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柴米她们进屋坐了一会,董娘子带着两个孩子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柴米的错觉,看着她们走来,总觉得这两个孩子只在董娘子这待了两天,就变得不一样了。

气质沉稳了些,也更有规矩了,以前乡野小丫头们进步不小。

果然专业事儿还是得找专业的人来干,事半功倍啊!

不过,柴茶那亮晶晶的眼睛和快裂到耳朵的嘴巴,就知道看到姐姐她是有多高兴。

双方一顿寒暄,董娘子将两个孩子的情况说给他们听,有哪些不足和优点都一一指出,然后老柴家人就只一个动作——“嗯嗯”点头。

说完后又提了她早上去求的好日子,在下月初八。

算下来只剩九天时间了,去除来回路上的三天时间,也就是说,家里只有六天时间做准备,时间是有些赶了,但柴家也不能不知好歹的拒绝说“再推迟几天吧”。

柴米只能郑重应下。

接下来和董娘子请教了一番规矩和礼仪,他们都是农户人家,不懂那些,也不知道这个拜师礼和念书的拜师礼有什么不一样。

好在董娘子耐心好,一一都教了。

等都学会了,这才和董娘子辞别,他们明日就回沛丰镇,等下月初八再登门。

董娘子和两个丫头交代了一番,就让他们走了。

来府城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回家。

出来这么多天,还是想念那个小小的镇子,小小的村庄,和小小的人儿。

柴家一行人在街上吃过晚饭,就开始了采买模式,来都来了,还是得带点东西回去给家里人的。

一直走一直逛,买的都是些稀奇玩意儿,衣裳布料那些前几天买了,吃的东西也不好带,现在主要目的就是看看。

一行五人直到天黑也没回到客栈,府城的夜晚灯火通明,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看热闹。

好不容易回到客栈,收拾一番躺在床上。

柴米不知是被要回家的情绪影响到,想了许多,就睡不着,等好不容易睡着了,不一会就被大伯母喊起来了,感觉都没睡多长时间。

在街边吃了碗面,带上几人一天的干粮,坐上牛车出了府城城门时,日头才从东边儿升起。

柴米感觉自己的眼睛已经快睁不开了,只能将柴茶托付给大伯母,自己补觉先。

一路颠簸。

回到沛丰镇时,日头已经要落下了,真真是赶路了一天。

而柴米也睡饱了,估计晚上都得睡不着。

明天就是十月初一大集。

可他们都回来得有些晚了,好在柴奶奶已经忙活一天了,明天是能正常出摊的,这让柴老大夫妻都高兴了起来。

回到宅子休整一番后,柴米就带着两个妹妹,到学堂接柴醋们回家。

一去就是六七天时间,这不像在老家,距离近,心里对柴醋总归是牵挂的,明天又得回小圆村,柴米得亲眼看看他才放心。

好在柴米的各种担心好像有些多余,因为他们哥仨有说有笑的出来,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的样子。

确实,有柴奶奶在,他们就洗洗自己的衣裳,不用做饭不用做家务,家里时不时就拿些好东西给他们补身体,感觉他们又长高了些,脸颊也胖了。

就连衣裳还是柴米规定柴醋必须自己洗的,要是让柴米发现奶奶帮忙,就扣除一半的零花钱。

柴醋的零花钱柴米一个月给二百个铜板,算是不少了,其他大头的花销都是柴米出,这就是给的零花。

但少一半确实能用的少了,这还是镇住了他,没让他懒到什么都不做。

柴米就担心有奶奶在,什么都大包大揽,养成死板读书人的清高样子,家务活儿不干,油壶倒了都不扶一下的。

有他这样做,其他两个兄弟也是有样学样,柴锅本来就做大哥的,既懂事又勤快,只有柴碗,在柴醋的刺激下,也慢慢开始主动做起家务来。

当然,看到柴米她们的时候,仨人还是兴奋的跑了过来,然后就是叽叽喳喳的问关于府城的问题。

柴米也不排斥这样,一边回答他们一边往家走。

当得知两个妹妹都要去府城学绣技时,第一时间是骄傲,自己的妹妹有出息,能被府城的绣娘挑中,然后拜师学艺。

激动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府城距离沛丰镇有些远,妹妹们回来一趟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的假期时间又不长,以后相见的机会就少了,瞬间有些心情低落。

他们一起长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起的,现在想到要分开,难免难过。

当然,柴米不算,柴米这小身板里有几十岁的灵魂了都,过来后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为生计奔波了,离愁是有的,但不多……

柴奶奶不放心几个孩子在家,怕他们找不着东西,在街边铺子忙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来做饭,所有孙辈都围在她身边给她打下手,吵吵闹闹的,脸上的笑一直没下来过。

等吃过饭,柴奶奶又去铺子那边帮忙去了。

柴米先带着几个孩子复习功课,然后顺便联络联络感情。

将带的礼物分给三个男孩,和他们讲了些府城的见闻,还讲了柴茶柴花要拜师的事情。

柴米还在想,不知道能不能请到假,可以的话,到时候一起过去,就怕夫子不准假。

聊着聊着,许是兴奋过头,大家都睡晚了,第二天一早柴奶奶差点一个人都没喊起来。

柴米也被吵醒,就没再继续睡,帮着大伯他们忙了一会儿,带了点吃的东西,就和妹妹坐上村长家的牛车,回小圆村。

柴米带着的东西也不多,就是给柴爷爷的礼物,还有吃的。

到家时正好正午,柴爷爷不在家,柴米将东西归拢归拢,就出门了。

先巡视了一遍鸡圈,发现长的都还挺好的,小的那一批也都成半大鸡了,大的那批也在下蛋,厨房里的鸡蛋攒了挺多,柴米进屋时就看见了。

看来他们将鸡照顾得挺好。

绕着小荒山跑了一圈,所有的辣椒苗都长得挺好,有几棵半死不活的,有新挖过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柴爷爷们帮忙新补栽的。

柴米觉得这钱花得还是挺值的,省事儿了。

就是看着辣椒苗有些缺肥,只能先找时间欧了,等府城的事了,再回来处理。

地里都好,柴米就回家先做饭,等柴爷爷忙活完回来后,就可以有现成的饭菜吃。

柴爷爷按照柴米的交代,将家里的变蛋送了一次去回味楼,但李家那边又送了一批过来,坛子已经空出来了一些,可以制作下一批了。

柴米将银钱和柴爷爷算清楚后,还多给了他一两银子的零花钱,让他留着想要什么就买。

柴爷爷不想要,让柴米留着花。

柴米只能转变说法,过几天去府城得一家都去的,柴茶柴花的拜师礼,最好亲人都在,柴爷爷也不例外,到时候去府城,想买什么手里没钱怎么办?

好说歹说,这钱才收了起来。

这次去府城,花费挺多的,单买屋子就花了三百二十两,手续费,牙人的辛苦费,还有一些其他的花销,就快四十两。

所以柴米手里的钱只剩不到三十两了,柴米没钱在手,这安全感又有些不足了。

好在柴爷爷帮忙卖的这批变蛋,快足两千个了,连本带利的进账十多两银子,现在手里又有四十多两银子了。

接下来就得精打细算些,还有多挣钱。

大伯和大伯母是初二早上回来的,知道柴米要腌制变蛋,来帮忙了一天,才将这一批鸡蛋都装进坛子里。

十月初三和初四这两天,老柴家将肥堆欧了起来,等从府城回来就给辣椒苗增肥。

本来柴米是想请人来帮忙的,但柴大伯不同意,怕人穿出去后有事端,没办法,就只能他们苦哈哈的干。

十月初五,柴米将柴茶送去了镇上,打算让她们和小伙伴还有柴奶奶多待两天。

顺便将新一批的变蛋送到回味楼,又收入二十两银子,现在就有六十多两银子。

其实柴米是希望柴奶奶去府城常住,帮忙照顾两个女孩儿,但想想还是算了,这样做不厚道。

先不说故土难离,柴奶奶在镇上时,柴爷爷还能时不时的来住两天,要是真的将老两口分开,柴米觉得自己太不孝顺了。

只能有空了就多跑几趟府城,最起码保证一个月去一次,这样坚持几年,等镇上的学堂没什么学的,就可以去府城求学,到时候一家人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初六那天,一家人就开始准备东西,得初七一早就出发,才能在初八那边不耽误事儿。

柴米不确定能不能来得及在府城买六礼,时间有些赶,就在沛丰镇买了两份。

和大伯他们商量后,两家还是觉得,这拜师是大事,几个男丁不应该缺席。

于是在初六一早柴醋他们上学之前,柴米和大伯大伯母就到了学堂,向夫子请假。

由于有两天都在路上,就给他们多请了一天,从初七到初十,说明原由后,夫子同意了。

但同意归同意,还是给柴醋他们布置了这几天的功课,至于柴米早上请完假就回来了,是怎么知道的?

是傍晚他们下学后鬼哭狼嚎时知道的……

十月初七他们一家天没亮就出发了,为了早点到府城,可以收拾收拾早点休息,不影响明天的正事儿。

家里的农活儿都交给了李爷爷家,他们上次做得挺好的,这次也是一样,柴米花钱雇了,连柴爷爷的活儿一起。

所以柴爷爷就解放了。

这趟牛车上,老柴家一家十口都在上面。

为了大家坐得舒适些,尤其是柴爷爷柴奶奶,大伯母特意拿了两床旧被子垫着,比草席子软和多了。

柴米不知道爷爷奶奶坐着舒不舒服,反正自己挺舒服的,起得早还可以一路补补觉。

出门早,到平城时太阳还没落山,还有时间做些布置。

柴老大直接将牛车赶到和牙人约好的地方,拿了新的钥匙,就往宅子赶。

柴醋和柴碗来了府城,一路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柴花和柴茶脸上就没那么不高兴了。

不知道是明日拜师有些紧张,还是想到要留在府城,亲人不在身边,所以有些高兴不起来。

到了宅子里,发现确实该搬的都搬走了,但也确实太空了,基本没什么留下的东西。

就连桌椅都只剩一张瘸腿的……

柴米也知道,他们人口多,一分家,肯定是能拿的都拿走了,但没想到拿走的这么彻底,这也夸张了,床也不剩,就剩个房子架子了。

但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天色不早了,柴米还是让大伯和柴爷爷赶着牛车,去找牙人买些二手的床和桌椅回来,现成要用的东西不能没有。

最重要的是,灶眼儿上已经没有了锅的痕迹,家里要做饭,要烧水洗漱,都得要锅,得先买这个回来。

大伯母和柴奶奶要买被子和吃饭用的东西,女人们更细心,这活得交给他们。

柴米自己带着哥哥弟弟妹妹们,将几个屋子都大致打扫了一遍,没多少时间,只能先这样了。

值得安慰的一点就是院子里有井,不用费力气打水,当初要不是看上这口井,柴米才不会在底价上加二十两银子。

一番兵荒马乱后,柴家众人还是在屋里安顿下来了。

当然没来得及做晚饭,吃的晚饭是外边面馆买的面。

添置这么多东西,柴米知道肯定花了不少钱,但她现在手里钱不多,只能先给了大伯二十两。

留二十两拜师用,董娘子那一年束修二十两银子,给柴茶交十两银子的伙食费,剩下的也只剩十多两备用了。

十月初八,是柴家两个小辈拜师学艺的大日子,谁都不敢疏忽睡懒觉。

一大早就起来准备上了,柴奶奶还特意起床就去街上买了最新鲜的芹菜,来表示对师傅的尊敬。

看时辰差不多了,一家人换了干净的衣裳,带着礼物,和满眼的期待来到了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