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外,苏鲁战区也已经按军委会要求,对津浦路和陇海路发起进攻作战,对铁路进行了破袭。”

“第五战区预计明日发起对战区内平汉路的破袭作战。”

听着一个个战区相继进行“四月反攻”,郑三发子眉头刚刚舒展一些,随即又拧紧了。

“第一战区声称吸引了4万多鬼子,还打死了3000多鬼子,有这么多?”

“第一战区缴获【38式步枪】800多支步枪,如果缴获数量属实,那么鬼子死亡数字是对得上的。”

郑三发子不怎么信这个数据,毕竟要打死3000多鬼子可不容易,至于“缴获”700多【38式步枪】就容易多了,真当郑三发子不知道手下有人倒卖【38式步枪】嘛?

【38式步枪】从北洋时代起就大规模流入华夏,段祺瑞的皖系就曾经一口气从倭国进口了数万条【38式步枪】,由鬼子扶持起来的奉军就更不必说,拥有的【38式步枪】数量更多,而各地军阀和民团零星购买的也不少,整个华夏拥有的【38式步枪】只怕不下30万只;只要有心凑一凑,花点钱,总归是能办到的。

就是国军自己的部队也装备有大量的【38式步枪】,毕竟当年为了打中原大战,交战各方都有从鬼子那儿买了不少【38式步枪】以扩充军力。

不过步枪是好凑,人呢?

“他们抓了多少俘虏?”

“抓了80多个俘虏……只是有不少受了不轻的伤。”

“这么多!!!”

“或许被八路的‘重炮’震晕的缘故。”

“不可能!”

郑三发子断然否定,如果这么多俘虏都是“重炮”震晕而俘虏的,那八路究竟有多少重炮炮战车和炮弹?居然能震晕这么多鬼子,这更是让人细思恐极。

郑三发子宁可相信是第一战区人人用命才把这么多鬼子给俘虏掉的,也不愿相信这是八路重炮弹打出来的结果。

“让第一战区……不,让军统好好查一查。”

只是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参战主力已经撤入豫北和豫西山区之中,军统就是要派人赶过去,要获得消息传回来,那也是几天后的事了。

但是此刻郑三发子对卫立煌很不信任,宁可放弃直接询问第一战区司令部的方式,而打算转而从军统了解情况。

“还有,第一战区发过来的八路战车照片到了吗?”

虽然郑三发子不愿意相信八路军手中当真有这么多“粗管子”的炮战车,但是把头埋在沙子里也不可取,还是得让第一战区把照片发过来,郑三发子召集人员对着照片好好批驳一番。

对了,还得叫上苏军顾问团一块骂一通——除了苏联,谁能提供这么多的炮战车给八路?

美国人就算要海运过来,势必要走越南这一线,按军统的报告,不管是越南还是广西和云南,都没有发现“可疑”的战车运抵——当然也不是没有其他战车运到——那都是海外华侨华人捐钱买的战车,专门送给国军的,绝大多数是意大利产的机枪战车【cV-33坦克】。

既然第一战区声称八路手头有大量150毫米火炮的炮战车,这种战车的重量和体积就小不了,怎么可能轻易瞒过军统在越南的情报站呢?

“让军统人给我盯紧点,如果有什么异常情况,赶紧报上来。”

……

“夜盲症?不就是缺维生素嘛,这好办。”

“真的假的?”

拉开跟鬼子的步兵距离后,唐亮果不其然就被第一战区的集团军司令们围住了,大家七嘴八舌询问唐亮各个问题的时候,冷不丁川军的李家钰军长就提出自己属下的川军团夜盲情况相当严重,原本出川的川军团武器装备就全国垫底,别说身管火炮,连迫击炮都没几门。

装备水平直追八路军,堪称是难兄难弟。

这种水平下,白天要守在阵地上跟鬼子过招都困难,更别说白天进攻了;如此一来,川军团就只能选择夜间作战,但是想搞夜战,却发现大部分人夜盲,这还怎么打?

虽说红军之父说可以多吃蔬菜来缓解一二,然而川军团可不是红军八路军,让他们学会自己种菜补充军用,这难度可是大了点。

“其实胡萝卜也可以,但是维生素是脂溶性的,得用油煮,这样效果才好。”

虽然吃芒果也能解决,问题是这种热带水果没有现代冷链加持,那是根本无法解决这玩意常温下易腐烂变质的问题,只是让唐亮预料不到的是,李军长当即拍起大腿来。

“油?这也缺啊!”

李军长这番哭穷作态半真半假,不过川军得到的补给基本垫底也确实是事实,跟八路军一笔,也是难兄难弟,大哥别说二哥;只是一旁就站着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卫司令呢,这不上眼药么?

只是既然哭穷哭到连油都不够,那么唐亮也就不打算说吃猪肝和鸡蛋了——这种建议跟“何不食肉糜”有啥区别。

“实在连油也没有,也不是没有选择的。”

“当真?”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毕竟除了中央化的孙连仲部西北军第2集团军补给稍微好一点外,别的比如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得到的补给也没见着好多少。

而不管是孙连仲部还是孙桐萱部,这些部队对于打夜战可是有真很强烈的需求的!

况且黑夜中连夜撤退行军,也是摆脱鬼子追击的重要手段,能治好夜盲症,往后可攻可受,选择可就多了不少了。

“可以用松针煮汤喝。”

“松针?那玩意有效果嘛?”

“当然有,试一试不就好了。”

这玩意在朝鲜战场最初由志愿军当过猎人的战士提出,后来在朝鲜百姓那儿也献出了这个土方子;当然还有个吃蝌蚪的土方子,不过考虑到这儿是豫北地区,指不定河南未来爆发大规模蝗灾时,还得指望青蛙吃掉一些蝗虫的幼虫降低蝗灾影响呢,唐亮便不打算把吃蝌蚪的土方子说出来了。

只是喝松针汤也不是没有明显的缺点的,这个缺点甚至志愿军野司副司令都亲自向国内提了要求,只是唐亮知道弥补这个缺点的方法,在当下说了也白说。

眼看鬼子暂时追不上来,本着西北军的老传统,孙连仲当即让人找来随处可见的松针,直接就熬了一大锅,自己还一马当先舀了一大碗,只是一口灌进口中后,才坚持了两秒就一口喷了出来:

“什么松针汤?这分明是药!比药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