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之所以用口谕的形式下这道旨意,心里头很清楚,如果走正儿八经的流程,三省是过不去的。但是,口谕就不一样了,如果口谕触犯了大多数臣子的利益,让他们群起反对,那么也确实很难作数。但如果并没有触犯多少臣子的利益,那么这口谕也是正儿八经的圣旨。

也是要被记录存档的。

而这道口谕如果变成诏书在三省过不去,根源就是长孙无忌。但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反正李恪也不回长安了,那么大多数臣子就会无所谓,长孙无忌就会孤掌难鸣。

下完这道口谕后,李世民双眼精光闪烁,看向了殿内群臣。果然,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少数几个官员眼中除了震惊和焦虑外,其余官员眼中只是稍微震惊了下就无所谓了。

不过,李世民也没解释什么,只是又商量了一会儿朝政后,就下令退朝了。退朝后,李世民就直接去了两仪殿,同时下令,不见长孙无忌。

自己已经对老臣让步了,也该你们这群老臣给朕让步了。

长孙无忌心急如焚,他本想借机将李恪留在长安。就算留不住,也想借着李承乾和李泰蓄养死士之事,下掉李恪的兵权。可结果呢,李恪不仅得到了三地的军政大权,还是世袭的。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最后一句话,李恪非国难不得回长安。

这句话里面可以玩得套路太多了。

长安被外敌兵临城下是国难,皇帝被权臣架空又何尝不是国难!

到时候,李恪只要以国难起兵,地方官员绝对是观望一片,至于宗室……长孙无忌想了想,相较于李治,李恪在宗室中的名望太高了,如果李恪真的起兵,其余宗室子弟一般是观望,但李世民的儿子们十有八九会跟着李恪。

毕竟,相比较李治,李世民的儿子们更愿意相信李恪。主要是,李恪的诚信也真不是盖的啊。

仁勇刚毅,信人奋士,知人善任,折节下士,长孙无忌回想起李恪在人们口中的评价,额头上顿时冒出了冷汗。糟了,以前只想着不让李恪回长安,没有注意到了李恪已经在天下百姓中经营出了这等名声。

哦,自己一想起李恪,还得加个天潢贵胄之表率!

也就是说,一旦李治登基,朝廷的信誉恐怕还比不过李恪的嘴!

长孙无忌这下是真头疼了。

李治的脸色也有点惨白,但很快被他掩饰了下去。李治心里头很清楚,李承乾的死他是脱不了干系。这时,李治又想到了母亲长孙皇后的遗书。如果让李恪发现了李承乾的死和他脱不了干系,那么结合长孙皇后遗书,那么李恪起兵是铁定的事了!

李治能想到,长孙无忌的脑瓜子一转也立即想到了。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夫妻同心?!

没错,李世民现在也开始怀疑长孙无忌了。只是,总角之交加上是大舅兄,让李世民没有勇气去查长孙无忌。李世民真的害怕,自己查到的结果是自己想到的那样。

既然害怕,那么李世民就选择一个保险了。以前,李恪是给承乾打造的最锋利的刀,现在,就将这把刀架在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的头上吧!

非国难不得回长安,至于什么是国难,以后就让恪儿说了算吧!

李恪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接着看了李治一眼,转过身,潇洒地离开了大殿。长安的事情,该做的都做完了,该回杭州了。

回杭州的大船上,李恪看向了苏氏道:“大嫂,象儿的学问都到什么地步了?”

“可以和侄儿一起学习吗?”苏氏想了想后道。

让李象和李仁一起学习?

李恪想了想觉得可以,就是不知道,李象有没有兵法天赋,毕竟苏烈的要求是很高的。

兕子却是一脸开心,虽说兄长以后难回长安了。但在兕子的眼里,长安哪有杭州好,起码杭州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人可以整天开开心心的。

可以说,船上的所有人都算是开心的。唯一不开心的,恐怕只有苏氏,因为李承乾不在了。

李象虽然被封为庐陵郡王,但因为李承乾临终指定事李恪为父。所以李世民大笔一挥,李象这个庐陵郡王就没必要去庐陵就藩了,跟着李恪一起去杭州很好。更何况,李世民也担心李象的安全,与其让李象在封地整天让人提心吊胆的,还不如让李象跟着李恪走。

当然,除了李承乾的家人,侯君集的家人也在。不过,侯君集被处斩了,但念着侯君集的功劳,李世民也没动侯君集的家属。想了想,反正李恪虱子多了不怕咬,都已经接收了张亮的家眷了,那么也不差侯君集的家眷。

回到杭州后,李恪看着桌子上堆着的公文惊呆了,看着杨虞目瞪口呆道:“我说大舅兄,怎么堆了这么多公文?”

杨虞叹口气道:“大王,你不在了,狄仁杰也不在了,长孙涣也不在了,秦怀道也不在了,少了你们,我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李恪闭嘴了,也是,杨虞可不是神仙,没有分身术。

闭嘴的李恪立即开始处理公文,准确来说,是开始为起兵做准备了。

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枪炮厂和炼铁厂开始增产。当然,燧发枪和子母炮暂时还不用给薛礼他们看,先攒到一定数量再说。

第二件事,屯营的军事训练要加强,尤其是弩的训练要加强。毕竟,燧发枪优先淘汰的就是弩,而且,弩的瞄准方式和燧发枪有共同之处。到时候,弩兵转为火枪兵也很方便。

第三件事,造船速度开始加快,同时进一步拓展海贸。

第四件事,高产粮种的推广要加快,毕竟李恪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速胜,自然粮食越多就越好。

将大量公务迅速批完,四件重要的事也都一一安排下去,李恪现在要做的就是等了,等李世民龙驭宾天。

如果李治登基后知道利害的话,李恪不介意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李治不知道利害的话,那李恪就会让李治知道什么叫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