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地图上,没有人开口。
半晌,还是面色有些蜡黄的皇太极率先打破沉寂。
“诸位,汉国在东方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我等唯有效仿当年故辽耶律大石西征方有再次崛起之机。”
听到皇太极这句话,代善和阿济格都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阿济格抬起头,眼眶微微泛红,他嘶哑着嗓子沉声道。
“大汗,我们这一去,还有机会回来吗?”
火堆燃烧的更旺了,皇太极望着摇曳的火苗,不知为何他竟感觉那摇曳的火光就如同如今大金的国势一般,摇摇欲坠。
见皇太极不说话,阿济格手指地图南方大声吼道。
“大汗,我军虽只剩万余人,可战力尚存,若是往南攻入明国,到时候我们什么都不会缺,到时候招募那些尼堪为我所用,胜负尚未可知。”
皇太极听完脸色更难看了,旁边的代善苦笑摇头,他的手指点在大明京城上低声道。
“那张扬的野心就如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如果攻入明国,迟早还是要面对他的兵锋,到时候我们恐怕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皇太极望着地图,仿佛能看见自己的军阵在如海浪般的炮火轰击下崩溃。
阿济格嘴唇蠕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想到那铺天盖地黑压压的汉军军阵,比树林还要密集的刺刀,还有那最让人恐惧的炮火、排枪,阿济格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
“依我对张扬那家伙的了解,此人志在吞并天下,我等若是留在草原上,迟早也要面对他的兵锋,那些蒙古人早就失去了当年成吉思汗时代的勇武,面对张扬的军队,他们只会跪地祈降,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西征,只有那样才有希望把我们的血脉延续下去。”
皇太极说到最后,眼眸中闪过一道隐藏极深的野心。
他想在西方重新建立起一个大大的帝国,等时机成熟再由他或者他的子孙后代返回东方。
在他的计划里,张扬的野心再大也无非就是改朝换代成为中原皇帝,自己只要跑得足够远,就有机会重新发展起来。
“当初父汗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不过二十余载便能将明国打的节节败退,如今我麾下还有万余精锐骑兵,东山再起,胜负犹未可知。”
看着地图上西方广袤的土地,皇太极心中下定了决心。
翌日清晨,皇太极聚集麾下兵将,转变行军方向,收拢大量牲畜之后向西进发沿着戈壁沙漠边缘一路向西进发。
千里之外,明帝国的另一个心脏南京城,应天府的府治之地,此刻正经历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件。
南京码头附近人头攒动,城内万人空巷,数以万计的百姓全都汇聚在附近,等着看那传说中如狼似虎的汉军到底是何模样。
码头附近,上千名身穿鸳鸯战袄的明军兵丁正在维持秩序,几个千户将领着家丁守在码头边上。
领头的是一个浓眉大眼留着络腮胡的将领,腰间挎着一个皮盒子,一柄手铳插在里面。
他身后的几十个家丁全都背着燧发枪,腰间挂着一串木柄手雷,身上还披着甲,装备非常豪华。
“陈大人,史尚书让咱们在这等着,这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似乎是等的有些不耐,旁边一个千户腆着将军肚走了过来,声音里透着些疑惑。
被唤作陈大人的将领转头瞥了那千户一眼沉声道。
“管好你们的人,这次来的人可不一般,搞不好整个应天府都得翻个底朝天。”
那千户一听这话,瞬间变了神情,脸上的不满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小心与谨慎。
他远远望了一眼江面,又凑近两步低声询问。
“陈大人,您能否提前透露一些。”
见陈大人不理他,赶忙又补充道。
“好处自然是少不了您的。”
“哼,你且附耳过来。”
陈大人轻哼一声,他倒不是图那千户口中的好处,纯粹是想借这个机会卖对方一个人情。
陈大人全名陈洪范,目前任右都督,这次是奉了南京六部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命令来码头这边迎接京城来的钦差大臣。
说是钦差大臣,实际上就是张扬派过来执行蚕食计划的人,目的就是摸清江南的底,为后续实际控制南方做好准备。
张扬并不想像李自成、张献忠那些农民军一样把大好河山打成一片废墟,他的目光从来不止放在大明这一亩三分地上,他需要足够的人口来支撑他未来的扩张计划。
“这次来的人听说叫刘强,是朝廷新任的江南总督,这次来南直隶是来督办税务的。”
陈洪范这番话都是实话,不过显然旁边的千户想知道的不是这些。
“这位新上任的刘都督以前可是从未听说过。”
千户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困惑,虽然他们这些人身在应天府做官,可平日里对北边京城的人事调动都十分关心。
毕竟南京虽然也设有六部,也算是一套预备役朝廷班底,可权力跟京城六部比起来那可差远了,很多官职都属于清水衙门,没什么油水,也没什么实权。
陈洪范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什么闲杂人等,这才继续开口。
“前几个月京城的事你不会不知道吧。”
“这个自然知道,建奴破关,京城被围,最后还是请了汉国执政张扬的大军才解了京城之围,听说陛下为了感谢那位执政大人,还说要与那张扬共天下。”
千户说完脸上露出了一抹艳羡,与陛下共天下,那张扬真是好福分,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他们这些千户与人家一比真是如同蝼蚁一般。
陈洪范闻言脸上却是露出了一抹冷笑。
“听我一句忠告,这段时间把屁股底下擦干净些。”
朝廷这番说辞也就能骗骗这些普通的官员将领,京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应天府这些普通官员虽然不清楚具体细节,可大概情况那些大佬们都是知道的。
而且观察崇祯这段时间下的命令,像陈洪范这样消息灵通的官员也看出了许多端倪。
过去崇祯下达的旨意往往浮于表面,而且主要集中在具体事务和人事调度方面,非常依赖宦官和地方官吏的上报,可最近下达的一系列旨意完全变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