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 第16章 德范昭彰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修身自省与济世情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德范昭彰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修身自省与济世情怀

原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道:“外出时则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卿,回到家中则恭顺地侍奉父兄,操办丧事时丝毫不敢不尽心竭力,不被酒所迷惑和困扰。在这些方面,我做得怎么样呢?”

首先,“出则事公卿”,“出”指走出家门,涉足社会或朝堂等公共领域。“事”意味着以恭敬、忠诚的态度去服务和辅佐。“公卿”,在古代是指位高权重、地位尊贵的官员。此句强调了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待上级权威应秉持的敬重态度和应尽的职责。

“入则事父兄”,“入”表示回到家庭内部的私人空间。“父兄”,不仅指父亲和兄长,还广泛地涵盖了家庭中的长辈。“事”在这里体现为孝顺、尊重和服从。此句着重展现了个人在家庭中对长辈应有的恭顺态度和悉心照料。

“丧事不敢不勉”,“丧事”,即与丧葬相关的事务,包括葬礼的筹备、仪式的举行等一系列活动。“不敢”传达出一种敬畏和谨慎的心态。“勉”,意思是竭尽全力、尽心尽力。这表明对待丧葬这类庄重肃穆且涉及生死大伦的事务,必须怀着极度的敬畏之心,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不为酒困”,“酒”,作为一种饮品,在古代社交和祭祀等活动中常被使用。但过度饮酒可能导致失去理智、行为失控。“困”,指陷入某种不利的境地或受到某种不良影响。“不为酒困”,即能够自我约束,不因为饮酒而迷失心智、放纵行为,丧失对自身的控制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深入剖析这段话,系统且全面地呈现了孔子对个人在不同场景下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深入思考,以及他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和不懈追求。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社会责任的坚定担当

孔子着重强调在外侍奉公卿,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应承担责任的深刻认知和高度重视。这一观念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在社会交往中的前行道路,启示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以扎实的行动和无私的奉献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从而切实地展现出个人在社会大舞台上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2. 家庭伦理的深厚坚守

在家中侍奉父兄这一表述,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孔子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尊重、珍视与坚定守护。这一理念犹如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的心灵,教导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尊老爱幼,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家庭传统,用心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睦与关爱的家庭环境,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对生死的深切敬畏

对待丧事不敢不勉这一态度,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孔子内心深处对生死这一重大议题的敬畏之情。这仿佛是一声深沉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面对生命的终结这一庄严肃穆的时刻,应当怀抱着庄重、肃穆和虔诚的态度,尊重每一个逝去的生命,深刻领悟生命的珍贵与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让生命的每一刻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4. 自我约束的无上智慧

不为酒困这一准则,精妙地体现了孔子对自我欲望的深刻洞察和明智克制。这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宝剑,斩断了欲望的乱麻,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学会自律自省,坚决避免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迷惑和左右,始终坚守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以实现心灵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

三、本章小结

在这一章中,孔子通过对自身在不同生活场景下行为表现的反思与审视,全方位地展现了他在社会责任担当、家庭伦理坚守、生死敬畏以及自我约束等方面的深邃思考和卓越实践。这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孔子严谨自律的生活态度、高尚纯粹的品德修养以及广阔深邃的济世情怀,同时也为我们在社会交往、家庭生活、生命思考和自我管理等诸多领域提供了无比珍贵且极具指导意义的范例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