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佛教讲:凡所种种,必有因果。

朱由校这三位自小接受皇家教育的三位皇叔,也并非一事无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准备之后 三位王爷欣然接受自己大侄子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兴冲冲的赶往国子监和翰林院任职。

作为大明朝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翰林院里面是极为无趣的。在这里所有人都是人中龙凤,都是一科的状元魁首。可即便是这样,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在里面安安静静的修书,撰书,读书。也因此这翰林院对于整天习惯自由自在的三位王爷来说也是格外的压抑。

相比之下三位王爷则是更喜欢国子监那样一个热闹而又舒适的环境。

国子监这一机构始设立于隋炀帝杨广,要是讨论起来更早则是来源于魏晋时期的国子学。很多时候国子监也被人混称为太学。乃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尽管到了明清时期,国子监的生员来源也更加复杂。有蒙荫,也有花钱进来的。可尽管水平日益参差不齐,但这所历经千年的机构其重要性依然不减。在这里读书的年轻人对于大明朝来说丝毫不弱于翰林院,这些都是大明朝储备的进士,都是大明朝的未来之星。

明朝的国子监延续前代。或者说这个机构从诞生以来基本上都没变过。在明朝国子监的学生们和前代一样,主要读《四书》和《五经》。但是在明朝儒学已经初显僵化,为了进一步宣扬儒家文化,大明朝的这些学生们还有读上朱子语录文章组成的《性理大全》。

也正因如此,在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中除了屹立在最中间的孔夫子牌坊旁,更多了一个朱熹的位置。

酒足饭饱思淫欲,饥寒交迫起盗心。

大明朝的士子们们在这国子监读书,他们的任务也只有读书。读书就是他们的唯一任务。这也是朝廷对于这些士子的唯一要求。在这里读书除了获得一定的免税政策,他们更能获得丰厚的补助。以至于有不少的老秀才,倾尽一生都只是在这里读书。

开明的政治社会也使得人的思想日益开明起来。大明朝的这群读书人一样,国子监就是文官最后的壁垒,他们整天在这里整天谈天说地,他们整天在这高谈阔论。自诩为靠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们,怎么会允许皇家的势力插足自己人才培养的基地。

所以这样一则消息在经过人为的放大之后,顷刻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朱由校另一位“帝师”,迂腐的吴宗达的带领下,三位王爷兴高采烈的的走进了这座大明朝的最高学府。只是一进来这几位王爷彻底的傻了眼。

“我们要见皇上!我们要大儒来教导我们读书!”

朱常浩和吴宗达等四人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无不感到一种错愕和惊恐。

而国子监的后山上,此刻的山顶正藏着几个人无比熟悉的影。畏畏缩缩的在偷窥这国子监里面的一举一动。而站在最前面的赫然便是孙居相。

人群鼎沸,躁动和不安立刻弥漫着吴宗达几人。他无力的拽这一个又一个想要往外走的青年,只是这群已经躁动起来的士子们,没人会理会眼前这个老头的哀求。在他们看来此刻他们所做的是无比正确的事情。

“不好!快!快报告给皇上!”

看着这一个个士子快速的往着外面走去。吴宗达无奈而又彷徨的大声喊道。入仕多年,也读书多年。他对这一切太清楚了,他自然也知道这样一群人冲出去所产生的后果。

“不!吴大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追回这些个士子们,这件事可大可小你吴大人应该明白。只是本王不明白,本王也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三位一来就搞出这样的事情!吴大人,我现在终于知道陛下为什么怕我们来了。这件事过后国子监也好好反省一下了。千万可不要再被人当了刀子。”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瑞王再次展现出了他的魄力。看着慌乱的吴宗达,还有自己的那两个弟弟立刻果断的吩咐道:

“朱常瀛你立刻去京城。把这件告诉陛下,请陛下拿主意。吴宗达,立刻召集国子监所有的官员们,赶快出去一定要抢在他们前。一定要记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以安全为主!你立刻去通知刘文炳,李邦华,孙承宗三人让这三位大人立刻赶往正阳门!”

只是这一切已经超出了瑞王的控制范围。这位刚刚上任的藩王,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无奈而又彷徨的向着前面跑去。

这样热闹的场面自然也是吸引了无数京城里面百姓的注意。许许多多充满着好奇心的百姓也紧跟着这些个“未来的状元”,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走出了家门。

转眼间几条街道便已经是水泄不通。

端王带着吴宗达只能小心的一点一点往前蠕动。看着前面黑压压的人群,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最前面,怎样才能阻止这样一场行为。

正阳门是这个皇城沟通内外的桥梁。看着正朝着这边涌来的人群,城墙上的兵丁立刻感到了不对劲。

城墙上身为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李邦华眼睛紧盯着下面的这一幕。心中立刻涌起无数的不安。

“不好!”

看着黑压压朝着这边不断冲来的人群,李邦华眉头紧锁的大声喊道:

“紧闭城门。所有人立刻做好战斗准备!”

“都快动起来!”

边说着李邦华边三步并作两步快速的朝着城墙下面跑去。

紧张和不安立刻弥漫着所有人的神经。五城兵马司这些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少爷兵”们一脸紧张,呆愣愣的看着下面。

城墙上的军官们正慌乱地的催促着手底下的人。一种战前的肃穆感弥漫在所有人的心头上。

城墙上的士兵们,哆嗦着手紧紧的握着手中的火枪。熟练的催促着自己快速的装填上弹药。在紧张和焦躁中,这一杆杆黑洞洞的火枪死死的对准着下面的士子。只是所有人都默契的收起了火绳,生怕出现任何闪失。

“站住!”

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子们,掌管五城兵马的李邦华此刻额头上也忍不住流下一滴滴冷汗。

“李邦华你还是大圣至圣先师的弟子吗?你还是读书人吗?”

一名怀抱着大圣至圣先师牌位的士子站了出来,对着死死握着腰间佩刀的李邦华大声的斥责道。

“我是大圣至圣先师的弟子。我也是读孔家书长大的……”

“好!李邦华你既然这样说了,你就把路给我让开。我们要见陛下!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

没等李邦华说完,那名带头的士子立刻打断了他。

“让不让!”

看着面前毫无任何动作的李邦华,那名士子立刻催促道。

“所有人都赶快回去!我是大明朝的官,没有陛下的旨意谁也不能进去!”

犹豫片刻之后,李邦华立刻果断的抽出了腰间的佩刀,看着眼前的士子恶狠狠的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