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紫玄纪 > 第68章 微服私访,收留乞丐(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章 微服私访,收留乞丐(上)

朱厚熜等人来到京师城外的郊区,只见农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

朱厚熜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微触动。

北京城的确是很繁华,可这也只限于京城,出了北京,竟然是如此之景象。

李初玄适时说道:“陛下,你看这些百姓,每日辛苦耕种,只为了能有个好收成,养活一家老小,他们的生活虽平凡却充满了坚韧。”

朱厚熜默默点头,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他们继续往前走,遇到一位老农正坐在田边休息。

朱厚熜上前与老农攀谈起来,李初玄黄锦等人则在一旁静静聆听。

朱厚熜上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问道:“老人家,去年一年的收成如何?”

老农本来在劳作后歇息,并不想理会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可是看到朱厚熜身穿华丽锦袍,身边又跟着那么多的侍卫,心想或许这是个大人物,当下也不敢怠慢,赶忙站起身来,微微躬身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去年的收成嘛,只能说勉强过得去,这庄稼地里的事儿啊,全看老天爷的脸色。去年雨水还算充足,所以庄稼长得还算可以,一家人的温饱算是有了着落。但要是遇到灾年啊,那可就难喽,一家人又要挨饿了。”

“不过还好……”老农淡笑一声道,“自从正德爷从外面引进了番薯土豆之后,老朽一家人的温饱倒是可以满足了,那些作物不挑地方,扔到荒地也能生长。”

“虽说味道和大米饭比差了些,但也顶饱不是。”

朱厚熜微微皱眉,又问道:“老人家,那平日里可有什么难处?”

老农叹息一声,脸上露出愁苦之色,缓缓说道:“大人啊,这平日里的难处可不少呢,就说这赋税吧,实在是有些重啊……”

“我们这些种地的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有点收成,可这赋税一交,剩下的粮食也就只够勉强糊口了,有时候遇到灾年,日子就更难过了。不但要担心没饭吃,还得发愁怎么交上那赋税。”

“还有啊,这田间的水利设施也不顶事儿了,要是遇到大雨,田地里容易积水,那庄稼可就遭了大殃,我们也想办法去疏通,可单凭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力量,实在是有限得很,而且这耕牛也少,有时候全靠人力,那可真是累得很呐。”

老农见朱厚熜的谈吐举止,更觉得朱厚熜是个大人物了,一口气说了许多。

朱厚熜听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一股愧疚之情。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老人家,你的话我记住了,我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老农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有些惊喜地说道:“大人,您可莫要哄我这老头子,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不敢奢望太多,就盼着能有个安稳日子过。”

朱厚熜郑重地说道:“你放心吧,我绝不食言,你说的这些问题一定会妥善解决。”

说完,他让黄锦给了这老农一些散碎银两,在他千恩万谢中站起身来,继续往前走。

给完银两后,黄锦等人连忙跟上。

“李大哥……”走了好一段路,朱厚熜缓缓开口道,“朕现在有些理解,你当时向朕提出的国策了。”

李初玄瞥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他在等朱厚熜继续说。

朱厚熜微微仰头,看着远方的天空,思绪仿佛飘向了未来。

“李大哥,你说的科技创新,朕如今想来,实乃明智之举。就如这农田之事,若有更好的农具,百姓们便可事半功倍,不必如此辛苦,耕牛少的问题或许也能有所缓解。”

李初玄微微点头,神色郑重地说道:“陛下圣明,科技创新的确有着无穷的潜力。农具的改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若能成功,百姓们在田间劳作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有了趁手的工具,他们可以更轻松地耕种土地,收获也会更加丰厚。而且,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耕牛的依赖,如今耕牛稀缺,若有先进的农具,便可弥补这一不足。”

“嗯。”朱厚熜颔首道,“这件事情得让工部落实一下。”

“陛下,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李初玄坏笑道。

“何意?”朱厚熜问道。

“科技创新,需要能工巧匠,咱们大明一点都不缺能工巧匠,缺的只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李初玄缓缓道,“在遥远的西方,刚好有现成的成熟技术和方法,咱们可以去绑……请他们过来传授技术给我们。”

“花重金请,肯定有人愿意来。”李初玄嘴一瓢,差点把绑架二字说出口。

“西方……”朱厚熜眼中闪烁着光芒,若有所思地说道,“朕想起曾听闻海外有奇巧之物,或许可以借鉴其技术,为我大明所用。李大哥,你的建议很好,你可派人去探寻这些新技术,就和当时你和先帝引入这些外藩作物一般,将这些奇巧之物引入我朝,以改进我们的农具和水利设施。”

李初玄拱手道:“陛下高瞻远瞩,海外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臣定会安排得力之人去探寻海外技术。不过,陛下,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需要陛下的坚定支持和耐心等待。”

朱厚熜坚定地说道:“朕明白,但为了百姓的福祉,此事必须着手去做。朕会下令让工部组织能工巧匠,共同研究创新之法,我们不能总是依赖传统的方式,必须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

闻言,李初玄心中大慰,心想此行不亏。

他们一边走,一边继续讨论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

朱厚熜等人继续前行,不多时,见前方有一处农家小院。

此时已近晌午,朱厚熜便提议去农家吃顿便饭,体验一下百姓的日常饮食,众人点头称是。

到了院门前,朱厚熜上前轻叩柴扉。

不多时,一位老妇人前来开门,见一群衣着华丽之人站在门外,先是一惊,眼中露出几分慌乱。

朱厚熜赶忙温和地说道:“老妈妈,我们是路过之人,腹中饥饿,想在您这儿讨顿饭吃,我们会付钱的。”

老妇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他们请进了院子。

看朱厚熜等人的衣着,恐怕是个大人物,她开罪不起。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颇为整洁。

老妇人忙招呼着自己的儿子儿媳准备饭菜。

朱厚熜看着这简陋的环境,心中愈发感慨。

不多久,饭菜端上了桌,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有自家腌制的咸菜、粗粮饼子,还有一碗野菜汤。

朱厚熜却没有丝毫嫌弃,拿起粗粮饼子咬了一口,口感粗糙,但他还是慢慢咀嚼着,体会着百姓生活的不易。

吃了几口饭,朱厚熜让黄锦拿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老妇人一家见状,顿时吓得脸色煞白。

老妇人颤抖着说道:“大人,这可使不得,我们这一顿粗茶淡饭怎值这么多银子,我们不能要。”

朱厚熜笑着说道:“老妈妈,这是你们应得的,我们打扰了你们,而且这饭菜很是可口。”

可老妇人一家仍是惶恐不安,连连摆手,甚至要跪下磕头。

朱厚熜无奈,只好收回银子。

他心中明白,普通百姓对于这样一笔财富是不敢接受的,他们害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李初玄见状,从怀中取出几两银子,用上灵气猛地一捏,银两顿时散碎成小块,将之给了那老妇人。

老妇人还在犹豫,朱厚熜已带着众人离开了农家。

……

他们来到附近的一个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应该是附近的村庄自发集中的一个生意点。

朱厚熜等人在一个卖熟食的摊位前停下,摊位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烧鸡等食物。

朱厚熜让黄锦买了一些包子和烧鸡,众人便在集市的一个角落吃了起来。

朱厚熜边吃边对李初玄说道:“李大哥,今日所见所闻,让朕更加清楚百姓生活之艰难。一顿普通的饭菜,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体验,可对他们来说,却是来之不易,这银子在我们眼中或许不算什么,可在他们看来,可能是祸不是福啊。”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尚且如此,那些偏远之地,恐怕情况更加不堪。”

“李大哥,咱们大明朝,难呐……”

朱厚熜能看到这一点,李初玄深感欣慰,他点头道:“百姓质朴,生活困苦,虽说正德一朝发布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可归根到底,还是不可能那么快有所改变。”

“治大国如烹小鲜。”李初玄接着道,“臣相信陛下的能力,一定能为百姓谋福祉,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朱厚熜嘴角微掀,但很快就被他压了下去。

他看着集市上忙碌的人们,又陷入了沉思。

为了这些辛勤劳作的百姓,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他暗暗下定决心,回宫之后,要尽快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减轻百姓赋税、改善水利设施和推广科技创新之事,不能让百姓再如此艰辛地生活下去。

不得不说,此时的朱厚熜,还是有一些明君的样子的……

今天的这趟出行,无疑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百姓真实生活的窗户,也为他未来的决策提供了最真实的依据。

就在朱厚熜等人准备回宫之时,前方突然人头攒动,大片的百姓纷纷围了过去,仿佛发生了什么大事。

朱厚熜也好奇起身,“过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