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所有人回到家里,天都黑了,老太太们负责做饭,菜就是卤猪下水,黄瓜拌扒糕,黄瓜是唐家村的几个老太太给送来的,因为今日这几家都有九族的人去帮忙挖红薯。
其实照老太太他们的意思,多收点红薯也行,买不起干粮吃就吃红薯呗,红薯晒干磨成粉一样的能熬粥做干粮。
虽然随着秋收后,粮店的粮食价格可能会有所缓和,但绝对也不便宜。
在古代,那些粮商们相互勾结,囤积居奇,从而哄抬物价、谋取巨额利润。
但“民以食为天”,
在生产力相对较为低下的农耕社会环境之中,粮食无疑成为了最为至关重要的商品。
这粮食可跟其他的手工业产品大不一样,它可不是每天都能稳定产出的东西,而是一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产物。
一年当中既有播种耕耘的时节,又存在丰收收获的阶段。
正因为粮食这种特殊商品,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截然不同的供应量,故而粮食价格会伴随季节的更迭,而呈现出上下波动起伏之势,这本应属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经济现象。
然而,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置身于市场之中时,他们心心念念的唯有将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
为此,这些狡猾的商人不惜使出浑身解数,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疯狂敛财。
尤其是每当遇到青黄不接的艰难季节,或者遭遇灾荒之年的时候,由于粮食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时商人便会趁火打劫,将粮食卖出令人咋舌的高价,以此大发国难财。
可每每收获季节由于粮食供应充分,粮价会下跌。
粮商就会竭力压低收购粮食的价格。
又因为不管古今中外,不论是哪种社会,只要有商品经济,就会产生贫富悬殊。
大多数的土地粮食都在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手里,毋庸置疑,平民的生活苦,种植的粮食不但要一家人吃,还要交税,剩下的本就不多,卖出去的钱还要维持日常开销。
唐家村还好些,也可能是守着都城的关系,或者有门路的关系,他们多多少少条件还不错,要么是家里地不少,要么是在家里养猪,养鸡鸭,还有做豆腐,酱油这些的。
可大多数的村子,不管是给孩子娶媳妇,还是家里需要添置啥东西,都是等着秋收后卖出去粮食的钱置办。
所以他们不能像有钱的商贾和大户一般,有能力将粮食放置在粮仓,就是不售卖,
等啥时候,粮食吃的差不多,新粮食还下不来的时候,或者万一遇到啥地方闹灾,粮价飞涨的时候再卖。
就类似沈知秋他们那边闹灾,进城后粮食翻倍的涨,如果不是快到粮食收获的季节,估计可能涨的更高。
不过沈知秋就这个问题询问过唐广峥,唐广峥告诉说:“不是粮商不想多涨,是朝廷压制了,而且朝廷对你们这些难民还是有一定的补助的。”
当时沈知秋就是一愣:“他可真是没听说这茬儿。”
结果人家里正又说了:“但咱们顺天府来的你们这样的,没有那补助。”
当时听到这话的沈太爷就惊呼:“这不是厚此薄彼吗?”
结果人家唐文峥说啦:“不是厚此薄彼,是这补助也不算补助,是要去修桥修路,到时候朝廷给去的人发口粮。
咱们顺天府不是人家朝廷不管,是没有人去,这事儿为啥一开始我没告诉,那不也是因为清楚你们不会去吗?”
当时正好是盖房子,晌午吃完饭稍微歇歇,听到这话的九族人还真不少。
就有不少人在心里嘀咕了:“俺们还真不是那种不需要救助的,只不过俺们命好,村里出了沈知秋这么个有本事的后辈,不然就俺们,那干苦力挣口粮的活,估计会抢破头。”
所以因为朝廷一系列的措施,这次灾民进城没有造成太大的粮食价格浮动。
别看沈知秋不只一次嫌弃粮食贵,但他自己也知道,这粮食就是翻三倍的事儿,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大多数朝廷都是“重农抑商”,“崇本抑末”。
吃完晚饭,沈知秋交代:“明天一部分人继续帮唐家村的村民收红薯,找几个身手好的,去周边的村子,告诉他们唐家村收红薯的事儿,如果有粮商为难,那就先以自保为主。”
沈麻子嚷嚷道:“怕他啊,今天我去就有个小厮模样的人拦着我,说啥别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一个小厮,那牛气轰轰的嘴脸,我还以为他是阿池那样的人物呢。”
沈知秋出声:“那可真说不准,没准人家主子后台真的很硬,即便不是国公府那样的,但也有可能是哪个大臣或者伯爵,侯爵,乃至世家大族人家的小厮,
尽量不要起正面冲突,第一年,咱们收购的红薯有限,不会对他们造成过大的影响,也不会引起他们太大的反弹。”
沈麻子没听懂:“啥反弹?”
沈知秋解释:“就是咱们手里的银钱有限,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抱负咱们,回头你们去散播消息的时候就说,咱们手里没多少余钱了,
只能多收红薯和黄豆吃,这两种粮食便宜,别忘了在加上一句,先到先收,啥时候手里钱用完就不收了。”
沈呦呦就是这时候过来的,这么晚才来食堂,也是因为在等着塑料鞋底子脱模。
她一身灰色麻布衣衫,头顶梳着一个简单的高马尾,手里是一个大包裹。
沈大丫看见连忙上前帮她拎着,出声说道:“呦呦,你就是着急干啥,也别一天关在屋子不出门啊,咱奶都去你房门外转悠好几圈了,又怕打扰你也不敢出声。”
沈呦呦嘿嘿一笑,还真别说,手里有活的时候不感觉饿,可这会却有点饿过劲儿了。
她任由姐姐给他拿着包袱,凑到她奶跟前,其实她奶早看见她了,就是有点生气这孩子干事没轻没重:“有啥事儿非得一天干完,就不能先吃完饭?”
沈呦呦眼珠一转,从包袱里抽出两个鞋底子,奶奶看我给你做的,鲜花鞋底子啊,就做了两双,你和我娘一人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