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东盛国日后顶顶有名的商界四大名姝,起因仅仅是柳絮为了带闺蜜散心。
果然,男人只会影响女人赚钱的速度。
当然,这一切都还是后话。
柳絮她们在悦心苑聊得热闹,村里的腊味坊也是人声鼎沸。
今儿个吃大锅饭,妇人们都聚在这里帮忙,男人们在帮着搬桌椅板凳,摆碗筷。
腊味坊外,孩子们追赶打闹着,笑声在整个柳家村上空回荡。
大锅里煮着的猪肉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咱这猪肉可真香啊!”有人忍不住感叹。
“那是,今年这猪养得肥,肉能不好嘛!”
妇人们一边切着菜,一边闲聊着,笑声不断。
“大家加把劲,一会儿就能开饭啦!”掌勺的刘大爷高声喊道。
这么些年了,哪怕家家户户都不是差钱的主儿,但每当这种聚餐的时候,他们还是习惯村里的刘大爷,方婆婆他们亲手做的席面。
也许不及酒楼大厨那般精致,但大家就是觉得这样的饭菜才够香。
临近午时,旭哥儿他们跑回来喊她们去吃饭。
几姐妹到的时候,正逢上菜。
一道道美味的菜肴端上了桌。有红烧肉、回锅肉、梅菜扣肉,还有各种大棚种出来的新鲜的蔬菜,满满当当摆了好几十桌。
端菜的都是柳成韬他们带头的村里的大小伙子们。
这些平日里的秀才、童生、东家,一个个都系着围裙,当起了“柳家村大饭店”的小二。
反倒是姑娘们,啧啧,居然都在坐着等开饭。
柳絮对于村里有这般“觉悟”很是喜闻乐见。
“开饭咯!”随着最后一道菜上桌,老村长一声吆喝,大家纷纷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长大伯,您不讲两句?”有人起哄道。
“是啊,大阿爷,快,说两句!”
柳大海被这群老小子小小子们逗得脸上的皱纹都增加了几条。
“老头子可没你们这些小子们有学问,那就简单说两句,你们可别笑话!”
“您说,咱们都听着!”
“谁敢笑话你,等东来回来全部拉去军营改造!”
“对,拉去改造!”
如今的柳家村可是有四百多人,大家一起起哄,声音传出老远,连卧牛丘下的家属院都能听见。
柳絮几人坐的那桌,不出意外,就是他们八个人。
刘福康带头跟着起哄着。
柳大海伸出左手往下压了压,底下顿时寂静无声了。
他举起酒杯,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如今,咱们柳家虽然依旧待在这村子里,但在这永顺州,咱们柳家也算的上是个大家族了。而我们有如今这一切,虽然有大家的努力,但我们更应该感谢一个人。”
说着,柳大海看向柳絮这一桌,确切的说是看着柳絮,“絮丫头,咱们能有今天,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是你带着柳家从最穷的村子变成的最富有的村子。也是你让我们柳家从此能在史书上留名!”
“咱们大伙一起敬絮丫头,敬咱们的福宁县主一杯!”
“敬咱们福宁县主!”
“敬咱们福宁县主!”
声音很齐,气势很足,柳家村上方的天儿都快被掀翻了。
柳絮怎么都没想到,这火怎么着就烧到自己这里了。
要知道这聚餐除了去年,最近几乎年年都办,怎么着今年就突然这样了。
“表妹,快啊,大家都看着你呢!”
“絮儿,别害羞,快!”
若说皓哥儿是个活宝,刘福康就是个大活宝。全桌就他闹得最厉害。
柳絮无奈的笑了笑,随即端起手中的酒杯,气成丹田,“诸位阿爷阿奶,叔伯婶子,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们,絮儿多谢大家抬举,但絮儿愧不敢当。咱们能有今天,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原因。”
“柳家村有今天,最最重要的,是咱们足够齐心,絮儿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咱们柳家村,咱们柳家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话落,柳絮先干为敬。
“好!好!”
“絮丫头说的好!”
“咱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气氛热烈非凡。
村里都是自家人,也没有什么男女分席之说,徐若兰这一桌,坐的都是柳絮至亲之人。
看着柳絮受族里这般爱戴,他们打心底觉得高兴。
就连当初嫌弃柳絮嫌弃的要死的章老婆子,脸上的皱纹也深了不少。
随着柳东来一家身份越来越高,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老婆子无比庆幸当初自己听了丈夫的话。
柳东城倒是没有和他们坐在一起,虽然如今弟弟一家和自己已经生疏,但他已经很知足了。
且不说如今柳东来和柳絮如今的身份,就是当初,若是自家弟弟一家和他们计较,踩死他们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可最终柳絮却顾念着亲情,只选择处置了罪魁祸首柳成铭母子,还让他们父子三人回到了村里。
他不否认,最初的时候,他心底还是有些许怨恨的。
但随着时间流转,看着女儿如今嫁的好,小儿子也变成一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他心中只剩下了愧疚和感激。
至于发妻和长子……他偶尔也会想起,只是不知道为何他们的面容在他心中已经渐渐模糊了。
柳东城的脸上带着平淡又真实的笑意,看上去尽是比早些年更多了几分读书人的书卷气息。
紧接着,村长又说了几句,大家这才开始尽情享受这丰盛的宴席。
孩子们在桌间穿梭,大人们互相敬酒,笑声、谈话声交织在一起。
农村里吃宴席,那没个一两个时辰也散不了的。
柳絮他们在桌上也待了大半个时辰,直到有不少人开始离桌了,他们才相携离开,去了他们的老根据地。
而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却还在继续,甚至有两桌居然吃到了晚饭开席。
离席后,八个各有风华的少年少女缓缓朝着北林坡而去。
这是他们从小的根据地。
虽然他们如今各自都不缺钱,但却没有一人提出要把这里改建了。
因为,这里承载了他们太多的回忆。
站在那座他们亲手搭建,样子不甚美观的草亭子下面,几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