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三百零七章 骑将军灌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纵观周勃的一生,他的历史地位算是被严重低估。正如史书评价:“周勃之勋不如霍光,而周勃之功大于霍光。”意思是他的成就虽未得到应有的功勋,但他的贡献却远超霍光。

从刘邦灭秦、破楚,到诛吕安刘,他以一介布衣身份,凭战功跻身汉初功臣之列,堪称历史传奇。刘邦称赞周勃“安刘者,必勃也”,可谓对其最高的评价。

然而,作为老实人的他,虽匡正社稷,却难逃“重厚少文”的局限。

晚年受限于文辞猜忌,下狱被狱卒羞辱,从昔日的功臣到末路的荒诞,他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功高震主、高处不胜寒的历史教训,最终沦为权力的牺牲品。

他的兴衰并非只是个人荣辱,更是集权体制下“狡兔死,走狗烹”的残酷写照。

【一口气看完大汉第一骑将灌英#历史#小知识#武将】

他是大汉军中的骑兵将领,凭借一手组建的特种兵“王中骑”,终结了项羽,用战马踏出了汉朝的版图。

他还是大汉朝堂的常青树,历经四朝政治风波却能屹立不倒,成为汉初功臣中笑到最后的一个人。

他的传奇从一个小贩开始,最终华丽蜕变,封侯拜相,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逆袭爽文。他就是汉初第一奇将——灌婴。

历史上的灌婴是睢阳人,早年是个做丝绸生意的小贩,靠着贩卖丝织品维持生计。在秦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到处都弥漫着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气息。

公元前208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路过睢阳,灌婴瞅准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时机,果断放下手中的生意,成为了刘邦的警卫员。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提到:“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章邯败杀项梁,沛公还军于砀。灌婴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斩获数十级。

因这场战斗表现出色,他被赐爵七大夫。这对于出身平凡的灌婴来说,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第二年,在博望之战中,灌婴更是拼了命地厮杀,《汉书·灌婴传》记载:“战功卓着,勇冠三军。”

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因作战时的那股狠劲,又被赐爵宣陵君。之后,灌婴屡立战功,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军事威望。

到刘邦入咸阳之前,灌婴已经凭借赫赫战功累迁至郎中,被封为昌文君。短短几年时间,灌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贩变成了刘邦麾下崭露头角的将领,不由让人感叹: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爆发。这一战对于刘邦来说是一场惨败,项羽率领3万骑兵把刘邦的几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彭城之战的惨败让刘邦深刻认识到骑兵的重要性。痛定思痛之下,刘邦决定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精锐骑兵部队,而这个重任就落到了灌婴的肩上。

《史记》记载:“灌婴虽少,然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卢绾为左右校尉。”灌婴被任命为中大夫,作为汉军骑兵司令,负责统领这支新组建的堪称特种兵的郎中骑。

他和李必、卢绾这两位有着丰富骑兵作战经验的秦朝降将一起精心训练这支骑兵部队。很快,这支骑兵就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荥阳以东,灌婴率领的骑兵与楚军骑兵正面交锋。这一战堪称强强对决,最终灌婴大破楚军骑兵。

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也让灌婴在楚汉相争的战场上声名大噪。从那以后,灌婴开启了他在战场上的高光时刻,四处征战,立下无数战功。

在之后跟随韩信攻打齐国的战役中,灌婴的表现堪称惊艳。在历下之战中,汉军灌婴部几乎全歼了齐国的骑兵主力部队。

之后,灌婴率领郎中骑连续作战,连续击破齐军残部,打得齐军毫无还手之力。

关于齐国作战,灌婴部主要参与了以下4场战役:城阳之战,齐国相国田横逃到城阳,灌婴在城阳击败田横,并一路追击到博地将其抓获;

博阳之战,灌婴追击到博地,先后击败齐国丞相田横的下属骑兵部队,斩杀其部将綦毋卬,活捉了杜平;

千乘之战,灌婴还是保持之前的猛攻战术,在千乘就地全歼了齐军田吸所部;高密之战更是迎来了一场名垂青史的对决。

当时项羽麾下第一猛将龙且率领20万大军救援齐国,灌婴毫不畏惧,亲自率军与龙且展开激战,最终在战场上亲手斩杀了龙且。

这场胜利让灌婴的威名传遍天下。可以说,灌婴几乎参与了齐国境内所有主要战役,堪称灭齐之大功臣。

而在楚汉相争的决定性战役——垓下之战中,灌婴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5000骑兵奉命追击溃败的项羽。

《史记》记载:“灌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羽至东城,破之。”

灌婴一路追击到东城,成功将项羽的楚军主力歼灭,最终他部下的5个人合力斩杀了项羽,彻底终结了楚汉相争的局面。这一功绩让灌婴成为了汉朝开国的大功臣。

战后,灌婴又奉命渡江平定东南,完成了对东南地区的战略控制。刘邦称帝后,灌婴被封为颍阴侯,正式走上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刘邦称帝之后,虽然天下初定,但并不太平,各地时不时就有叛乱发生。灌婴这类老将继续为汉朝的稳定南征北战。

在消灭燕王臧荼的叛乱中,灌婴率军出征,《汉书》记载:“从击燕王臧荼,战龙脱,先登,陷阵却敌,皆为御史大夫。”

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龙脱之战中率先登上敌方城墙,为军队打开了胜利的突破口,在下邳之战中又成功击退敌军,最终顺利平定了臧荼的叛乱。

灌婴被迁为御史大夫。后来,楚王韩信谋反,灌婴也参与了平定行动。虽然具体作战细节史料记载不多,但可以想象,以灌婴的军事才能,在这场平叛中肯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后来,韩王信勾结匈奴叛乱,灌婴又跟随刘邦出征。在与匈奴的战斗中,灌婴率领骑兵多次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到了高祖晚年,淮南王英布叛乱,灌婴再次出征。在这场战斗中,他成功斩杀了英布军中的重要将领,击破了英布的多支主力部队,一路追击,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吕后专政时期,朝廷局势变得十分复杂。吕氏家族妄图篡夺汉朝政权,大肆打压刘氏皇族和朝中老臣。灌婴深知局势危急,但他选择了隐忍待机。

吕后死后,吕禄、吕产等人妄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灌婴奉命率军出征,表面上是去平定齐王刘襄的叛乱,实际上他暗中与周勃、陈平等朝中大臣合谋。

他屯兵荥阳,按兵不动,与诸侯们达成联盟,共同反对吕氏家族。最终,在周勃、陈平在朝中发动政变,诛杀吕氏家族成员的同时,灌婴也在荥阳做好了军事准备,成功稳定了局势。

《汉书》记载:“与绛侯共立文帝,已封三千户。”灌婴因为在这场政变中立下大功,不仅被加封食邑三千户,还代为太尉。

灌婴的传奇一生,见证了汉朝从建立到稳定的过程,他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灌婴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曾被拜为太尉,成为汉朝军队的最高统帅,在朝堂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公元前177年,灌婴在平定济北国叛乱之后升任丞相,兼领太尉之职,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此时的灌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还要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就在这一年,匈奴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烧杀抢掠,给边境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灌婴身为丞相兼太尉,亲自率领骑兵北上抗击匈奴。

《史记》记载:“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灌婴将其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在战场上,灌婴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指挥汉军与匈奴军队展开激战。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终于迫使匈奴军队撤退,成功保卫了汉朝的边境安全。

然而,就在灌婴为国家尽心尽力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灌婴病逝于任上,他的离去让汉朝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和忠诚的大臣。

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封他为谥号。灌婴的一生不仅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政治上也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其他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方面,公元前202年,灌婴在豫章郡(即现在的南昌)主持筑城。《汉书》记载:“丁固(灌婴)张城。”这座城被称为灌婴城。

据南朝雷次宗的《豫章古今记》描述,这座城周回10里84步。虽然在现在看来规模不算大,但在当时是一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城市。

它的建成为南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灌婴也因此被南昌百姓视为城市的开拓者,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面,灌婴首创的骑兵集团作战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之前,骑兵虽然在战争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大多是分散使用。

灌婴通过精心训练和巧妙指挥,将骑兵组成独立的作战集团,发挥出了骑兵快速机动、长途奔袭的优势。

《史记》中“以车骑将军从击项羽还,韩王信反,从击韩王信于东垣”等记载都展现了他运用骑兵集团作战的经典战例。

他的这种战术思想后来被卫青、霍去病等汉朝名将发扬光大,成为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军事手段,在汉朝的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灌婴在军事和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人无完人,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就像《史记》中刘邦曾说过:“文丽满朝,武将如云。”

这话其实也从侧面暗示了灌婴在文化方面的欠缺。毛主席也曾评价他“将冠无本”,指出灌婴出身市井,早年忙于生意和征战,在文化修养方面相对欠缺。

在那个重视文化和礼仪的时代,这可能算是他的一个不足之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他没有过多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在军事上才能大胆创新,开创出骑兵集团作战这种全新的战术模式。

而且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灌婴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从诛杀诸吕到辅佐文帝,《汉书》记载他与周勃共定国事,展现出了超越个人利益的政治智慧。

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站在维护汉室江山的正确立场上,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灌婴从一个普通的小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和一代名将。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多么平凡,只要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还好这哥们寿终正寝了。”

——“那是因为他死的早啊,但凡死的晚一点你再看看呢。”

——“骑兵战术,这玩意算是用了几千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