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他们听到这次石河村举办的美食灯会出现了一首绝佳的词后,他们一开始是不相信的,但听完其他人默背出来后,他们就很震惊。

这首词作和以往的中秋词很不一样,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

才子们都在议论着,这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更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这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呀!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是这词是中秋词中的绝唱!

看过这词,听过这词的,没有一个人不叫好的。

都以为能写出这么好的词作应该是个大家的,但当他们知道这是一个种地的小伙子写出后,更是惊讶不已。

三天的中秋美食灯会结束后,石河村的名头就更加响亮了起来。

慢慢的一个本来不是很旺的商业街,人流变得和县城的一样多,现在附近的人们都喜欢在这里买东西。

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石河村的未来发展,于是找到村长,问可不可以买地建房。

肯定愿意呀,这样代表自己的村子的人口多起来,就代表慢慢壮大起来,没有那个村长不想自己的村子在自己的带领下变得更好的。

“村长,我有个想法,就是关于其他人过来我们村买地建房的。”宋清明温声说道。

今天是每七天召开一次的石河村管理人员的会议,刚才村长提到了现在有一些人想过来买地的事。

大家听到后,也是觉得很开心的,这证明他们的村子现在有发展,要不然,谁还会把家按在这里。

“你说。”

“首先,其他人来我们家买地建房安家是一件好事,但,这些人品行是怎样的,我们暂时不得而知,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村子里的地也要规划好,也要留够空间给到我们石河村的后代,不能因为眼前短暂的利益而损害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你们觉得呢?“

宋清明说完后便看了一眼大家。

大家听完后,也是阵阵后怕的。

特别是村长,脸色都变白了,他感觉自己准备要成为一个千古罪人了,他刚才还为此沾沾自喜的。

“我说的这是可能的事而已,也不是说别人来我们石河村发展不好,但前提是我们要规划好,特别是要留足发展空间给到我们自己。”

宋清明当然知道是知道他们是为啥开心,而现在又是为啥而后怕的。

大家觉得宋清明说的都很有道理。

于是接下来他们就一起商讨土地规划的问题。

那些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地包括现有的农田,特别是上等的良田,这是万万不能动的,因为田就是农民的跟。

另外不能动的就是留给后代的地。

另外,并不会是所有人都能买地的,他们会先登记购买人员的名字,然后去调查这人的品行如何,就算是辛苦了一点,但这也是为了村子好呀。

谁也不想一颗老鼠屎将一整锅好汤给糟蹋了。

还有一点就是,采取限购原则。

并不是他们想买多少地就买多少地,而是有限制的,毕竟鬼知道别人买那么多地是用来干什么的。

而且,对那些买地的人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地是用来买来盖房子的,而不是做其他的。

即使又是限制这个,又是限制这个的,依然有好多人过来买地建房。

在那些外地人忙着建房子的时候,宋清明现在多半的时间就待在棉花地了。

前一阵子他让宋父请了十来个长工将地里头的棉花都打顶了。

村里人是以前是没有给棉花打顶的,就任其自由生长的,但现在看到宋清明家给棉花打顶后,也跟着做。

棉花打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产。

通过消除顶端生长优势,可以促进分枝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另外茂密的枝叶容易阻碍光线和空气到达植物的根部,打顶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花朵和果实的发育和采收。

但打顶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是很讲究时间以及方法的,过早或者过晚打顶都会影响到棉花的产量。

所以,一般来说,棉花正常的打顶时间是在霜前的九十天左右比较合适。

打顶的时候要摘掉棉花顶部的一心一叶,一定要确保切口的平整,减少伤口的面积,这样有利于植株的愈合和新生长。

同时,打顶后也是需要加强植株的养护管理,要保持棉花地土壤的湿润,但不宜过湿,并且要合理施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忘记除虫。

做好了上面的工作后,棉花就能健康生长,结出更多的棉花。

现在打顶后的棉花长势很是不错,已经长了很多了棉桃出来了,只要过段时间这些棉桃就会开始吐絮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棉花开始吐絮了。

现在地里已经有一些棉桃吐出了白白的棉絮出来,看情况很快就可以采收了。

石河村的村民看到一棵植株上最多结了四十多个棉桃,少的也有二十多个,他们都是眉开眼笑的。

因为之前他们种的棉花虽然躲过了虫害,也长得很高,但实际上能结出棉桃,并吐出絮来的,一个巴掌都已经可以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了。

他们想不到今年种的棉花居然能长出这么多的棉桃出来。

看到这些正在吐絮的棉桃,他们仿佛看到了松软暖和的棉被棉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