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快快快!”

“你就不能快一点吗?哎呀急死我了!”

“别急啊,急也没用。”

“成绩就在那,不会跑的。”

一月的大冷天,一群女子成群结队地小跑赶路,个个行色匆匆,像是有什么要紧事。

路人不解地问:“这是干什么去啊?”

“你不是京城人士吧?”卖馄饨的老丈笑呵呵地道。

路人:“是的,我从外地过来投奔亲戚,大爷,她们这是怎么了?”

老丈笑道:“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路人恍然:“哦,她们家里都有考生。”

老丈大笑:“哈哈才不是呢,她们是急着去看小宋大人的成绩,我要不是得照顾这馄饨摊,也想去看看呢。”

宋大人?这人他熟啊!

路人匆忙和老丈道了一声谢,连忙追了上去。

初来乍到不认识贡院所在地也没关系,顺着女子人流前往的方向走就行,越走人越多,等到人群围聚最多处,果然就是那贡院门口。

这里聚满了无数等待放榜的百姓,可谓是人山人海。

最令人吃惊的是:等在这里的女子居多。

她们一个个面色焦急,或捏着手帕,或握着同伴的手,那急切焦躁的模样,仿佛是在等自己的成绩。

“怎么还不出来?我好怕啊。”

“没事没事的啊。”

“小宋大人有老太师老太傅两位老师,肯定不会落榜。”

“呸呸呸!不许说那个字!”

路人不由感慨:“宋大人真的好受欢迎啊。”

一旁也有人来看热闹,和路人搭话:“可不是吗?兄台你不知道吧?会试还没开始就有人自发地前去宋家巡逻,不允许任何人吵宋大人读书。”

“会试第一天,很多姑娘自发赶来送宋大人入考场,宋大人的未婚夫也来了,那公子长得跟天仙似的,据说是太子呢,一句话还没说就被这群姑娘推了出去,理由可正当了,说是关键时刻不能让男色分心,长得越好越不行。”

“噗——”路人喷笑,其他人也绷不住了,一时间这一片都是欢快的笑声。

有人实在好奇后面的进展,催促道:“兄台别卖关子,快往下说啊。”

男人咧着嘴笑,眼看贡院还没放榜,有时间唠嗑,就多说了几句:“会试一共进行三天,第三天,贡院门一开,外面全是盛装打扮的娇姑娘,可把考生们看得眼花缭乱,还有一个考生烧得糊涂了,半死不活地被担架抬出门,一看这架势当即坐了起来。”

“你们也知道贡院里面条件不好,三天考试下来,很多人面黄肌瘦路都走不稳了,一看外面这么多漂亮姑娘,所有男考生都是打肿脸充胖子,憋着一口气硬是不敢表现出一点不好。”

“结果人姑娘是来看他们的吗?她们满心满眼都是宋大人,宋大人一出来,一群姑娘围上去嘘寒问暖,送姜汤,送大夫,送吃食,捏肩膀,揉手腕,那场面看得人目瞪口呆。”

所有人目瞪口呆,完美再现会试第三天贡院门口围观群众的状态。

男人接着道:“宋家的马车在那,太子东宫的马车也在那,结果宋大人硬是被一群姑娘接走了,依依不舍地送到宋家,让她好好休息,不要想太多。”

“今天这样子,估计宋大人没来,她要是来了......”说到这,男人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围观群众被吊起了好奇心:“她要是来了会怎样?”

“那当然是......”男人正要回答,贡院的门开了,一行人捧着红榜而来。

瞬间,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红榜之上,再不理会什么八卦。

百姓分出一条道给贡院的人,所有人伸长脖子看榜,只见那红榜一点一点地打开,第一名的位置就是三个字:宋昭玉。

看清名字的那一刻,群众哗然。

姑娘们放声尖叫:“啊啊啊啊——”

“宋昭玉第一!”

“宋昭玉太牛了!”

“宋昭玉太给我们女人长脸了!”

“啊啊啊啊——”女子兴奋的尖叫声、痛哭声在贡院门口响彻。

女子被压抑太久了,她们中的很多人和楚婳没有一文钱关系,仅仅是因为同为女人,所以想亲眼看到宋昭玉登上高位,看宋昭玉做到她们做梦都办不到的事。

现在宋昭玉办到了,力压一众男子,她们就好像自己办到了一样。

兴奋、自豪,只想放声痛哭,哭出这些年的委屈和心酸。

不一会儿,有个领头的姑娘眼眶通红地站了出来:

“姐妹们,下个月就是殿试了。小宋大人只是三元及第,还有最后一关没过,姐妹们把所有的热情留到一个月后,如果那时候她荣登状元,我们再高兴再庆祝。”

“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会试,如果我们的动作太大,会给宋大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姐妹们,听我一句劝,咱先忍忍,几十年都忍过来了也不怕这最后一个月。”

姑娘们反应过来,擦掉眼泪,整理行装,又是一个个鲜花似的娇艳姑娘。

“是!三娘说得对!”

“好不容易出了个三元及第的女子,我们不能给女子抹黑。”

“姐妹们再忍一忍。”

“一个月后再看!”

互相劝说、鼓劲完,姑娘们有序退场。

她们已经看到自己最想看的内容,不好再打扰其他人看会试成绩了。

也有人留在红榜前,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将所有人的成绩记录下来。

宋昭玉的成绩和功效是很耀眼,耀眼得其他人的光芒都为之黯淡,可他们仍然在坚强发光。

红榜上的每个人都活出了其他读书人羡慕的模样,值得他们的尊敬和崇拜。

有人看到成绩后赶去宋家报信,领一份赏钱。

而宋昭玉还在上课。

成绩出来了又怎么样?该上的课不会因此少半分,甚至因为她俩会试名次较前的缘故,两位老师要求更严。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既然你决心为女子闯出一条路来,那就得做出后人永远无法超过的成绩,这样才能被所有人津津乐道,永远无法忘怀。”

就如当初的女帝一般。

只一样“古往今来第一任女帝”的头衔,就足够后人永远铭记。

老太师和老太傅不想给宋昭玉太多压力,但他们俩是真的希望两人能够占据前三甲之一,唯有成绩足够耀眼,才能吸引天下女子读书,女子恩科才能一直继续下去。

不用说得太透,宋昭玉也能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

她的成绩不仅仅代表个人和家族,更代表了天下所有渴望改变自身出路的女子,唯有一往无前,登上巅峰。

一个月后,殿试在皇宫举行。

其他人第一次来皇宫还会紧张,宋昭玉就不同了,她来过很多次,别说紧张了,还有闲情逸致和胖别人唠嗑。

因为这一出,众人紧绷的心情有所缓和,在接下去拜见皇帝和殿试的过程中稍微轻松了点。

心态好的人借机调整好自己,以最佳状态迎接殿试,心态差的人连宋昭玉的玩笑都没听进去,光顾着紧张和冒汗了,说什么都没法救。

殿试只考一门策问,题目是皇帝亲自出的,一般问的都是当前朝廷比较关注的焦点要事。

今年的题目是:国库不丰。

考生们:???

不是,国库怎么又不丰了?

再说了,国库不丰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想法赚钱啊!

考生中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子弟,他们大多一心苦读,除了读书,其他诸事不管,乍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很抓瞎。

不少世家子弟连家里的一些营生具体是怎么回事,每个月能赚多少都不清楚,真要回答,也只能回答个大概,给不出太具体专业的意见。

也有一些人对此有些了解,已经在心里打起了腹稿。

大梁这几年拿出来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了,就如同一块越发肥美却没有多少战斗力的肉,西戎、北狄乃至于东夷都盯上了他们,战争随时都会爆发,最坏的情况就是三面作战。

到了那个时候,大盛有多少个国库都不够烧的。

皇帝要让这一批即将入仕的官员们知道,大盛和朝廷的危机所在。

国库不丰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未来一直会困扰他们的问题,看似是在问经济,实则经济、政治、行政多方面都得涉及。

要是有谁审题不到位,漏掉一些没写,那就得看同期考生是不是也漏掉了。

宋昭玉已经思索了许久。

策问一般来说最多回答两千字,一个是纸张有限写不了太多,另一个是殿试第一天出成绩,第三天放榜,每一位考生要是都写那么多,阅卷官来不及给出成绩。

可她想写的内容确实有点多,舍弃哪个都不太好,只能尽量简略些了。

如果皇帝和百官想知道更具体的内容,那就等她入朝为官以后再详细展开说吧。

想罢,宋昭玉开始下手。

皇帝和其他监考官的目光在场中巡视,看到了宋昭玉气定神闲、奋笔疾书的模样,顿时被好奇心抓住了。

殿试题目其实有很多备选,皇帝衡量来衡量去还是决定选这个,他期待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答卷,而其中最期待的就是宋昭玉的那一份。

殿试结束了,考生依次离场,皇帝按捺住的好奇心终于绷不住了:“呈上来。”

考官们:“......”

今年皇帝钦点的阅卷官是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人,此时一众考官无奈地看着皇帝。

“皇上,殿试是糊名制。”

卷子都还没糊名誊录,怎么能直接拿来看呢?

皇帝:“她的答卷,不糊名誊录也认得出来。”

考官们:“......”事实归事实,但事情不能这么办啊。

礼部尚书不愿退让:“皇上,这样不合规矩。”

皇帝摆手:“罢了,那朕就等上一个时辰再看。”

一个时辰后,皇帝精准地从一大批誊录过的卷子中找到属于宋昭玉的那一份,实在是太好认了。

宋昭玉在卷子中提到许多谁都没听说过的新事物,尤其跟医学相关的,简直是数不胜数,也提及了他们有些熟悉的修路铺桥。

修路铺桥是搞基础建设,修路、铺桥、建房、建城墙,交通便利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便于政令传达。

宋昭玉写了很多,偏偏每一样都是点到即止,勾得皇帝和大臣们抓心挠肺。

皇帝就跟被掐住后脖颈的猫似的,好奇得要命,偏生不敢动。

礼部尚书等人看完后也是一个下场,只能加紧批卷,熬了个大夜,把所有人的成绩都整理出来。

最后成绩出了,宋昭玉果然是女状元。

殿试放榜的那一天,宋昭玉身着大红色的状元服,骑着白色的高头大马,打马游街而过。

一路上,收获了无数姑娘抛来的香囊,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公子的份,也有个别孩子嬉嬉笑笑地在那凑热闹。

那疑似男老少女通吃的架势太过可怕,搞得榜眼探花和宋昭玉拉出了一条长长的距离。

明明是今次殿试的前三甲,一起打马游街,结果生生地搞出了“我们不认识前面那个人,你们随意,不要殃及我们!”的感觉。

-

等殿试成绩出来后,还有件大事,那就是宋昭玉和谢羡玉要成婚了。

两个多月后,太子大婚。

当天,皇帝皇后莅临,一皇子一皇子妃等皇室中人纷纷前来,满朝文武来了个大半,没来的基本都是因为还有工作,脱不开身。

京城近九成的铺子都在打折,有人进店买东西还送糖,说是主人家因太子和女状元大婚高兴,自掏腰包给发喜糖。

就连一些路边小摊也参与其中,摊主要么便宜点,要么多送点,问就是因这件事高兴。

外地人震惊的同时也能理解。

很多人家原本嫌丫头是赔钱货,随便养几年,长大了就卖给人牙子或者收点聘礼嫁出去,也有不少人家发现是丫头就直接溺毙。

如今嘛......女子能科举,能当官,和男子差不多,不少人家决心培养丫头了。

宋昭玉招了很多女子幕僚,准备成亲的同时不忘给这些幕僚找事做。

近两个月,京城各处都能看到女官带着一群男人女人风风火火干活的身影。

她们有的在铺路,有的在造房子,有的在试验田,有的跟着开设医馆,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