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出来,周奎口袋中多了一张两千块明圆的存单。
两千块虽然不多,但已经是周皇后所有的私房钱,这些年崇祯皇帝一再削减皇室的用度,周皇后能掌握的钱财真不多。
就这点私房钱,还是她打麻将一点点赢来的。
对于娘家人,周皇后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出了皇宫,周奎赶紧跑到位于大时雍坊的大明联合储蓄银行,准备把女儿给他的存单取现。
来到柜台,验明身份后,柜员并没有给周奎支取银币,而是让他去旁边的房间等一等。
周奎还以为是自己支取的现银太多,银行需要时间准备。
哪知道他在房间里等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几个穿着黑衣服的家伙进来。
为首的黑衣人非常没有礼貌地打量了周奎一番,大喇喇地问:“你就是嘉定侯周奎?”
摸不清黑衣人的来路,周奎只能点点头,道:“正是本侯,你们是什么人,找本侯何事?”
黑衣人冷笑一声,道:“周奎,你在吕宋中央银行的贷款利息,早些天就该还了,你知道吗?”
黑衣人一开口,周奎就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了。
他们正是大名鼎鼎,人称“鬼见愁”的吕宋中央银行催收专员。
据说吕宋中央银行的催收专员能文能武,文能和欠债人对薄公堂,武能进行暴力催收,把欠债人打得满地找牙,验伤还是轻微伤。
总之一句话,这天下就没有吕宋中央银行催收专员收不回来的帐。
以前周奎只是听说过催收专员的威名,从来没有接触过。
曾几何时,他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和催收专员对上。
知道对方不好惹,周奎收起自己的傲慢和自矜,卑微地说:“知道,知道,只是最近本侯手头有点紧,不知道能否宽限几天?”
“周侯爷是大明国丈,宽限自然是可以宽限的。”
“只是还请周侯爷说明,宽限几天到底是几天,三天还是五天,还是半个月?”
“侯爷说个最后期限,也好让我回去交差不是?”
催收专员没有使用那些传说中的手段,而是一副好说好商量的态度,这让周奎松了一口气,只要他们不是来没收嘉定侯府的产业,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略微思索,周奎问:“宽限三个月如何?”
“可以!”催收专员点点头,并没有苦苦相逼。
居然可以宽限三个月,周奎大喜过望,三个月时间,西进集团的事情也应该有定论了吧!
但是,催收专员接下来的话让周奎如坠深渊。
“侯爷,我可以给你争取宽限时间,但是有一点请侯爷知悉,若是三个月后你不能付出六万块明圆的利息,届时我们可就不是收回利息那么简单了。”
“到时候我们会要求你全额还款,若是还不上,我们就只能按照借款合同执行了。”
“在这三个月中,我们会冻结你在大明联合储蓄银行和吕宋中央银行的所有资金账户,侯爷刚刚不是想取钱吗?现在怕是取不出来了。”
周奎一惊,这两千块明圆可是她女儿给他的过年前,若是取不出来,嘉定侯府这年该怎么过?
现在嘉定侯府连买银丝碳的钱都没有,这天寒地冻的,买不回去碳,怕是要冻死人。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催收专业的条件,三个月后,若是西进集团的事情没有定论,周奎哪去找六万块明圆还给吕宋中央银行。
还不上利息,就要还六百万明圆的贷款,否则就要接管嘉定侯府的产业。
这也叫宽限?
这明明是在打嘉定侯府的产业的主意吧!
周奎用颤抖的声音问:“不是说宽限吗?怎么条件还便严苛了?”
“还款延期的条件就是这样,若是侯爷不想接受,也可以选择按时付息,等借款到期了之后再还。”催收专员的语气依旧平静,但话语中的阴谋意味让周奎感到一阵寒意。
就嘉定侯府现在的情况,若是朝廷不出面收拾西进集团的烂摊子,他哪去找钱还给吕宋中央银行?
“你们这是在逼我,我一时间哪里去找那么多钱?”
周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和愤怒:“我看你们分明就是想谋夺我嘉定侯府的产业。”
“随便侯爷怎么想。”催收专员冷冷地回应,“我们只关心结果,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初我们真金白银借给你,现在自然要真金白银收回来。”
周奎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否则嘉定侯府的产业将不复存在。
道理周奎都懂,可是他现在是真做不到啊,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我明白了,我会尽力的。”
“很好,侯爷。”催收专员点了点头,“希望三个月后,我们能有一个愉快的结局。”
周奎走出银行,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刻行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周奎打道回府,还没有到家,他就看见嘉定侯大门口聚集了一大帮人,正在和嘉定侯府的家丁推推搡搡。
平日里老眼昏花的周奎此时变得耳聪目明,隔着老远,他就认出聚在门口的人是周家的三亲六戚。
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嘉定侯府的债主。
当初周奎被猪油蒙了心,为了掌握更多西进集团的股份,他把亲戚朋友借了一个遍,并且许以高额利息。
西进集团出事的消息已经在京师传得沸沸扬扬,周奎的亲戚们察觉到不对劲,赶紧来嘉定侯府要钱。
利息他们可以不要,但是本金总得还给他们吧!
眼见债主上门,周奎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他让车夫绕道嘉定侯府的后门,想暂时避开债主的围堵。
结果嘉定侯府的后门也被堵了。
无奈,周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债主,周奎各种拍胸脯保证,保证过年之前一定把本金还给他们。
周奎在亲戚朋友之间还是有几分信誉的,之前他借钱投资生意,仗着大明国丈的身份,从来都是稳赚不赔。
亲戚朋友们倒也跟在周奎屁股后面喝了几口汤。
因此,债主们相信了周奎,三三两两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