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光大亮,晨曦刺破了稀薄的晨雾,将夹杂着些许暖意的阳光挥洒至紫禁城的每一寸角落,为此间天地注入浓浓的生机。

但此刻,位于乾清宫暖阁内的诸多朝臣们脸上却是瞧不出半点轻松淡然,反而皆是目瞪口呆,喉咙深处不时发出不知所谓的咕咕声,眼中满是骇色。

饶是他们心中提前有所猜测,天子今日如此大动干戈的将众人召至宫中议事,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委任新的户部尚书这么简单,但这些为官多年的朝臣们也没有料到天子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

案牍旁,对朱由校忠心耿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是满脸凝重之色,暗道天子将要推行的这\"新政\"必将惹来一番狂风骤雨。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一连串的恶果。

\"陛下,想要整顿我大明的赋税?\"

不知过了多久,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满是错愕的声音方才于幽静的暖阁中响起,引得众臣纷纷压住心中的万千思绪,转而凝神看向案牍后的天子。

自万历末年以来,国事日渐繁重维艰,户部一直在苦苦支撑,今年好不容易才打了两个胜仗,天子趁机整顿积弊的朝政也就罢了,怎么还想对赋税动手呢?

这可是真真正正能够动摇大明国本的凶险之事呐。

\"朕近些时日翻阅史书有感,我大明商税远低于前宋,但朝廷的岁收却连年降低,诸位爱卿有何教朕?\"

随手自案牍上拿出了几封卷轴,面上喜怒不显的年轻天子直接提及了更为宏观的政事。

此话一出,气氛本就有些紧张的乾清宫暖阁更是如冰雪般冰冷,即便是主掌天下兵马大权的王在晋也面露涩然,喉咙不断上下耸动。

天子此话,可是有些诛心呐!

但朝廷岁收连年降低却又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朝廷的赤字已是严重到需要天子\"内帑\"先行垫付九边军饷的程度了。

\"回禀陛下,\"好半晌之后,深谙财政之道多年的毕自严方才定了定心神,拱手回禀道:\"前宋商税确实高于我朝,其原因大概与税卡更多,买卖专项更多有关..\"

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有感于百姓连年遭受战火的袭扰,为了尽快恢复民生,特意降低赋税,由前宋的二十税一降低到三十税一。

此外,前宋贸易兴盛,全国各地设立了多达千余处\"税卡\",专门负责征收商税,反观疆域更为富饶的大明,居然仅设立了二十余处\"税卡\",乃是历朝历代最低。

闻声,案牍后的天子轻轻颔首,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心中对毕自严的欣赏更甚。

这便是\"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尤其是似毕自严这等常年在地方任职,经验十分丰富的\"干臣\",三言两句便能点名问题所在,而不是像其余\"腐朽\"的朝臣,动辄便是之乎者也,扯东扯西,毫无见解。

早在国朝初建之时,太祖便是定下了\"富藏于民\"的国策,但经过了两百余年的传承,这条\"国策\"最终的获利对象早已不是当时勤劳朴实的市井百姓,而是上至朝野,下至地方的各级官员,以及不断从中上下其手的吏员。

通俗的讲,便是富绅豪商利用自身拥有的财富,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免于交税;而掌握着更大权利的官员或者宗室藩王们,则是将属于朝廷的商税分别瓜分。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贯穿了大明南北经济命脉的\"漕运\",本应为朝廷输送漕粮及漕银的官船如今却被\"公器私用\",为宗室藩王和南方的士绅们运送货物,使得朝廷从中失去了大量的税收。

再以\"茶税\"举例,即便是战事动荡的两宋时期,朝廷每年也能够收取数百万两的茶税,巅峰时甚至可以达到七百余万两。

但是到了大明,朝廷每年从南直隶获取的茶税却连年降低,甚至就连万历皇帝亲自从宫中派遣内官,前往南直隶办差,也才收取了区区五万两白银,与前宋的茶税相差百倍之多。

这些听上去宛若天文数字一般的银两可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由头落到了诸多富绅豪商的囊中。

反观最为底层的市井百姓们,却没有享受到太多来自于朝廷的恩典。

\"如今我大明财政紧张,九边将士军饷吃紧,西南又要教化夷人,耗费颇多。\"

\"议毕卿家之见,我大明来年太仓库的银子可是够用?\"

像是没有察觉到暖阁中诸位朝臣欲言又止的表情,案牍后的朱由校微微一笑,很是淡然的低吟道。

\"回陛下,\"毕自严作为朱由校亲自提拔的心腹,兼之主政户部已有一段时间从,此时自然不会逃避,稍作犹豫之后,便涩声道:\"当是不够..\"

事实上,岂止是来年不够,早在年初的时候,九边将士的军饷便是由天子内帑垫付,而后犒赏辽镇将士,搬迁军器局的花费同样由天子一力承担。

朝廷虽是通过整顿宗室,罚没山西宣府晋商等方式,获取了数量不菲的白银,但也经不起\"坐吃山空\"。

从这个角落来考虑,想要令大明早已枯竭的财政起死回生,确实要做出某些改变了。

\"如此说来,整顿税收乃是势在必行?\"轻轻敲击身前的案牍片刻,朱由校终是将心中酝酿许久的念头宣之于口,脸上夹扎着一抹决然。

在原本的历史上,随着辽镇建奴日益壮大,明廷屡战屡败,民间竟然出现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闻。

但在后世,同样有人调侃,声称\"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如若大明的官兵们皆是能够填饱肚子,按时领到足额的军饷,莫说区区一个辽镇建奴,即便是草原上的蒙古鞑子和西南拥兵自重的土司们同时发难,大明也绝不会在一棵歪脖子树下轰然倒塌。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钱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