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书雅的生产,有惊无险。
宋家人煎熬了一上午,中午时分姐姐先生出来,又过了二十分钟,弟弟也被生出来。
一下子孙子孙女都有了,李宁和跟宋云安高兴的合不拢嘴,宋奶奶则是双手合十,站在院子里不知道嘟嘟囔囔的在说什么。
宋驰凑过去,宋奶奶已经说完了,宋驰就好奇的问道:“奶奶,您刚才都祝祷了些什么呀?”
宋奶奶朝着四周看了看,这才小声的说:“我谢谢各路神仙,谢谢家宅六神保佑你嫂子顺顺利利的生了孩子啊,这可是我的曾孙曾孙女呢,也就是现在没有这个条件,有条件呀,我得去庙里添香油的。”
破四旧之后,很多庙宇被砸,就连老道士落脚的那个小小的道观都没有幸免,像奶奶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想要找个地方烧香拜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一个不小心,全家都有可能被立为典型。
宋奶奶又认真的叮嘱宋驰:“你可别听别人讲啊,咱们现在没有条件,等以后有了条件再给补上就是。”
宋驰答应,“我知道,奶奶,您别在院子里,太冷,去屋里。”
宋奶奶乐呵呵的扶着宋驰的胳膊往西边的院子走:“我得再去看看我的两个重孙,哎哟,你们爷爷要在,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呢,他呀,总是说家里要人丁兴旺才好,最喜欢的就是家里孩子多。”
宋驰就说:“那等我去我爷爷坟头跟他说说,让他也跟着高兴高兴。”
宋奶奶没让,而是说:“等年底吧,年底上坟的时候一块告诉他。”
崔书雅已经换了衣服躺在炕头上,一边一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两个小娃娃。
李宁和给花婶塞了一个大红包,花婶一个劲的给李宁和道喜,“还是你们家儿媳妇争气啊,两个孩子一上午就生出来了,后面好好的照顾,等来年天暖和了,就能抱着两个孩子去外面。”
接生是个力气活,花婶上了 岁数,也是累的不轻,宋驰就提着已经收拾好的那个小包袱,用自行车驮着花婶给送回家里。
徐大夫给开了一副药,宋驰看上面有两味药家里没有,又骑着自行车去县城买,买好了药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
沈宁看宋驰停好了自行车,招呼他去厨房喝热乎乎的八宝粥。
一边的锅子里煮着糖水鸡蛋,沈宁就问他:“鸡蛋你吃不吃?”
宋驰摇头,他不喜欢吃煮鸡蛋,沈宁笑着摇头:“煮鸡蛋的营养最好,每天吃一个鸡蛋,一天的蛋白质就够了。”
宋驰就说:“这会能够填饱肚子就好了,谁还管什么营养不营养的,我从小不喜欢吃煮的鸡蛋,我喜欢吃炒的鸡蛋。”
李宁和端着一个盆子进了厨房,听到宋驰的话,跟着点头:“还真是呢,最困难的那几年,家里好不容易得了几个鸡蛋,煮了给他们吃,就阿驰不喜欢吃。”
宋驰一个愣怔,接着就笑着说:“那个时候您不还说,就是没有把我饿的厉害了,要真饿的厉害了,什么东西都要吃的。”
李宁和把盆放下,把煮好的糖水鸡蛋捞了几个放到一个碗里,“我给你大嫂送过去,这会能吃下东西了,先吃几个鸡蛋顶一顶,待会我给她熬点小米粥。”
宋驰刚才去买药的时候,路过供销社,看里面还有几根几乎没有肉星的大骨头,就买了回来,用水冲洗过,再拿斧头给砍开,扔大锅里面开始炖骨头汤。
徐大夫闻着骨头汤的味道过来,宋驰说:“晚上我给你用骨头汤下面条吃。”
徐大夫使劲动了动鼻子:“这个好,油水不大,用骨头汤给你大嫂下面条,或者直接就喝骨头汤,都挺好,你大嫂前面营养跟得上,后面也不用大鱼大肉。”
李宁和正好端着空碗过来,就向徐大夫请教吃什么东西容易下奶。
徐大夫就说了几样东西,又说了几样中药材,两个孩子,崔书雅的奶水要不好,两个孩子不够吃的。
村里人陆续的来家里送东西,有的是十来个鸡蛋,有的给送点白面或者是别的什么吃的,李宁和找一个本子,一样一样认真的记下来。
“别小看了这几个鸡蛋,这就是人情往来,人家给了咱,等人家家里有了什么事情,咱们呀,就按照这个标准给送东西或者是送钱过去,人情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送出来的。”
李宁和教导宋驰跟沈宁,他们两个以后要在身边照顾,村里人的人情往来就要靠着他们小夫妻去支应,李宁和也愿意多跟他们两个说一些这样的事情。
大儿子两口子别看现在在家里,等明年说不得就要走,这村里人的人情往来,他们两口子反正是指靠不上了。
添了两个小娃娃,宋驰经常半夜被孩子们的哭声吵醒,他知道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孩子要隔着两三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奶,可这频率,让宋驰挺替崔书雅担心的,还在月子里呢,就这么熬着,怎么能做好月子?
沈宁听宋驰这样说,就好奇的问道:“那你们那个时候是怎么坐月子的呢?”
宋驰想起他大嫂生小侄儿的时候,就说:“请奶娘啊,有奶娘跟丫鬟照顾,孩子的母亲就能好好的休息。”
沈宁咋舌:“要论享福,还得是封建社会啊。”
宋驰也好奇未来是怎么坐月子的,沈宁既没有自己坐过,身边的人也没有做过,不过她倒是听说过月子中心跟月嫂,就说:“一般的人家呢,是在自家坐月子,双方的女性长辈过来照顾一下,有些条件稍微好些的,就请月嫂上门服务,如果不怕花钱,就去月子中心,我只是听说而已,具体怎么伺候的月子,我是真不知道。”
社会性质的差异,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活品质也不一样,不亲生的去试一试,就这样干巴巴的说,自然是理解不了。
两个孩子吃的多,喝的多,就连尿布也消耗的多。
宋驰不舍得让李宁和大冷天的去洗尿布,就主动帮着洗,他也不怕别人笑话,端着装满了尿布的盆去河边,冲洗干净之后,再回家里用家里的井水涮一遍。
徐大夫在屋里给宋云安的腰做针灸,看着后院里洗的起劲的宋驰,徐大夫对宋云安说:“你们家宋驰,实在是个好小伙。”
宋云安对宋驰也是满意的,这个孩子,从小就不是个存在感多么强烈的孩子,读书的时候顺顺利利的读书,考初中,考高中,只可惜要考大学的时候,高考取消,只能回家里在生产队干活。
宋云安是挺愧疚的,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为了高考努力十几年,结果到最后竟然还是要回家里来下地干活,宋云安就想,如果他有权利,怎面也能让宋驰在城里找个体体面面的工作,只可惜他没有。
宋驰把尿布洗干净之后,晾在前院的晾衣绳上,这几天的太阳好,尿布晒晒太阳,再拿回屋里放炕头上,孩子们用的时候又软和又温暖。
晾好了尿布,宋驰就去厨房准备做午饭,现在家里两个在公社读初中的,一个周末回来一会,两个在县城读高中的,一个月回来一回,临近年根,过几天四个住校的就能放寒假,家里的粮食得多备下一些才是。
家里的粮食都是宋驰操心,李宁和原来还想着,她精打细算的,这么多孩子,不能吃的饱饱的,总归是不饿肚子就行,可是看家里那米缸面缸的,还没到底又满了,李宁和也就不管,任由着宋驰去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