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严家。

于慧心和严光正在卧室收拾东西。

严大娘牵着孙女进来,“我就不跟着你们去了,顺道我就回老家去。给你们带了这么几年的孩子,我也该家去了。”

要不是这两口子舍不得把孩子放幼托班,嫌幼托班的老师带孩子埋汰,她也不会在这里待这么久。

严光点头,“行的娘,那边条件艰苦,你年纪大了去了也不合适。”

于慧心收着衣服不说话。

严大娘瞅了她一眼,“我听说那边军属也要跟着部队垦荒种地。”

自己这个儿媳妇,种花还成,种地……

她都怕把她给累死了。

于慧心手一顿。

严光看了她一眼,“过去了再说吧,如果能安排上其他工作,也只有农忙的时候才需要下地。”

严大娘撇撇嘴,“要我说,工作的事别着急安排,你们刚去,别把自己抬得太高,该学着做的就得学着做,免得惹人在背后说闲话,也要记得和别的军属们打好关系,这些人情往来不能断,要真有个事也有人帮衬帮衬……”

严大娘这话是说给夫妻二人听的,不如说是说给于慧心听的。

她可真是够累的,儿媳妇三十多岁的人了,这些事还要她来教。

严光:“我们记着呢。放心吧娘。”

严大娘唯一舍不得的就是小孙女,这孩子她一把屎一把尿的给带到了两岁,孩子也亲她,比孙子亲多了。

“要不把小花儿给我带吧,我带她回老家去,咱们那边虽然也冷,比北大荒可好多了,她要去了,我都怕她冬天受不住冷,要是不小心病了,怕是连个医生都找不到。”

严光笑了笑,“娘啊,那边没你说的这样艰苦,医生还是有的,吃的喝的也不缺。”

“娘,你把茉莉带回去吧,等她大了,我们再去接她。”于慧心插话。

严光诧异的看着她,他以为她不会同意。

于慧心又垂下了头,“为孩子好就成。”

“那小文呢?”严大娘又问,见于慧心这么爽快,她又想把小文也带回老家去,跟他们生活几年,也和他们亲香亲香。

严光道:“小文就不会去了,他下学期就该上初中了,我都托那边的战友打听好了,去了就给安排到县城中学去,让他住校,他是男孩子,就该辛苦一点儿,得让他学会独立。”

于慧心嘴角动了动,没说反驳的话。

她以前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现在已经行不通了,都得改。

“行吧,你安排好了就成。”

严光一家走的这天,顾衡去送了他,同去的还有几个关系好的同僚。

男人们在一边说话,于慧心也在和高月叶舒兰告别。

“表姐,到了那边,缺什么就给我写信,我给寄。”

高月怎么也想不到,于慧心全家搬去北大荒。

当年,她为了逃避去北大荒的命运,不惜放下自尊,厚着脸皮住进了于慧心家,满心想着能找到一个可靠的部队对象来庇护自己。

她找到了,结了婚,婚姻里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她有信心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如今,她安然无恙地留在这里,去北大荒的人却变成了她以前需要寻求庇护的表姐,

这让她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

于慧心点了点头,“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早点生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高月结婚后一直没怀孕,她的理由是生了孩子怕前面的子女多心,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

因为这个,大家都说她是个好后妈,彭主任因为愧疚,也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高月嘴角动了动,想问她知不知道于父于母的消息,想了想又住了口。

于慧心和叶舒兰聊了很多。

叶舒兰现在是师长家的儿媳妇,这是她目前最得势的朋友了,无论如何这个关系也不能断。

“舒兰,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咱们可别生疏了。”

叶舒兰拉着她的手,“于姐,你保重啊!”

在一声声的保重声中,严光一家坐上了等候在一旁的吉普车。

这辆车也将载着他们前往火车站,开始新的征程。

……

早起出门,苏昭昭随手摘下墙上挂着的帽子,推着自行车就要出门。

顾念蹲在院子里看地里的菜,见她推着车便问:“妈妈你去哪儿?”

“去工业区看看,你和哥哥中午自己做饭吃。”

顾念点头。

苏昭昭骑着车到了工业区内的供销社门市部。

工业区工厂开工没多久,分社便在这边成立了门市部、市场等。

并由军属区供销社办公室一并管理。

工业区这边的门市部和市场等相当于他们的‘分店’。

“苏姐来啦,快进来坐,今天这天气可太热了。”

卢青给她递了一把扇子。

苏昭昭接过道了谢。

这一路骑过来,她热出了满头的汗,哪怕她不感冒卢青这个人,也还是接过了扇子,对着自己拼命的扇风。

“苏姐,听我家那位说,你在海城上大学是吧?读的还是会计专业?”

苏昭昭点了点头。

“你可真厉害,你瞧瞧我家胡佳,人就在财务科,到现在都还摸不清账本,分店这边盘账的事儿都还得劳烦你来。”

苏昭昭:“行了,你先把这段时间的账交给我,我赶紧弄完还得去下一家。”

要不是李科长突然病了,刘福生忙不过来,胡佳和卢青又是夫妻关系,避嫌的同时刘主任又看不上胡佳的能力,要不然她才不想跑这一趟呢。

卢青把账本和这段时间的收益从上了锁的抽屉里拿出来递给她。

苏昭昭忙完门市部的账,又去了市场,从市场办公室出来,在路上就遇到了朱春燕。

朱春燕一看到她就像是看到救星一样!

“说曹操,曹操到,我正要去找你呢,没想到你自己来了,昭昭,咱俩是不是心有灵犀啊!走!帮个忙!”说完拉着她的手就跑。

苏昭昭被拉得一个踉跄,“不是,你慢点啊,总得先和我说帮什么忙吧?”

朱春燕拉着她跑得飞快,“到了你就知道啦!”

朱春燕拉着她一路跑进了机械厂,跑进了办公楼,来到了财务科的门口。

“科长,这就是我和你说的我们班的神算子!”

苏昭昭:“?”

……

补:

顾衡到家时,苏昭昭正在厨房做晚饭。

堂屋里的五斗柜上放着一箱饼干,顾衡看了一眼,脱了外面的制服,穿着工字背心去了厨房。

“怎么买了这么多饼干?”

苏昭昭看到他眼睛都亮了,“不是我买的。”

“难道还是谁白送的?”

这年头谁送礼舍得送一整箱的饼干啊!

苏昭昭笑呵呵,“我今天赚了个外快!”

她便把自己今天去工业区店里盘账,朱春燕找她的帮忙的事儿说了。

“……机械厂的老会计回老家了,上面来人查账,有一笔怎么都对不上,他们财务科的人算了反复的查了两天都没查出来是哪里不对,朱春燕就想到了我,让我去帮忙。”

顾衡笑着挑眉,“然后你给人查出来了。”

苏昭昭骄傲得不行,“那当然,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怎么叫我的吗?神算子!”

顾衡吹捧:“我媳妇厉害!”

“那当然了。”苏昭昭下巴扬得高高的,把菜铲子递给他,“你来。”

顾衡接过继续炒菜,苏昭昭打开橱柜拿出一桶油提给他看,“不止有饼干,还有油,这些都是机械厂厂领导才有的福利,对了,还有五十块钱的辛苦费。”

苏昭昭帮着查出了账,机械厂财务科的人对她感激不已,这账要是不对,是要出大问题的,他们财务科上上下下都要吃挂落。

对苏昭昭来说,五十块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油和饼干。

五八年了,大跃进时代来临,人民公社成立,紧接着便是三年困难时期。

未来几年,粮食,比有钱强。

苏昭昭这几年,没少和附近的村民们换粮食,家里的大粮柜虽说还没装满,但也装了差不多大半柜子,这一大半里,什么样的粮食都有,谷子、小麦、豆子、花生,红薯干她都晒了几大袋。

顾衡也从来不阻止她。

苏昭昭赚了一次外快心里美得不行,只希望这样的好事,能多一点就更好了。

第二天上班,谢科长拿着今天送来的新报纸站在办公区大笑出声,“你们快来看看啊!报纸上说了,麻城早稻亩产三万斤六千多斤!”

办公室里听到消息的同志都跑了出来。

“多少?”有人怀疑自己的耳朵。

“一亩地收了三万多斤的粮食!”

谢科长手里的报纸被刘主任抢了过去。

刘主任眼睛都直了,嘴角动了动,咋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有人提出质疑,“是不是多报了个零?三万多斤咋个可能嘛,咱们旁就有农田,去年粮站收粮食和往年也没啥出入……”

胡副主任瞪了说话的人一眼,“别胡说!报纸上登的还有假?咱们这边产量低,不代表人家麻城和咱这边一样,这是人家大胆革新的成果!我看啊,咱们这边公社的社员该和人家好好学学。”

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完全相信了报纸上的话。

第二天的报纸上,又刊登了其他地区产量。

紧接着,各地农业产量‘放卫星’,花生亩产一万斤,小麦亩产五千斤的报道一个接着一个。

你的产量高,那我的产量比你还要高!

你的小麦只产五千斤,我的产了一万多斤,翻了一倍不止!

是第农业上的第二颗卫星!

为了拿‘卫星’称号,一个个的吹牛不打草稿。

……

王春花一下班就往顾家来了,看到苏昭昭就喊:“这几天的报纸你都看了吧?”

“看了,你也看了吧。”不然不会高兴成这样。

王春花乐得拍手,“太好了,咱们农民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日子要好过了,我看着都馋,一年种一亩地,全家都能吃饱。”

苏昭昭扯着嘴角笑了笑,这就是一场吹牛皮大会,一层一层的往上瞒,老百姓都觉着报纸上不会刊登假的消息,相信得不得了,一个个干劲十足!

刚开始的确激励了士气,时间一久,弊端就出来了。

可惜现在没人敢泼冷水,不相信报纸,不相信组织,会有什么下场?

去年的那场斗争,可才结束没多久。

“嫂子,趁着年景好,要不还是囤点儿粮食吧,谷子小麦都囤点儿在家里。”

苏昭昭道:“也和老家那边的人也说说,手里有余粮,别急着卖出去。”

王春花疑惑:“干啥不卖啊?以后种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粮价肯定会越来越便宜的,不怕没粮食吃,我公婆前几天还写信来说呢,老家那边成立了人民公社,他们都入了社,还说公社要跟着别的地方学,要成立公社食堂,让大家都去公社食堂吃,随便吃,吃到撑,他们现在就想着食堂能赶快成立。”

苏昭昭扶额,“嫂子,我也不多说,你也是种过地的,你自己想想吧,老话说得好,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自己手里握着粮食才更放心。”

王春花回去了,等周政委回来,她便和他聊起这件事,“小苏这是啥意思?是不是知道啥内部消息?”

这段时间的报道,周政委其实也在犯嘀咕,部队里还为此开了会,会议上有人提出质疑,立马就有人上纲上线。

去年的事,部队的影响虽然最小,也不是没人被拉下去。

周政委沉默片刻,“写信和老家说说,就说咱们要粮食,让他们别卖,等以后有时间回去拉。”

王春花心里咕咚咕咚的跳,啥意思啊?

报纸上的还真能有假的?

她想问,周政委:“你别多问,你这嘴上不把门儿,谁知道啥时候又说出去了,记心里就好,咱家也该囤点儿粮,这件事你别管了,我晚点儿去和老顾谈。”

顾家这边,苏昭昭也在和顾衡说屯粮的事儿。

“咱家的粮仓还没装满,趁着这次秋收,多买些谷子囤上。”

顾衡也不信报纸上的报道,他又不是没种过地,再大胆的革新,也不能让每根稻子的根都紧紧的贴在一起,再密的稻子也不能承受一个小孩儿的重量,那是稻子不是树。

还有报道上写的,深耕一尺,施肥五次等,各种各样的肥料轮番上场。

顾衡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