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告开始发挥作用,dVd的机器和光碟都正式开始售卖。
是面向普通民众的售卖。
面向企业的售卖早就已经开始了。
而面向普通民众的售卖开始之后,最先尝鲜的肯定是那些有钱的富人们,又或者是喜欢新兴科技的一些潮人。
除了卖dVd之外,林墨也安排售卖了一些碟片,都是一些老家电视台有版权的各种电视剧或者是综艺节目。
也有一些是3级电影,这种类型的题材,喜欢在家里看的人多于喜欢在电影院看的人。
光碟的生产虽然不难,但是生产的速度并不快。
因为那些跟林墨合作的生产线都还没有建起来。
现在生产光碟的工厂有限。
所以很多人就算是买到了dVd,但是也很难买到对应的碟片。
毕竟一张光碟也就看两个小时。
一个星期过去,dVd的销量确实不错,但是反响开始不太好。
主要还是碟片太少了。
种类选择也少。
这段时间林墨一直在忙活这件事。
生产光碟这种事情,未来许许多多公司都可以做,现在dVd的机器也已经在港岛有了几万的销量,加上很多大资本都认可,纷纷进场,各个国家也陆续有公司宣布要生产这种机器,如今市场上看好它们的人很多。
林墨决定把生产光碟的机器也给开放出去。
光碟的生产和刻录都不是一台机器就可以搞定。
否则光碟的数量太少,会一直成为dVd发展的一个阻碍。
好像光碟这种技术下放之后,市场才真正的开始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
在这之前林墨是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好的效果。
因为看到了这个新技术的前景,好几家电视台都纷纷将自己旗下有版权的电影给印制成了dVd。
这些电影在电影院价格不便宜,那现在用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一份回家,随时随地可以观看。
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买了之后等于是买断了,以后你就可以随时看了。
虽然说dVd的机器有点贵,但是港岛作为最先进入发达状态的一个地方有钱的人绝对不会少,机器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林墨是道上的人,然后他居然收到了不少社团老大的联系,一个个都想在他的手里买几台dvd。
甚至有一些头脑聪明一点的已经开始跟林墨捣鼓起了黄牛的生意。
也就是让林墨每次生产出一批机器,用高价卖给他们一批,然后他们以非官方的身份再高价的卖给别人。
这样子林墨也可以赚的更多。
但是对于林墨来说就是坏了市场的事情,虽然那些大佬个个都是社团上有身份的,现在林墨却不怎么想管他们。
他的身份已经高出这些人太多了。
dVd这款机器其实早就有霓虹国的人在研究了,现在被林墨给截胡了,甚至督爷都要表扬他,像是什么工商部的人都来找过他,希望他能把制造业多留在港岛的土地上,还愿意给林墨低价建厂。
甚至还愿意给林墨一块在中环的地让他建自己的办公楼。
等于是不管怎么样都要把林墨留在这片土地上。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看到了危机感。
林墨最近除了在处理dVd的事情以外,另外一件事就是频繁的跟上面的人进行商务合作。
尤其是在建厂这方面。
虽然说港岛发展的很快,但也不至于快到人工付不起的地步,林墨就已经把大量的生产制造业给放在上面去了。
现在甚至已经往港岛那边宣传,他在上面建厂自己生产的牛奶。
这就是危机感的来源。
而且林墨现在平平跟其他外国的厂商合作,这是更大的危机感。
如果说他没有这手dVd的技术,那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商人,但是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那他的身份就彻底改变了。
他必然是生产的源头。
留住他那就等于是无数的税收。
甚至有人给林墨推荐了大英那边的绿卡,毕竟人都知道几年后会发生什么。
对于这种推荐绿卡的林墨就直接属于是无视了。
他不管去到哪都可以大有作为,何必局限在小小的一个岛国。
等到碟片数量开始增多之后,林墨手头上还有一个大生意,那就是他租碟的店铺。
后室的人常常说dVd的出现是对电影行业的一大打击,其实租碟这一行业的出现才是对电影行业的一大打击。
因为那个年头港岛的电影十分高产,那从上映到下映,最多也就十几天的时间,票房赚完之后,唯一能赚钱的也就是把票房卖到海外去。
但是dVd出现那就不一样了,他们之前刻制成录像带的话价格巨高,而dVd的价格很低,他们只要把电影克制成碟片,那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
但光碟的价格也是对普通人的限制之一。
而出现了租碟那就不一样了,大家可以用价格很低的钱来欣赏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