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135章 王娡(二)政治联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王娡(二)政治联姻

自王娡之母臧儿下定决心将其送进太子宫的那一瞬间起,想必在王娡的内心深处便悄然播下了一颗渴望出人头地的种子。

她毅然决然地抛下了自己的爱女与夫君,毫不迟疑地迈入了,那象征着无上权力与荣耀的天子宫殿。此时的王娡,目标清晰而坚定,她深知这一决定对于自己,乃至整个家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或许在旁人看来,她此举过于决绝,但只有她自己清楚,想要改变命运,摆脱平凡,唯有如此孤注一掷,才有一线生机。

踏入宫门的那一刻,王娡已然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与未知的准备,那颗深埋心底的种子,也在等待着适宜的时机,破土而出,绽放属于它的绚烂光芒。

没过多久,王娡那心思缜密,善于筹谋的母亲臧儿,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竟毫不犹豫地将自己那如花似玉的小女儿,同样送进了太子宫之中。这一决定,无疑像是给她们全家,一直以来所追求的那个宏伟目标,加上了一道坚固无比的双保险。

自那以后,姐妹二人就置身于太子府之中。这太子府气势恢宏,雕梁画栋,但对于初来乍到的她们而言,这里充满了陌生和未知。

尽管如此,姐妹俩紧紧相依,相互扶持。无论是面对府中的繁文缛节,还是应对其他姬妾的明争暗斗,她们都携手并肩,毫不退缩。

姐姐性格温婉,善解人意;妹妹则聪明伶俐,机智过人。两人取长补短,互为依靠,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太子府里,努力生存着。

而远在府外的臧儿,则时刻牵挂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她满心期盼地等候着消息,祈祷着女儿们能在宫廷,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顺利立足。

她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但也坚信只要女儿们,足够坚强聪慧,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家族世代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

为此,臧儿常常在家中烧香拜佛,祈求神明保佑女儿们一切安好。每当有一点关于女儿们的风吹草动传来,她都会紧张不已,坐立难安。

值得庆幸的是,历经千辛万苦、排除重重阻碍之后,王娡姐妹二人,终于得以顺顺利利地来到太子刘启的身侧。

令人惊喜的是,她们二人很快就博得了太子刘启的欢心与垂青。这种喜爱绝非一般,而是达到了极致的程度,可以说是宠爱有加。

这对姐妹花,不仅凭借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刘启的心,还先后为他诞下了众多儿女。与此同时,她们在刘启心中的地位,也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攀升。无论是在日常起居,还是宫廷事务方面,刘启都对她们关爱备至,信任有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后来,汉文帝驾崩,作为太子的刘启,顺应天命,毫无悬念地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而王娡姐妹俩,也随之摇身一变,从太子的姬妾,跃升为皇帝的嫔妃。从此,她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开始了一段,充满荣耀与挑战的宫廷生涯。

此时,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氏还在位。她是在在汉景帝尚为太子之时,便由汉景帝的祖母皇太后薄姬,亲自指定,薄氏由此成为了太子妃。

要知道,在当时的宫廷环境中,这种婚姻的指定,并非仅仅基于个人情感,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和家族利益的考量。薄姬作为历经风雨、深谙宫廷权谋之术的皇太后,她的这一决策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政治角度来看,通过指定薄氏为太子妃,薄姬期望能够巩固薄氏家族,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家族的繁荣和稳定奠定基础。这一举措也是为了在复杂的宫廷权力斗争中,为汉景帝寻得一份来自家族的有力支持。

从家族传承的角度出发,薄姬希望通过这样的联姻,将薄氏家族的荣耀延续下去,使家族在汉朝的政治舞台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尽管薄氏得以成为太子妃,进而晋升为皇后,但她最终未能在汉景帝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宫廷婚姻中爱情与政治权衡的复杂性和无奈性。

薄氏仪态端庄,举止大方,性情贤惠,与汉景帝刘启,结为夫妻长达二十余载。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纵使她具备诸多优良品质,汉景帝却始终未对她心生宠爱。

汉景帝继位之后,身为太子妃的薄氏,顺理成章地晋升为皇后,也就是薄皇后。自其担任太子妃开始,直至成为皇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未能获得汉景帝的恩宠。或许,这其中不仅有情感上的疏离,也可能兼有身体方面的原因,导致她始终未能孕育子嗣。

要明白,在当时的汉朝,子嗣对于皇室成员,尤其是皇后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汉景帝膝下共有十四个儿子,分别出自六位妃嫔。

唯独薄皇后,这位居于后宫高位之人,竟无一子。在那个时代的汉朝,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后,是难以长久稳固自身地位的。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汉朝重视子嗣传承,尤其是皇室,多子多福被视为家族昌盛的象征。而薄皇后无子的状况,无疑使她在宫廷中的处境,愈发艰难。

正因如此,在汉景帝的宫闱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激烈的宫闱之争的局面。那些后宫中有子嗣的妃嫔们,个个心怀野心,对太子之位和皇后之位虎视眈眈。

她们使出浑身解数,试图为自己的儿子,谋取更高的地位,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这种争斗不仅充斥着阴谋诡计,更反映出宫廷生活的残酷与无情。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薄皇后无疑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公元前 155 年,太皇太后薄氏带着满心的沧桑与疲惫,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就此病逝。随着太皇太后的离世,汉景帝的皇后薄氏,也失去了自己强有力的后盾,她的位置也越发的岌岌可危。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庶长子,栗姬之子刘荣为太子。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151年,汉景帝正式废黜薄皇后的皇后之位,退居别宫。就此,后宫的皇后之位正式空置了出来。汉景帝的的后妃们,也明里暗里的开始争夺这个位置,而王娡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个。

此时,在皇后之位的争夺战中。汉景帝的宠妃,太子的生母栗姬母凭子贵,居于领先的位置。没有意外的话,皇后之位应该非她莫属。

可是,没有意外的意外出现了。对于皇后之位,志在必得的王娡,清楚的分析着当下的局势。她没有因为自己处于劣势,而着急失去方寸。反而,她在暗处观察,寻觅着迎头赶上的机会。很快,王娡就等来了属于她的时机。

原理,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这位在宫廷中,拥有着较高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愿望,那便是让自己的女儿,能够登上皇后的宝座,尽享荣华富贵,从而巩固家族的荣耀与地位。于是,她满心期待地想要把女儿,嫁给当时尚未婚配的太子刘荣。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她的意料。刘荣的生母栗姬,由于极度厌恶馆陶,屡次给刘启进献美女这一行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桩婚事。

要知道,在宫廷之中,美女的进献,往往会引发后宫妃嫔之间的嫉妒和争斗。栗姬眼见着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心中的怒火,早已熊熊燃烧。

在古代宫廷,后妃之间,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和子嗣的前途,常常明争暗斗。栗姬的这一拒绝,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馆陶公主行为的强烈抗议。

而对于馆陶公主刘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中的愤怒瞬间被点燃,达到了极点。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联姻计划,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无情地拒绝,这让她感到颜面尽失,难以忍受。

转过头来,馆陶公主就物色上了王娡的儿子,胶东王刘彻。在一番权谋的思量之后,又萌生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娡之子刘彻的想法。刘嫖向来善于审时度势,她深知刘彻身上,所蕴含的潜力以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利益。

而王娡,这位同样在宫廷中,步步为营的女子,面对刘嫖的提议,经过深思熟虑后,则欣然答应了。她清晰地看到,与刘嫖结成这样紧密的政治联姻,对于自己和儿子刘彻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一把强有力的助推器。

这种政治联姻,在古代宫廷中并非罕见之事。历史上,诸多权贵家族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和势力,常常通过子女的婚姻,来达成政治联盟。

这样的联姻,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牵涉到家族的兴衰。刘嫖和王娡的决定,无疑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宫廷规则下,为了自身家族的长远发展,所做出的权衡之举。她们的选择,也将在宫廷的政治舞台上,掀起新的波澜,影响着未来的局势走向。

馆陶公主和王娡之间,达成政治婚姻联盟的默契之后。她要做的,就是将刘彻推上太子的位置,将王娡扶上皇后的宝座。这样,她们两人之间,才能达到联合的目的。

于是,馆陶公主抓住一切机会,在汉景帝面前,毫不留情地讲起栗姬的坏话。长公主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栗姬平日里的种种不堪行径,声称栗姬经常在无人之处,于背后对那些受宠的后妃诅咒唾骂,其言辞之恶毒令人咋舌。

不仅如此,长公主还添油加醋地说,栗姬惯用歪门邪道来蛊惑人心。她举例说,曾有宫女目睹栗姬在宫中,偷偷举行一些神秘的仪式,似乎是在祈求某些,不为人知的力量,以打压其他妃嫔。

再者,当汉景帝身体每况愈下之后,出于对后事的考虑,他满怀忧虑地向栗姬托付,期望在他百年之后,栗姬能够善待那些封王的儿子。

然而,栗姬非但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恭顺和理解,反而态度恶劣,出言不逊。她当时那副嚣张跋扈的模样,让汉景帝心中的期望,瞬间化为泡影,不禁暗自不快。

回顾历史长河,宫廷之中类似的争斗屡见不鲜。在汉朝初期,吕后在刘邦去世后,对戚夫人的迫害,也是源于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和个人恩怨。

而栗姬的此番作为,无疑是在汉景帝本就脆弱的心上,又重重地划了一道伤口,也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与此同时,长公主在诸多场合,频繁地对王娡之子刘彻,赞誉有加。她常常当着众人的面,毫不吝啬地夸赞其品德高尚,行为举止皆合乎礼仪规范。

据相关记载,长公主曾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向各位王公贵族,细数王娡儿子的种种美德,诸如谦逊有礼、宽厚待人、勤奋好学等等。

汉景帝也深深觉得,刘彻颇具贤能之才。刘彻在处理政务时,展现出的睿智和果断,在与群臣交流时,表现出的谦逊和尊重,都让汉景帝对他刮目相看。

而且,此前王娡曾梦见太阳入怀,这在当时被视为极其祥瑞的吉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古人对于此类梦境,往往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和象征,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福泽和预示。

尽管如此,汉景帝对于是否改立太子之事,仍旧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一方面,他深知废立太子兹事体大,关系到朝廷的稳定和未来的走向。

另一方面,原太子也并非毫无优点,且背后有着一定的势力支持。因此,在这关键的抉择面前,汉景帝尚未能下定决心,仍在权衡利弊,审慎思考。

不久之后,主管礼仪的大行,竟在暗中接受了王娡的收买和指使,贸然向汉景帝奏请,立栗姬为后。

要知道,此前许多事情的积累,让汉景帝对栗姬的不满和积怨由来已久。栗姬平日里心胸狭隘,善妒且任性,常常因一些琐事与景帝发生争执,甚至在汉景帝身体不适时,也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关怀和体贴。

而就在此时,本就心烦意乱的汉景帝,又遭遇了大臣启奏封后的事宜。汉景帝瞬间怒火中烧,他认为大行此举,乃是越俎代庖,干涉皇家内部事务。一怒之下,汉景帝毫不犹豫地下令诛杀了大行,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对这种越界行为的零容忍。

紧接着,汉景帝又果断地废除了太子刘荣的地位,将其降为临江王。刘荣原本无辜,却因母亲栗姬的过失而遭受牵连,失去了原本尊贵的太子之位。

栗姬在得知此事之后,心中的愤怒愈发难以遏制。她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觉得自己遭受了极大的冤屈。

她多次试图求见汉景帝,为自己辩解,可始终未能如愿。在这孤立无援的境地中,栗姬的精神逐渐崩溃,满心的忧愤无处宣泄。

在古代宫廷中,女子的命运,往往系于帝王的恩宠,一旦失宠,便如同坠入深渊。栗姬便是如此,她在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中,最终含恨而死。她的离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反映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就此,皇后之位空缺。最有希望上位的栗姬,在王娡的暗中操作之下,忧愤而亡。而她的儿子太子刘荣也因此失去太子的位置。

一时间,太子之位和皇后之位都已经空缺出来。而纵观汉景帝的后宫,王娡和她的儿子刘彻成为了最有利的上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