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太君听着这个诏书,想着这太宗皇帝不错,说出来的话,立马就给办了。
去年杨六郎通过科举进了翰林学士院,闲暇时候她就慢慢了解一些朝中大臣的官职和勋爵,要不然,这份诏书都听不懂。
简单来说,这份诏书,是按照正式的流程,皇帝给中书门下,也就是政府最高部门说,要给佘赛花颁布诏书,赏赐誓书铁卷,中书门下的一把手,就是宰相,在宋朝叫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几个二把手,叫做参知政事,也叫执政或者副相,审核皇帝的命令,如果命令通过,则由中书门下以机构的名义下达诏书,并且备案。
所以,宋朝的诏书,俗称圣旨的,开篇有【门下】二字的,就是走正式流程颁发出来的。如果没有门下,就是皇帝绕开中书门下,直接自己颁布的命令。
佘赛花的一品诰命,就是国夫人,位同正一品,所以全称就是,郑国的太君夫人,郑国是封国名。因此正式场合,有身份的人称呼她,才叫佘太君。
而称呼她为【令婆】的,一般是军中武人,这些武人大部分都是从北汉归降大宋的,当年佘赛花也是领兵打仗,其手持白色令旗,与杨业的红色令旗对应,再加上杨业在北汉可是位极人臣,所以可以称【公】,这就是杨令公的由来,佘赛花也就被称为【令婆】了。
这誓书铁卷,就是用铁器制作的牌子,在上面刻印了太宗皇帝的承诺,所以叫做誓书。
窦神宝念完诏书之后,就让内侍捧上一份铁卷,上面刻录的是
【杨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与国同休……】
太宗皇帝大气,总共两条誓言,一条说明有罪也不能上刑,就算是谋反,也只能在监狱里面赐死,一条说明,只要大宋在,就保杨家子孙富贵延绵。
扬大郎赶紧双手接过誓书铁卷,然后送入杨氏宗祠,供奉在祠堂之上。
窦神宝走完流程,笑容满面,双手作揖
“老太君,官家恩宠至极,您看什么时候进宫谢恩?北伐的案子也查完了,官家的意思,后面还有恩旨”
“多谢窦都知,老身听从官家召唤”,说完冲着一旁的管家点点头,管家随即奉上早就准备好的两锭银子。
窦神宝大惊,”老太君折煞小人了,这万万不可”
“窦都知勿惊,一点茶水钱而已,官家也不会怀疑老身结交内侍,所以不妨事,尽管收下”
“如此,多谢老太君,小人告退”
…………
就在佘太君接诏的时候,皇宫内垂拱殿里正在议论这道诏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昉,参知政事吕蒙正、辛仲甫,枢密使王显,枢密副使王沔、张宏,御史中丞赵昌言和侍御史郑宣皆在其中。
首相李昉和两个副相迫于太宗皇帝的压力,同时也为了维护官家的金口玉言,颁发了赐予誓书铁卷的诏书。
但是依然对此不满,大宋自太祖立国,就没有这个规矩,这个特例一开,影响的不仅仅是本朝,往后新君继位,循祖宗之法,再有破例,怎么办?
而其余几人,是来汇报北伐调查结果的,其实整个事情的结果都已经知道了,现在需要商讨处理意见。
御史中丞赵昌言怒气冲冲,直接打断李昉的话
“臣启陛下,北伐诸将,贪功冒进,一举葬送大宋二十万精锐,陷官家以绝地。曹彬、郭守文部违诏失律,没有遵照官家持重缓行的战略;米信、崔彦进部违反军令,在领军回返的时候,没有和大军一起,而是擅自另外选择一条道路,为敌所败;蔡玉遇敌畏懦不击,换了服装偷偷逃跑;田重进好大喜功,导致将士伤亡惨重;潘美陈家谷会战失期,陷军于绝地,王侁、刘文裕临阵先谋引退,扰乱军心;以上人等,法皆当斩”
侍御史郑宣上前一步,”臣附议!”
李昉、吕蒙正和辛仲甫同声道
“臣等附议!”
王显则干脆地说
“官家,田重进陷官家于绝地,当斩,夷三族”
王沔看到太宗皇帝面色不忍,知道这一下要杀掉不少自立国以来的大将,想法外开恩,但是又不好说
”官家,这些人按律当斩,然陛下可圣心独断”
太宗皇帝沉思良久,
“明日朝会百官再议,另请佘太君朝议”
众人拱手回道,“遵旨!”
李昉再次提及刚才的话题
“官家,特赐誓书铁卷可一不可再,请圣裁”
太宗皇帝想了想,对旁边的起居舍人说道
“誓书铁卷乃酬救驾之功,且佘太君乃命妇,无官职和差遣,故赐之以誓书铁卷,若有此类,才可”
随侍起居舍人点头应命,写在起居注上,给今后的皇帝查看,这就是祖宗之法,不可逆也。
王显站出来,向太宗皇帝拱手道
“杨业尽忠职守,该如何赏赐?”
“按制正常擢升即可,中书门下可有安排?”,郑宣马上接话
这时,在旁边思考良久的辛仲甫有些迟疑的说
“官家,中书门下已有决断,然而,臣考虑,陛下可加恩于杨业。而且,佘太君武艺绝伦,据说家中亲卫得传其武艺,战阵之勇,比禁军中所传太祖拳法更加强横。可否尚公主于杨业?”
“荒谬!”,赵昌言大喝一声,”杨业已有一妻,按律只能纳妾,你想让公主当妾吗?”
辛仲甫抬眼看了一眼赵昌言
“赵中丞稍安勿躁,本官只是提议,尚公主当然不能为妾,然可考虑平妻,宋律没有平妻,官家可特赦。宋律不是也没有赏赐誓书铁卷吗”
这句话一说,赵昌言一惊,这是直接指出太宗皇帝违反宋律。
太宗皇帝一开始也觉得荒谬,不过听到辛仲甫这么解释,倒是认真思考起这个事情。对于辛仲甫指出违反宋律的事情,完全没有反应。因为这几日已经被几个宰相说的太多了。
辛仲甫又解释道
“官家,臣在从真定府回京路上,与诸多禁军将士闲谈,尤其是杨业麾下救驾的将士,佘太君的武艺超绝也就算了,但是杨家七郎的武艺超过杨家在边关的五子太多,且杨七郎是雍熙北伐前才到的军中,臣想,为什么杨家在边关的五子没有如此武艺,杨业也没有这个武艺,这应该是佘太君家传,或者是练成不久才传下来。杨家几个媳妇也都练成,说明有办法速成,即便到不了佘太君那样,但是至少能迅速提高整体战力。然,此等绝学定然有所限制,如果官家能与杨家结亲,想必学到些许,都能极大提高禁军战力”
众人若有所思,沉默半晌,王显拱手
“辛相所言有理,吾禁军将士,个人武力差辽人一截,即便少数武力强横者,也是数十年一出,若有此速成的办法,数年就能弥补此次损失的将士,且更胜从前,收复幽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李昉、吕蒙正、王沔、张宏纷纷拱手道
“臣附议!”
没等太宗皇帝说话,就看到侍御史郑宣站出来厉声喝道
“臣弹劾李昉、吕蒙正、辛仲甫、王显、王沔、张宏,谋算大臣,窃取家私!”
御史中丞赵昌言一瞪眼正想跟上,太宗皇帝连忙摆手
“好了,他们也是为了收复失地,而且这不是在考虑结亲吗,朕不会巧取豪夺”
赵昌言心想,为这事结亲,还不叫巧取豪夺,抬脚还想谏言。
太宗皇帝看到赵昌言还想说话,干脆直接结束话题
“朕要考虑一二,此事押后再议,无事卿等退去吧”
赵昌言和郑宣对视一眼,无奈跟着众人一齐告退。
…………
翌日凌晨五更时分,杨府后院,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
“主母……主母……该起了……今日您要上朝”
佘太君在屋内睡得正香,这个时候就发现循气养血诀不好的地方了,丫鬟刚叫,她就听见了,想睡懒觉都没办法。
五更天啊,按照后世的时间就是凌晨三点,而朝会开始的时间是五更三点,就是凌晨四点多,要找个机会跟皇帝商量一下,以后不要上朝,有事说事嘛。
几个丫鬟走进来,给佘太君梳洗打扮,穿上诰命服,带上龙头拐杖。
等她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大臣们都已经进入朝堂。宫门外的内侍看到,赶紧跑过来,差点要跪下来,着急的说
“老太君啊,您怎么晚了,快跟小人走,官家就要过来了”
“啊,老身年纪大了,起来吃早点,晚了一点”
那内侍没办法,在前面小跑,边跑边回头,想催促又不敢。
今日是常朝,就在垂拱殿举行,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所以没有那么多人。
佘太君也不管那内侍,就这么安步当车,慢慢走进大殿。正好太宗皇帝从后殿进来,看到她施施然走进殿门,马上笑容满面,吩咐窦神宝
“给老太君赐座”
“拜见陛下,老身来迟,请陛下恕罪”
“无妨,今日没什么大事,让老太君来,是见证北伐调查事宜”
“谢陛下恩典!”
朝堂上副相吕蒙正将北伐战败的调查结果与大理寺的判定向太宗皇帝作了汇报。
太宗皇帝看向众人,道
“众卿,都议一议吧,北伐众将,该如何处理”
翰林学士贾黄中率先出列
”官家,按军法,皆当斩”
枢密副使王沔出列道
“官家,曹彬、米信等人在真定府护城有功,应酌情减刑”
“官家,曹彬、米信等人守城时残杀百姓,消息传出去,民间纷纷请斩,吾等情知当时不得已,由此已经考虑功过相抵,所以北伐之过必惩之,当斩”,赵昌言出列道
…………。
众人纷纷出列表达自己的意思,除王沔一人外,都同意北伐众将皆犯军法,当斩。
佘太君坐在那里看了足足一个时辰,一直思考要不要插手,虽然只有王沔一人想要法外开恩,但是关键在于太宗皇帝想要赦免众将,她不关心其他人,她担心的是潘美等西路军将领逃过这一劫。
等到朝堂上众人的议论慢慢停止的时候,佘太君站起来朝太宗皇帝一礼
“官家,老身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太君请讲”,太宗皇帝就知道,佘太君等了半天,必定要插手
“老身认为,此次北伐失败,众将固然有错,但是主要责任不在众将身上,理由有三。其一,战前对于辽国的情报了解不足,此情报之失,过不在统兵大将;其二,北伐大军,有将无帅,无人统一指挥三路大军,众将各自为战,非战之过,此中枢之过也;其三,战前制定战略过死,只有如何打赢的战略,没有打输之后的应对,统兵大将无所适从,此陛下之过也。”
说到这里的时候,朝堂上已经一片哗然,这相当于把两府六位相公给骂了,把太宗皇帝给骂了,实在是胆大包天,已经有几个人要站出来弹劾。
“诸位稍安勿躁,听老身说完”,佘太君提高声音,沉声喝道
只听见低沉的声音响遍整个垂拱殿,瞬间把所有的声音压制住,每个人都觉得这个声音就像在耳边缭绕一样。
众人皆惊,刹那间,垂拱殿内鸦雀无声。
“老身以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做到为将者本分,不苛待士卒,不畏敌,不潜逃,不陷害同僚,都可以酌情处置。但有苛待士卒,畏敌潜逃,陷害友军同僚者,当斩,这等害群之马,没有任何赦免的理由”
说完,她施施然坐了回去,垂下目光,默默等待结果。
这时太宗皇帝和六位相公都想明白了佘太君为什么会这么说,不禁苦笑。当初在真定府府衙的时候,辛仲甫等人反应那么强烈,除了对武力的震惊以外,还有对于秩序的维护,都怕她直接把人给杀了。
后来看到她没有杀人,太宗皇帝投桃报李,给了誓书铁卷。
他们怕的是有人单凭武力来破坏整个秩序,当他们发现佘太君愿意把个人武力至于秩序之下的时候,就有了在法理内使用手段的方法,那么太宗皇帝就可以在法理内特赦那些大将,包括潘美等人。
如果她不管不顾,支持杀掉所有北伐将领的时候,太宗皇帝特赦,这是施恩给北伐所有将领,佘太君如果不同意,就会得罪所有武将,杨家今后在军中会寸步难行。如果她同意,太宗皇帝等人也就达到目的,让佘太君屈服于朝堂决策结果,而不是用武力对抗。
但是没有人想到,她能够从法理中找到分离潘美等人与北伐诸将的方法,她也用了秩序内的手段来杀死潘美等人,并且施恩给其他北伐诸将。当佘太君说完那番话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像曹彬这些武将,必定要念这份情。
既然已经事不可为,太宗皇帝也不等众臣再说什么,随即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