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回到沈家村的第二早上,沈明珠她们就起了一个大早。
她们这次回乡的目的是祭祖。
这里的人,对宗族势力特别看重,宗族势力,在这个朝代,力量很大。
如果一个男子要参加科举,不仅需要秀才作保,还需要宗族开出对这个人人品介绍的证明。
如果家族里,不为这个人做证,证明他人品很好,那么这个人,根本没有机会去参加科举考试。
尤其是许多世家大族,即便是家族里最大的官,面对家族族老,都要恭恭敬敬。
如果这个人在家族里的名声不好,那么这个人的官位也做到头了。
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年代,要不然,皇帝动不动就诛杀人的九族。
所以,沈明珠她们这次回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缮祠堂,祭拜先祖。
当沈明珠她们来到祠堂的时候,祠堂里已经来了很多族人。
当她们一家人到的时候,热闹的祠堂瞬间禁了声,纷纷望向沈明珠她们。
沈家两百多个人,看着沈明珠一家,眼里充满了羡慕。
气氛瞬间尴尬起来,突然,一个小男孩指着沈明珠说道:
“娘,那个姐姐好漂亮。”
男孩身边的妇人赶忙拉了一下男孩,悄声阻止男孩:“嘘,你小声一点,那不是姐姐,那是你堂姑姑。”
男孩眨着一双大眼睛,疑惑地问他娘:“娘,堂姑姑是什么?堂姑姑怎么长得那么好看?”
“还有,堂姑姑头上戴的什么?一闪一闪的,好漂亮啊!”
男孩的声音很大,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男孩。
族长哭笑不得,正准备去阻止男孩,沈明珠突然走向男孩。
她弯下腰,满脸笑容地问男孩:“你叫什么名字啊?”
男孩见这个漂亮得向仙女一样的堂姑姑居然问自己的话,他眨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堂姑姑,我叫沈家旺。我爹说,我以后要像状元郎沈大人一样,让家族兴旺。”
沈明珠望向她爹,见她爹有些不好意思,从腰间荷包里取出两颗金豆子交给男孩的手上。
“家旺,你的名字很好,以后要努力读书,让家族兴旺哟!”
沈家旺看着手里两颗闪闪发光的金豆子,激动得问:“哇!堂姑姑,这是金子吗?好漂亮啊!”
沈明珠还没有说话,小妇人吓得不轻,赶忙从沈家旺手里抢过金豆子要还给沈明珠:
“明珠圣女,这个太贵重了,这可使不得。”
她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金子,沈明珠居然把金子送给她儿子玩。
这可,这可怎么才好?
沈明珠笑着对妇人说,“送给家旺的,你们收下。”她又弯下腰,对沈家旺说,“贾汪,你要努力读书,以后来京城找堂姑姑玩哟!”
“好,堂姑姑,我以后一定努力读书,到京城来找你。”
沈家旺用力地点了点头,发下誓言。
沈明珠此时不知道,这个小男孩,会成为沈家村以后的新科状元,会是她孩子以后的左膀右臂。
正当小妇人还要说什么的时候,沈明珠没有给这个妇人机会,转身就走了。
沈明珠刚走远,小妇人身边就围着一群妇人,大家都羡慕地看着她:“天啊!明珠丫头也太大方了。这一出手就是金子。”
“这是真的金子吗?来,给我看看,金子长什么样?我这一辈子还没有见过金子呢!”
“早知道明珠丫头这么大方,我也该教我家孩子多和明珠丫头说说话,可惜我家那个死孩子,胆子太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满是羡慕地想要看看沈明珠刚才送给沈家旺的金豆子。
沈家旺见他母亲脸色憋得通红,不知道该怎么才好,一把从他母亲手中抢过金豆子,紧紧捏在手中。
小小的人,挺起胸膛,对围着他们的这些妇人说道:
“这是我堂姑姑送我的,不给你们看。”
“如果你们想要,就让家里的小孩努力读书,只有努力读书才会有金子。”
众人被沈家旺的举动震惊到了,纷纷看向沈家旺。
沈家旺才三岁多吧?这个三岁多的小娃娃,居然说出了“读书会有金豆子”的话。
沈家旺这个孩子也太聪明了吧?
众人看着沈家旺,突然想到小时候的沈明书,在心里都觉得沈家旺这个孩子有出息。
走进祠堂内部广场的沈明珠,听到沈家旺的话,脚步突然一顿,她回头看了沈家旺一眼,这时候,沈家旺也望向她咧嘴笑了。
沈明珠微微一笑,朝小家旺点了点头,边往里面走去。
系统在沈明珠脑海中说道:“宿主,沈家要发达了。”
沈明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系统羡慕地说:“沈家出人才啊!这个沈家旺,以后可不得了。”
沈明珠脚步微微一顿,对沈家旺来了兴趣:“你说说,他以后怎么不得了?”
沈明珠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
她们能够在外面过得那么顺利,她在沈家村的这些产业,幸好有村长家和家族里的族人帮忙照看。
如果把家族里的族人发展起来,以后,她们一家也不会在外面单打独斗。
这个朝代,身后有强大的家族,和自己一家单打独斗,完全不同。
沈明珠边走边想系统说的话,心里已经有了些主意。
沈家众人都进入到祠堂最里面的院子,村长站在祠堂门口,对众人喊道:
“大家静一静。”
村长这一喊,说话的人都噤了声,纷纷看向村长。
村长见现场安静下来,便对众人说道:“大家都不要说话,我们保持安静,现在有请族长讲话。”
族长三叔公杵着拐杖,走到村长刚才的位置,对众人说道:
“众位我沈氏家族的族人听好,我沈氏家族从前贫穷受欺辱多年,幸好有沈如海父子为家族争光,让我们整个家族改换门庭,从泥腿子,变成书香世家。”
“我们从前过的什么日子,想必大家都不会忘记。自从沈如海父子考上科举,自从明珠丫头在村里发展那些产业,带着我们整个村的人挣钱,那些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我们沈家族人,如今能够都住上青砖大瓦房,能够吃上鸡鸭鱼肉,能够穿上细棉布棉衣,孩子能够去学堂读书,适婚男女能够不愁嫁娶。这一切,都离不开沈如海一家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