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子说过:“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虚实交替,互为因果。”

用现代军事语言表达,战争行为要善于迷惑、误导对方,通常的做法,是用一系列战斗表象或通过制造信息差,去掩盖掉真实目的。

苏州围城,四面楚歌,内外仇视,都打疯了!

守城方主要将领,钱文宗、钱文炳、戴恽、邵可迁等,与攻城方主要将领,林仁肇、陈恺达、马崇义等,都用尽了浑身解数,双方都是玩命的架势。

战斗状态方面,各有特点。

盘门最惨——

因为绕城一圈,这一段护城河最宽阔,在城门紧闭,吊桥升起,石桥、木桥等封锁的情况下,戴恽围绕盘门码头为中心,不断从水栅栏、暗渠送出水鬼,通过骚扰与偷袭的方式,打乱马崇义的作战节奏,瞅准机会,闸门快速升起,送出作战小艇。

与其说攻城,不如说南唐、吴越双方,就在盘门外的水域进行“水战”,与此同时,双方头顶都不消停,神机弩、投石器、狼牙拍、夜叉礌等,被无情的操弄,也无情地收割。

流血漂橹,浮尸塞江!

阊门最烈——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邵可迁是苏州守军当中,第一批“火器受害者”,还对李沆的死心有余悸,于是,在阊门防御方面,几乎物尽其用,木匠铺、棺材铺、皮匠铺等地方,能用的材料,都被邵可迁“借”了一遍。

同时,经过数次攻城之后,林仁肇发现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云梯高度不够!

苏州城墙……太高了,而且,阊门之外地势低洼,云梯靠近城墙,矮一头,城头上浇金汁正方便!

搭车、钩车也不行,城墙外围搭着竹篾、渔网。

林仁肇最终想到的办法,就是“填平护城河、堆土坡进入”,于是,在各式各样的床弩加持下,在箭如飞蝗的掩护下,唐军开始搬石头、运土方,活脱脱施工队。

邵可迁纳闷,莫非,唐军的火器全都用完了?要是这么打,我可就不怕了!

葑门又惨又烈、而又持久——

本来,陈恺达作为攻击方,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想到战局一开,钱文宗的心态逐渐变化,望着被堵得结结实实的江南运河,绝望感转化成了戾气、怒气。

没了运河,就没了退路,尤其吴江失守,苏州彻底成为孤城。

反正是死,临死前也要拉个垫背的!

城头箭如飞蝗,撞车一刻不停地撞击城门,大号床弩不停地发射,城墙的砖石,不停地飞溅碎屑,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块、燃烧的油缸,投掷到苏州城内,

可葑门的还击,也一刻没停过,保持了“连续战斗状态”!

……

综上,范梦龄、钱文宗、陈赞明等人做出“盘门、葑门、阊门为主攻”的判断,是存有充分依据的。

包括钱文奉在内,他也认为,唐军害怕东南援军突然将至,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由此,做出的判断是“齐门、娄门必为佯攻”。

错啦,错的还不止一处。

第一处判断错误,三门(盘门、葑门、阊门)主攻、二门(娄门、齐门)佯攻,恰恰相反,二门才是主攻!

主攻,不能单纯理解为“主力军队的进攻”,它还有一种含义,就是为了一个“主要战略目标的进攻”。

当下,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攻入苏州城,可要实现这一“主目标”,就要先实现一个“次目标”,那就是解决范赞时的“保义军”,绝不能让他靠近苏州,更别提入城汇合。

这个主要任务,竟然交给了人数最少、装备最差的龙翔军!

钱文奉、范梦龄、韩德辉等人,也绝对不会想到,唐军将领在三门打得火热,目光,时不时地就瞥向东南。

兵者,诡道也。

龙翔军作为“钓鱼诱饵”,吸引了曾令通、岑仑、裴元勇、范赞时等齐聚一处,看似“优势在我”,灭掉龙翔军之后,就转着圈去侵袭其他唐军队伍。

卢绛与李延邹来了,一个带着足量的火箭,一个带着突火枪……别看其他三门惨烈异常,可单论伤亡率,加在一起,都没有齐门外损失得多!

兵法要义之一,就是消灭敌方有生力量。

第二处判断错误,全苏州的人都认为,唐军想要攻入城内,只能从五座城门、任选其一。

事实上,“三门佯攻”更主要的,是为了掩盖一场行动。

攻城战开始前,在胥江与护城河的交汇处,就悄然出现了几十条舴艋,仅容一人,在夜幕的遮掩下,悄悄划向苏州城墙根之下。

靠岸之后,每人扛着一大包东西,隐藏在城下灌木、芦苇、荒草之中,蛰伏起来。

待到各门响起喊杀声,这些人才敢动静,他们拿出凿子、锤子、锛子等工具,开始挖墙。

任谁也想不到,围攻苏州五门,千万将士拼杀,长箭飞蝗、利刃穿喉,以这么大的代价,只是为了掩护着几十个人挖墙?

是的。

看似荒诞吊诡的行为背后,必然存在符合逻辑的原因。

两天前,混入城中的密探传来消息,苏州西城墙一段最为薄弱,但由于戒备森严,不能靠近侦查,不清楚具体位置,只提供了大概范围,将近一百丈的长度。

没关系,全都安排上!

“挖墙脚”这种活儿,真是个技术活。

最起码一点,干活的人,要了解建筑原理,苏州城墙采取的是外部砖石、内部夯土的方法。

大条砖、花岗岩、大理石……一个比一个坚固,垒砌的时候,用的粘合剂是石灰、胶泥、米汤,黏性极大!

别说悄悄摸摸,就算光明正大,让人抡起镐把狠狠的砸,一下也只能出现一个小白点。

干活的人,手里只有凿子、锤子、锛子,作业起来的情景,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用一个小小的鹤嘴锄,挖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

不过,这种外部砖石的结构,挖墙作业也有一个便利之处,那就是一旦挖开一个口子,掏出来一块砖、一块石头,后面就简单多了!

同时,干活的人,还必须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林仁肇安排攻打城池的时候,虽然刻意避开了西城墙,将苏州兵力吸引到五门的位置,可城墙之上,仍然有巡逻的士兵。

动静太大,或者巡逻士兵意识到下面有动静,二话不说,就会砸下来一块石头,或浇一桶金汁!

这些干活的人,不是士兵,就是随军工匠,他们小心翼翼、屏气凝神,一点点地凿,每凿一下,心脏也跟着猛跳一下!

终于,掉下了一块碎屑,继续敲,又掉下一块碎屑,扣着扣着,一条砖缝出现了……

就这样,如同蚂蚁挖洞穴一样,几十人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临行前工部侍郎潘辰向众人行了跪礼——

“攻破苏州之重任,皆在诸位肩上承担!城破,实乃我大唐功臣,朝廷必有重赏!”

众人备受鼓舞,也备受感动,说到底,他们也不是一般工匠,都是徐游、徐锴等通过格物院,精挑细选出来的,否则,岂能随军出征?

干活!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不对,应该是,在大大的苏州城墙挖呀挖呀挖,埋大大炸药包放大大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