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富豪从倒卖80年代野生海鲜开始 > 第246章 刘老三诉说精通炮制‘海八珍’的老师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6章 刘老三诉说精通炮制‘海八珍’的老师傅

在王家村转了一圈,王海川放心了,王家村是老渔村,祖祖辈辈几百年都是渔民,制作海鲜干货都是村里祖传手艺,制作蛤贝干虾干那些都没问题,做山货干货也不错。

在确定村里人制干货手艺不错后,王海川当场确定了十多种干货种类,并提出要求,只有收个头大的干货。

关于海鲜干货种类,像海带紫菜虾米那些就算了现代时空那边卖不出价,要搞就搞现代时空那边好卖又稀少的。

王海川刚走,村里在家的那些人都开始行动了,赶紧去联系外村靠海的亲戚了,没有亲戚的就去隔壁村找熟人。

虽然王海川还没说收购价,但村民们都知道制作王海川所需的干货绝对赚钱,尤其这年月蛤贝那些都没吃,几分钱一斤绝对有人抢着卖。

王海川可不知道,自己走后村里人像蜜蜂出窝似的从王家村散开了。

他来到村里鱼胶加工坊,这搞干货项目,除了需要何金月帮忙把关品质质量,还要刘老三帮忙搞档次高点的海鲜干货。

“这事对刘叔你来说,应该没问题吧?”

“放心,这事我每月再给你加两百工资,如果做得好再涨钱。”

王海川把在村里生产高档次干货的事说了一遍,给刘老三画了个大饼,以前听刘老三说过他还会制干海参干鲍鱼的。

这些高档海鲜干货村里可没几个人做,再说这些东西对于村里人来说成本太贵了,要是没制好就得亏本,所以王海川在村里提过,但没村民答应。

“川子没问题,不过你要做多少?”

“要是做得多俺可忙不来了。”

“这是个问题,肯定做得越多越好,这样吧,现在咱们村不好请人,你帮我招几个人来吧。”

“好。”

刘老三一口答应,脸上都笑成菊花了,接下王海川的新事涨两百工资,加上原来制鱼胶的两百,还有他儿子的一百,他父子俩一个月就能赚到五百块钱,两年就能成为万元户啊。

以前还担心家里条件不好,小儿子娶不到媳妇,现在这情况,那还不得全镇姑娘随他小儿子挑,而且海川这小子说做得好还会涨工资,嗯,乡下的算了,多花些钱找个城里的儿媳妇也不错。

至于帮王海川招制作高档海鲜干货的人,这个最容易,为啥,他们小草村曾经大半村民在县城海鲜干货厂做过临时工,后来反动派把海鲜干货厂烧了才回乡下的,当时县城那个海鲜干货厂做的就是高档海鲜干货,别找几个熟手,就是十多个都能马上招过来。

现在小草村的村民们都非常羡慕刘老三呢,他们父子俩来王家村做事后,他家生活发生巨大转变,其他家还在省着吃稀饭时,他家已经吃饱大米饭,吃上了红烧肉,其他家衣服补丁叠补丁,他家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服.......

想到这些,刘老三心里决定好好报答老板。

两人聊了一会儿高档海鲜干货的种类。

“老板,俺记得当初县城海鲜干货厂还在的时候,海八珍最好卖了。”

“海八珍?咱们这里能做吗?”

王海川愣了一下,海八珍是国内传统高档海鲜干货,分别是鱼骨,鱼肚,鱼唇,干贝,鱼翅,鱼子,海参,鲍鱼。

其中鱼翅肯定不能搞的,现代时空鲨鱼是保护动物,再说这边鲨鱼也不好抓,数量也不多,搞出来了也只能在这边的港岛卖,不光费力也赚不了多少。

“俺能做鱼肚,海参和鲍鱼,其他能做只是手艺一般了。”

刘老三迟疑了一下老实说道,鱼肚就是鱼胶,干海参和鲍鱼他曾经在县城海鲜干货厂做过几年,手艺都学会精通了。

“要是能把老何请来就好了。”

“哦?刘叔你还认识其他制干货老师傅?”

王海川好奇道,心里嘀咕,自己正打算多招几个制高档海鲜干货的老师傅呢,都忘了刘老三肯定有这方面的同行。

“嗯,认识几个,只是手艺最好的老何被批斗发配到西北去了。”

刘老三说起曾经县海鲜干货厂的往事。

县海鲜干货厂五几年成立的,主要生产高档海鲜,当时供应全省华侨招待馆,后来受政治运动毁灭。

县海鲜干货厂之所以被摧毁,和厂子东家有关系,这个海鲜干货厂原本是何家的高档海鲜干货加工坊,后来公私合营何家把加工坊转给公家,县里把加工坊扩建成了干货厂。

其实扩建后的海鲜干货厂也不大,才几十个员工,员工基本上都是师傅带徒弟,或者带亲戚邻居打临时工的,何家的主事人何清水走关系当上了海鲜干货厂厂长,因为他会鉴定干货品质,还精通制作海八珍,当时厂里的人都很信服他。

可惜六十七年,何清水被政治运动打倒全家发配到西北去了,县海鲜干货厂随着政治运动扩大被摧毁。

“刘叔,何清水死了吗?”

王海川对何清水很感兴趣,精通海八珍的老师傅可是稀缺人才了。

“没有,老何曾经挺照顾俺的,俺经常给他寄些干货过去。”

“这样啊,你给我一个他的联系方式吧,我看看有没有办法把他请过来。”

王海川心思一动,找刘老三要了一个何清水的联系地址,聊了几句,骑着自行车直奔王太爷家。

这会儿村里人都忙活去了,老人们在家收拾东西编竹编什么的,王太爷正在院子里喂鸡,见王海川过来了,走到院门口开门笑道。

“海川,太爷家可没晒干货,你这小子还想看看太爷的手艺不成?”

“哪能啊,改天我送些干货材料来,您做些咱们自己吃。”

王海川可不敢收王太爷的干货,老人家性格倔强,不愿接受小辈帮助,要是自己收他的干货,指不定他会上山下海自己掏干货材料,出了点意外自己可就是罪人了。

“怎么,看不起太爷的手艺,我做的干货只能自己吃不能卖了?”

王太爷虎眼一瞪,王海川一哆嗦,赶紧安慰道:

“太爷,咱们自己吃的更重要啊,您不帮我做,我想吃还不得花钱找人买了。”

“别乱花钱,想吃太爷给你晒就是,自个把干货材料送过来。”

“是是是。”

“快进来吧,院子里养了十多只小鸡仔,我得把院门关上。”

王太爷满脸笑意心里挺高兴的,村里年轻的都不敢来找自己,也就这小子时常送些东西过来,送东西无所谓,关键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