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守将杜骥设套、诬陷害死了猛将姚耸夫,只能使魏国大将安颉的反攻进程更加顺利。
安颉夺取洛阳后,没有停止进攻步伐,而是领兵向东,攻打虎牢关。
宋国司州刺史尹冲、骁骑将军段宏、荥阳太守崔模率军在此坚守。
但安颉大军实在太强大了,虎牢关挡不住他们。
虎牢关被攻破。
段宏拼死杀敌,带着少量骑兵突围逃走。
尹刺史和崔太守坚决不肯投降,跳城自杀殉国。
虎牢关失守,魏军的下个目标,毫无疑问是虎牢关以东300多里处的关键要塞滑台城。
驻扎此处的宋军统帅到彦之一下子慌了神。
他心里明白,自己绝不是安颉的对手。
到彦之思索之后,决定焚毁舟船,放弃滑台城,沿陆路向南方的陈留撤退。
虽然心中有了计较,他还是例行征询一下身边人的意见。
殿中将军垣护之出列,抱拳躬身道:“禀大将军,在下认为,咱们在滑台附近的精兵有3万。下游兖州、青州一带,各个州、郡这些年物产丰饶,镇守须昌的兖州刺史竺灵秀大人手下必定兵强马壮。如果大将军征调竺大人率军驰援滑台,咱们齐心协力,守住滑台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放弃滑台,实在对不起国家。”
垣护之的话不合到彦之的意,到彦之没有理会他,而是看向其他人。
安北将军王仲德抱拳道:“禀大将军,属下以为,如果此时焚毁舟船,士卒人心必定溃散。即便要撤,咱们也可以离开黄河,乘船进入济水,前往马耳谷口,然后再研究下一步对策。”
到彦之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
他率领2万大军乘船离开滑台,顺黄河直下抵达历城。
在历城,到彦之下令烧毁船只、抛弃铠甲,登岸疾行军往彭城而去。
宋军驻扎中游要塞的主帅跑了,驻守下游须昌的竺灵秀也慌了。
他有样学样,率领军队撤出须昌,往南逃窜。
魏军驻守黄河下游的大将叔孙建趁机率大军渡河,追击竺灵秀队伍。
叔孙建在湖陆县追上了竺灵秀。
一番激战,魏军斩杀宋军5千多人。
竺灵秀在死士护卫下得以逃走。
眼看黄河2千里防线的要塞,除了朱修之的1万多军队仍然坚守着滑台,其它要塞全部陷落敌手,距离黄河约1千里的北伐总调度部彭城也很危险。
北伐总监军、后勤总调度、长沙王刘义欣此时驻扎在彭城。
手下将领一齐劝刘义欣撤退。
刘义欣坚决不同意。
他表示,滑台将军朱修之尚在前线作战,他这个后勤总调度不能不管他的补给供应。
*****
此时的黄河防线上,只有滑台城的宋军还在死守城池。
之前,到彦之的几万大军驻扎在此,只要长沙王能想法把供给送进来,守住滑台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到彦之是北伐军事总指挥,他要撤走,大家无法阻止他。
但朱修之是皇帝任命的滑台将军。朱修之要坚守滑台,不随到彦之撤出,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关键是,到彦之对自己的撤退决定心知肚明:这不是撤退。这是不战而逃。
当朱修之表示要坚守滑台时,到彦之没有任何反驳的勇气。
相反,朱修之的坚守,倒可以作为到彦之的说词:本统帅没有逃跑。本帅临走前对滑台的防务事宜做出了合理部署。
反正不管如何,现在的滑台城里,是朱修之的1万甲士和2万戍卒、徭役民夫。
有利条件是,这里目前的补给相当充裕。
到彦之临走前做法是轻装撤退。影响行军速度的装备、补给,任朱修之取用。
朱修之趁机留下了许多战备物资,包括铠甲、兵器、军粮、牲口草料等等。
萧西风五人随着朱修之将军一路走来,并没有遭遇大的战斗。
朱修之将军手下正规军是1.1万甲士。
其中,精骑兵一千,首领是都尉刘行玖,副手是司马戴献义。
骑兵部由裨将王文玉分管。
另外一万甲士分两个营,每营5千人。
甲字营首领是校尉郭代钢,副手是都尉黄秋生。
乙字营首领是校尉周怀远,副手是都尉孙劲宝。
校尉郭代钢和周怀远的直接上官是偏将林沫殊。他是朱修之将军的副手。
刘宋军队的军阶制沿用晋朝。即:
100人组成一屯,长官称屯长;
5屯为一曲,500人。长官称军侯;
2曲为一部,1000人。长官称司马;
5部为一营,5000人。长官称校尉或都尉;
2营为一军,一万人。长官称将军。
偏将或裨将是将军的副手,比校尉高半级。
萧西风的军中级别是都尉,比司马高一级,比校尉低半级。
萧庆、孙有运、周格、周本材四人都是司马级别。
五人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归在裨将王文玉麾下,多数时间与骑兵部待在一起。
到彦之的大部队撤走后,朱修之召集偏将、裨将、校尉、都尉、司马共计二十多名高级军官开会,表达了自己誓与滑台城共存亡的决心。
除了萧西风五人,这些军官都是他的老部下,与他一起共过患难也享过福利。
他们早把生死看得淡了,只觉得一群兄弟在一起,有机会捞好处大家分,有危难共同对付。
其它的事,不考虑那么多。
而与此同时,魏国大将军安颉率领3万大军,已经抵达滑台城外。
他们中的2万人是由西边的洛阳、虎牢关方向,乘船顺流而来。1万人是从对面黄河北岸的翟辽城渡河过来。
此刻的黄河中下游2千多里防线,只有这座孤城还在刘宋军掌控之下。
望着滑台城厚实的城墙,安颉明白,这里是黄河沿线最坚固的城防。
城墙是死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城防。
现在,安颉将军打算称掂称掂,看看魏国这位滑台将军,到底有几斤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