前想后,最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们找来一节粗树棍子,将个毛驴四肢给绑在树棍上,父子二人一咬牙,一使劲,抬起那头驴子便转回家去!这集不赶也吧!太他马多事了!咋什么都有人说呢!

于是乎,只见父亲在前头扛着驴头,儿子则在后头托着驴尾,两人就这样吃力地抬着驴子缓缓而行。

这时前往乡间赶集的人多了,一路上,他们父子的行为,便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指指点点,皆觉得这场景实在是滑稽可笑。这是有驴不骑,抬驴背着走,好笑得很!

父子俩起了个早,高高兴兴牵头毛驴上集市,本想着赶个大集,买些个家用物品,却是一路上这个说来,那个讲,真整弄得他爷儿俩无了主心骨。

将驴子抬到家后,父子俩皆是累得不行。气喘吁吁,面色绛白。

老娘子见他父子俩这时节就回了家,又是抬背着驴子回来的,便是问清了今时情况。

这老娘子是个超脱的人。一咬牙,一跺脚,便让他爷儿俩把驴子给宰了!

哼!有什么好生气的,自家的毛驴,一头牲口,不由得人想昨地就咋地!杀了吃肉,哪来这许多烦恼哟!

再看看当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们,似乎每天都热衷于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生活的种种美好瞬间。

那些丰盛无比的宴席,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热热闹闹的聚会场面,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还有那兴高采烈的模样,仿佛每一刻都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与喜悦。

春天外出旅游时所见的美丽景色,青山绿水间留下的倩影令人陶醉其中;以及纵情享受生活时的那份惬意与满足,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不过呢,世上偏偏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穿着时髦华丽的服装并非出于自身对于美的追求,而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吸引他人羡慕的目光;他们驾驶豪车出行,也并非真正喜爱那辆车的性能或者舒适度,更多的是想要借此彰显自己的财富与地位;就连家中精心布置的豪华装修,同样不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而是为了能在访客面前展现出所谓的高雅品味。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类人的所思所想完全是以他人的眼光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希望通过外在的表现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而我们通常会将这样的人称作“橱窗人”。许别人一句话,便可以改变他之所有一切!

道祖老子,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过世人。每一个人真正应该去全力守护和扞卫的,并非是他人眼中那个被塑造出来、看似完美无缺的自我形象。

因为这种外在的形象往往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象,它可能会随着外界评价的变化而飘忽不定。

相反,智者应当坚定不移地守护好那独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

这个世界或许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却承载着最本真的情感、信念以及梦想。值得每个生灵用心去关注和在意。

此一位面时空,绝非是个人眼中所看到的,那个经过粉饰和雕琢后的“自己”。

那种基于他人眼光和评判标准构建起来的自我认知,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失去对自身价值的正确判断。

而唯有回归到真实的自我,真我去聆听内心最深处的真实声音,去接纳那个既有优点又有不足的完整个体,才能真正找到前进的道路,实现真我的成长与自我之升华。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