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叮,使用甲级英灵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甲级英灵明朝名将蓝玉!

植入身份为:常遇春的妻弟,目前正跟随在常遇春身边为副将!】

【叮,扫描完毕!

蓝玉

武力:104

统帅:106

智力:85

政治:27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蓝玉(1340年—1393年),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省)人,开平王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名将。

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每战先登陷阵,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任征南副将军,同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师30万征云南,擒元平章达里麻于曲靖,梁王走死,取大理、鹤庆、丽江等地。云南平定,蓝玉功为多。

洪武十六年(1383年),与傅友德领军班师,沐英留镇云南。

后随大将军冯胜北征而生擒元太尉纳哈出、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攻杀北元太尉蛮子等,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大将军,次年,封凉国公。

后自恃有功,骄横跋扈,引明太祖不满,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

牵连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及偏裨将士达2万余人,故称之为“蓝狱”。

以“蓝玉党案”为核心的浩劫中幸存下来的开国武将家族得到了明太祖进一步的重用,其命运也因此发生了转折。

但从总体上看,开国武将家族仍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巅峰岁月也一去不复返了。

......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以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王师30万,向南征讨云南 ,蓝玉、沐英率领东路军一部分兵将,没有攻打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观甫保出城投降,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也被消灭。

同时,蓝玉又攻占大理,在曲靖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

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被明太祖拜为征虏左副将军,以征虏左副将军身份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

二月初三日,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今北京),当得知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有元兵驻屯后,于是派遣蓝玉率领轻骑冒着大雪出兵,杀元廷平章果来,擒果来的儿子不兰奚,并得到了元廷的人马。

后率军乘胜追击,当军队到达纳哈出的巢穴金山(今吉林双辽),纳哈出假装投降,蓝玉等将领看出他的计谋并将其生擒,同时,纳哈出的军队都归降。

征讨期间,正碰到冯胜获罪,明朝廷命蓝玉“总管军事”,拜大将军,屯兵在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即位,经常骚扰塞上。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探知元主在捕鱼儿海,蓝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赶到百眼井,此地离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四十里,仍不见敌兵,蓝玉想引兵返回。

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军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复命呢?”

蓝玉说“:对呀。”便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不见烟火,乘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

当时敌营还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敌营。

敌人以为明军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备,加上大风扬起沙尘,白天都看不见什么。

所以,明军的行动,元军毫无察觉。

王弼率军突然冲至敌营前,元军大惊,仓促迎战,大败,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

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但未追上,仅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

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

当太子朱标还健在时,蓝玉因为与朱标有亲戚关系,经常友好往来。

有一次,蓝玉从蒙古班师回朝,面见朱标时,他告知太子说:“我观察燕王朱棣在他的封地,一举一动与皇帝一模一样。燕王不是一般人,迟早是要造反的,我找过人望他的气,有天子气象,你一定要小心!”

朱标回答蓝玉:“燕王对待我非常恭敬,绝不会有这种事情。”

蓝玉向朱标解释:“我受到太子您的优待,所以秘密告诉您这件事的厉害,希望我的话不会灵验,更不被我说中。”朱标没再说什么。

......

《明史》:“饶勇略,有大将才。”“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于鸟尽弓藏,谓出于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

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复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余力哉?

亦以介胄之士桀骜难驯,乘其锋锐,皆能竖尺寸于疆场。迨身处富贵,志满气溢,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

人主不能废法而曲全之,亦出于不得已,而非以剪除为私计也。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戮,亦其自取焉尔。”

......

“先用特殊军团的召唤卡吧!”张符想了想,决定将兵种留在后面了。

【叮,使用特殊军团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特殊军团折家军,数量三万人!】

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态势变幻无常。

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

就在这风云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于黄河以西。

《旧五代史·折从阮传》称折氏“代家云中”(今山西大同),是当地的一大世族。

《金石萃编》所载《折克行神道碑》则云,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陕西府谷一带)。

此二说,前者推考于折氏家族崛起之时,后者则着眼于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后。

宋人李之仪在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适撰作墓志铭时,便写道:“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世以材武长雄一方,遂方代北着姓,后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于云中,而才迁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时代也相当久远。

唐武德年间(618-626),折氏曾以土着强宗的地位,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

据此推断,折氏徙居府州的时间,大约在南北朝后期。

......

府州东濒黄河,西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折氏家族的业绩,首推对西夏的抗击。

终北宋一代,折氏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

其战绩在北宋时西夏作战败多胜少的纪录中,尤为瞩目。兹举其较为重大的几次:

1、咸平二年(999)年,西夏军来攻府州,折惟昌与军将会战埋井峰,击退了敌兵。

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败西夏军于麟州北,歼敌千余人,缴获马、牛、羊、驼四万余。

2、庆历元年(1041),嵬名元昊亲率大军围攻府州。折继闵指挥士卒守城,坚持月余。

西夏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退兵。继闵乘势出击,俘敌数千人。

3、元丰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从征西夏。

退军途中,西夏大将咩保吴良率万余骑兵来追。克行自请殿后,大破之,斩咩保吴良。

后数次征西夏,“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

西夏人称之为“折家父”,增加左厢兵,专门用来抵敌折氏。

4、绍圣三年(1096),西夏大军来攻。折克行族侄可适领兵于尾丁皑袭击敌军,大破之。

后设伏于西夏军的归路,又大破之,其国母翻山逃走,仅以身免。

5、元符元年(1098),折可适率兵奔袭,俘西夏两大酋长鬼名阿埋与昧勒都通,乘胜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

宋哲宗因之特于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贺,并以安西为西安州。

这次战役使战局顿为改观,西夏丧失锐气,从此难以振作。

6、折氏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

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恨之入骨。

绍兴九年(1139),在袭取府州后,他们把多年的积怨倾泻于折氏祖坟,戮其尸骨,夷其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