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粮食的家庭原本抱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归,心中充满了不满。
特别是贾家,这种情绪几乎达到了顶点。
贾张氏现在充满了愤怒。
贾东旭虽然有一份工作,但工资微薄,勉强维持着家里的生计,面对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高价的黑市粮,这点工资顶不住多久。
秦淮如更是没有用,吃白饭的那个。
她决定亲自出马,挨家挨户去要粮食。
在这个大院里,总有些人有着多余的粮食,而她家正处于困境之中,他们理应伸出援手。
贾张氏开始了她的行动。
她的第一家目标,便是傻柱,傻柱一个光棍,还是厂里大厨师,工资高,只需要养一个妹妹,粮食肯定有。
贾张氏故意显得非常疲惫,她走到傻柱家。
轻轻敲了敲门,门开后,傻柱疑惑地看着她,不解地问:“贾婶,有啥事吗?”
贾张氏迅速调整好表情,露出一副可怜的模样,双眼含泪,哽咽着说:“柱子啊,你可得帮帮我这个老婆子啊。我老贾走得早,留下我和东旭相依为命。秦淮如又是吃白饭的,两个孩子也小。他那点工资哪里够养活一家子啊。你看看我们家,都揭不开锅了。”
傻柱听到他的秦姐没吃的了,心中非常着急,至于贾家其他人怎么样,他还真没注意。
马上把家里来之不易的粮食拿给贾张氏。
贾张氏见状,立刻露出了笑容,连连道谢。
她接过粮食,小心翼翼地收藏好,然后满意地离开了傻柱家。
把傻柱给的粮食拿回家里后,她的眼里闪过一丝得意。
又立马赶去一大爷家,一大爷家在这个大院里算是殷实,而且他们与贾东旭的关系也颇为深厚。
贾东旭是他的徒弟,这一点,足以成为她向一大爷要粮的理由。
贾张氏来到一大爷的家门前,她故意放大自己的声音,哽咽地呼唤着:“一大爷,一大妈,你们在家吗?我有事找你们。”
一大爷和一大妈听到声音,相互对视一眼,略带疑惑地打开了门。
贾张氏一进门,便开始了她的表演。
她抹着眼泪,说:“一大爷,一大妈,我这老骨头真是没用了,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东旭那孩子,虽然每个月都有工资,现在粮食那么贵,哪里够我们一家子生活啊。”
“一大爷,你是东旭的师傅,从小就看着他长大,他的为人你是知道的。他一直都尊敬你,把你当亲爹一样看待。现在他虽然有能力挣钱了,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他总说,等他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
一大爷和一大妈听着贾张氏的话,心里不禁有些感动。
他们确实看着贾东旭长大,也知道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贾张氏看出一大爷和一大妈的动摇,她继续趁热打铁:“一大爷,我知道你是个大善人,这些年来一直帮助大院里的人。东旭常说,他能成为今天的人,离不开你的教诲和帮助。如今,我老了,不能帮他了,但他一直记得你的恩情。他说,等他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所以,一大爷,你就帮帮我们吧。”
说着,她做出一副要给他磕头的模样。
一大爷看着贾张氏这样,心里不禁泛起一阵同情和愧疚。
他觉得,自己作为贾东旭的师傅,确实应该在这个时候帮助他。
而且他可是把贾东旭定为他以后养老送终的人。
在一大爷的同意下,贾张氏再次得到了一些粮食。
她带着胜利的笑容,离开了一大爷的家。
她又敲了敲中院最近的一户人家。
门开后,她笑脸盈盈地走了进去,但随即就开始哭诉起自己的遭遇:
“兄弟啊,你得知道,我老贾走得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东旭那孩子虽然有个工作,但那点工资哪够养活一家子啊。你看看我们家这境况,你们要是有多余的粮食,就给我们点吧,救救急。”
这家人面面相觑,有些为难。
他们知道自己的粮食也不够宽裕,但看着贾张氏那憔悴的面容和满是期望的眼神,又不忍心拒绝。
他们勉强拿出了一些粮食,递给了贾张氏。
贾张氏接过粮食,脸上立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她道谢后,转身离开了这户人家,继续前往下一家。
就这样,贾张氏一家接一家地敲门,一家接一家地哭诉自己的困境,请求他们捐出粮食。
有些人同情她的遭遇,愿意伸出援手。
有些人则心生不满,认为贾张氏这是在强行乞讨。
还有些人则直接拒绝了她的请求,认为她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许大茂和二大爷,基本是贾张氏一到门口就马上关门,就算她敲门,也不会搭理她。
三大爷更不用说了,谁都不用想从他口袋里抠粮食。
在贾张氏的努力下,她终于收集到了满意的粮食。
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她家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多了,足够他们一家吃几个月了。
贾张氏非常得意,认为还是她的计谋厉害。
以后可以时不时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