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52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升卦六爻讲述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聚众抗元,兵败被擒后从容就义的动人故事。

文天祥(1236年6月-1283年1月)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就相貌堂堂,长大以后身材魁伟,英俊帅气,尤其一双眼睛灿若星辰。他二十一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环节以“法天不息”为题,策对一万多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被擢为状元及第。他“允升,大吉”,很快累迁为刑部侍郎。

因蒙古大军大举南下,宦官董宋臣建议宋理宗迁都,满朝文武无人敢提不同意见。只有文天祥“孚乃利用禴,无咎。”他上书请求诛杀董宋臣以安人心,建议未被采纳。文天祥接连上书列举董宋臣的罪行,并多次讥讽宰相贾似道言不由衷,多次遭言官弹劾而被免职,但并未遭遇牢狱之灾。

公元1275年,蒙古人南侵,长江上游告急,宋理宗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将士,会同本郡勇士,聚集兵众过万人。

宋廷获知此事后“升虚邑”,擢升文天祥为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率军进驻京师,守卫临安府。有朋友劝他要认清形势,元兵三路南下地,而文天祥以一万乌合之众赴京,无异于驱羊入虎群。文天祥答曰:若能以身殉国,激励天下忠臣义士奋起抗元,那么国家有救了。

于是义无反顾散尽家产充作军费,率兵进入临安,被授予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知府。他建议朝廷吸取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将天下分为四镇,设置都督为统帅,共同抵抗元军。建议未被采纳。

当年十月,元军攻陷常州,占领独松关。文天祥刚刚抵达平江府,被奉命弃守平江,退守余杭。

翌年,文天祥被擢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他据理力争,触怒元军主帅伯颜,被拘捕。在押解北上途中,文天祥伺机逃脱,从重重包围中风餐露宿,最终乘海船抵达温州。

当年临安被攻陷,益王赵昰(shi)逃至福州,被拥立为帝,延续大宋正统,是为宋端宗。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

他奔走呼号,奋力组织军民抗元,只可惜蒙军势大,他势单力薄,只能节节败退。

公元1278年,宋端帝驾崩,卫王赵昺继位。文天祥被加封为少保、信国公。

此时军中瘟疫流行,无数士卒染上疫病,就连他的母亲曾氏和唯一的儿子文道生已染病致死。

这年冬天,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他吞食龙脑自杀未遂。他被解至潮阳后,见元将张弘范立而不跪。张弘范是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他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多次劝其写信招降南宋小朝廷。

文天祥昂然答道:“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怎么可以教别人叛离他的父母呢?”愤而作七律《过零丁洋》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难免一死,若能为国尽忠,死后可青史留名。其声如黄钟大吕,悲怆而壮烈。

所谓零丁洋,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张弘范见后,笑称好人好诗,竟然不再过分相逼。

崖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张弘范设宴犒赏三军时再次奉劝文天祥归降元朝,可做大元宰相。国家沦亡,文天祥不肯苟且偷生,当即含泪拒绝。张弘范为之动容,于是向忽必烈上书奏报文天祥宁死不屈,表明自己不忍杀他的原因,并派人将其护送到元都燕京。

在往燕京的路上,文天祥连续绝食八天,居然没有饿死。抵达燕京后,蒙古人将文天祥待若上宾,但他整夜不睡,只是坐等天亮。

蒙古人没有办法,只得将他移送兵马司,交由士兵监守。所幸“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恰逢元世祖忽必烈多方寻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有意招降文天祥。

文天祥再次表示国家已亡,他唯有以死报国,倘若有幸获得宽赦,也只愿以道士身份回归故乡。

忽必烈叹息道:“谁家无忠臣!”有意放了他。只可惜有人认为文天祥可能在江南西路再次起兵反元,此事只得作罢。

公元1282年,福建一带有人自称宋主,率兵千人打算救出文天祥。燕京城内传出没有署名的反元书信,恰好元朝左丞相阿合马被人刺杀。

因书信中有“丞相无忧”的字样,文天祥被怀疑是幕后主使人。

忽必烈为此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吗?文天祥回答说愿求一死。

忽必烈百般不忍的时候,有人建议不如成全文天祥。

文天祥走向刑场,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刑场上十几位江南义士冒死来为文天祥办理后事,他们在文天祥遗体的衣带之间一篇附有序言的赞: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他在被囚元大都的狱中时,曾作长诗《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这首光辉灿烂、气势磅礴的诗篇,充满浩然正气,表现出了他坚如磐石的民族气节、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和生死不渝的崇高信念。

文天祥“贞吉,升阶。”他就义的消息传到南方,旧日部属和朋友纷纷设酒祭奠,以表悼念之情。翌年,文天祥归葬于故乡富田村。

文天祥誓与国家共存亡的爱国之情,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冥升,利于不息之贞。”他死之后,声望依然在不断提升。

公元1376年明洪武年间,明廷在北平教忠坊修建文丞相祠。不久,庐陵、宣城、温州、崖山、大兴等地纷纷兴建文天祥的纪念祠堂。

公元1456年,明代宗追谥文天祥为“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