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更近了。
就在南玥军队距离这边只有百丈,在柳东来二人以为这次又要失败时,“轰隆”一声,桐城的城门终于被炸出了一个大洞。
二人见此均是一喜,手中的长刀长枪似乎更有力气了。
他们高兴了,但安南王此时却面如死灰。
他怎么也没想到,南玥最坚固的一道防线,竟然就这么被攻破了。
“王爷,城门已破,我们……”身旁的将领面露惊慌,话还未说完,便被安南王怒声打断:“给我顶住!”
东盛只有六十万兵马,他们可是有八十万,他们一定可以的......
然而,他却忘记了,人马再多又如何,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战场可不是在城外。
杨荣带着东盛的将士们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各个士气高昂,不畏生死。
反观南玥,那位老将军好不容易激励起来的士气,随着城门被破一下子就消散了不少。
士兵们开始出现退缩和畏惧的情绪,动作也变得迟缓起来。
东盛军的攻势愈发猛烈,南玥军节节败退。
“不许退!谁退本王杀谁!”安南王怒喝道,挥舞着手中的剑,试图阻止士兵的后退。
但恐慌的情绪在军中迅速蔓延,已经无法遏制。
一些士兵甚至丢弃了武器,转身逃跑。
“混账!”安南王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
即使败局已定,可他还在奋力抵抗,即使身上已多处负伤,也不肯放弃。
就在这时,萧恺一个刁钻的动作,长枪划过他的腰腹。
他身形一晃,险些跌倒。
“王爷!”亲卫们想要扶住他,却被他一把推开。
“不许退!给本王杀!”他怒吼着,声音却显得如此无力。
与此同时,柳东来也和那位老将军对上了。
两人都是用刀之人,你来我往,杀的难舍难分。
叶骁兄弟俩带着亲卫护在不远处,抵挡阻杀蜂拥过来地南玥的士兵。
东盛军势如破竹,南玥军节节败退。
城中百姓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安南王,今日便是你的末日!”萧恺大喝一声,长枪扫向安南王。
安南王强提一口气,举剑相迎。
但他终究是伤势过重,几个回合下来,便被萧恺一脚踹倒在地。
“绑了!”他一声令下,士兵们一拥而上。
安南王怒目圆睁,眼中满是不甘:“本王不服!东盛小儿,你们使诈!”
萧恺冷笑一声:“兵不厌诈,更何况,那些本就是事实!安南王,你们南家作恶多端,今时今日皆是你们咎由自取!”
若非他们一再挑衅,甚至丧尽天良传播天花,他们也不会遭来这灭顶之灾。
安南王自知败局已定,眼中有颓废和后悔。
是啊,若是他当初拦住衡儿,是不是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只是随即他又摇摇头,他这个侄儿是他和皇兄一起教养的,明里温文尔雅,实则执拗、记仇……明明以前不是这样的……
他环视四周,看着混乱不堪的战场和士气崩溃的南玥军,惨然一笑,大声说道:“我安南王一生征战,从未想过会有如此惨败。如今老祖基业将毁,唯有以死谢罪!”
说着,他将佩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王爷!不可啊!”身旁的亲卫惊呼道。
然而,安南王心意已决,手起剑落,自刎当场,鲜血四溅。
那位老将军见安南王已死,满脸悲戚,老泪纵横。
他颤抖着说道:“吾等有负皇恩,未能守住桐城,无颜苟活于世。”
言罢,他缓缓抽出腰间的长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谢罪。
南玥军见主将皆亡,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快跑啊!”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原本还在抵抗的南玥军也丢盔弃甲,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南翊衡在亲兵的护卫下,趁乱带着心腹和残兵逃离了桐城。
桐城外三十里处,南翊衡回头望着硝烟弥漫的桐城,咬牙切齿地说道:“东盛,你们该死!”
东盛军迅速掌控了桐城局势。
安南王虽然也是天花事件的知情者,但他到底不是主谋,且这人明知是败局却宁死不退,倒是条汉子。杨荣做主将他与那位将军收殓了。
直到最后清理战场时,他们才发现南翊衡跑了!
萧恺想去追堵,胡铭阻止了。
“穷寇莫追,先安抚城内百姓。”
城中有半数百姓没有离开,偷偷躲在门内朝外查看。
东盛士兵开始全城搜捕南玥残兵,但对于百姓,却还算和善。
最终南玥士兵战死和俘虏加起来近四十万。
虽然搜捕逃兵后,东盛便没再扰民,但南玥百姓还是没人敢出来,
最终胡铭提议将安抚百姓的重任交给云州和梧州的新兵。
对此,大家都表示可行。
这些人倒也没辜负大家的信任,直接将人挨家挨户的请出来。
桐城各条街上,都有一个地方被新兵们征用了。
他们将南翊衡等人的罪状以及东盛如何救他们于水火,如何善待他们的事情用南玥话说给他们听。
“南家如此对待我们老百姓,还有什么资格做我们的君主。”
“东盛第一次占领云州时,我们也同你们一样……”
要不说杨荣有先见之明呢!这批人留下,在这次战役的胜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先前那些纸条内容也,也随着离开的桐城百姓,迅速传遍了南玥各地。
这也为之后东盛攻打其他城池时减少了不少阻力。
占领桐城后,军队在此又停留了一个月。
休整的同时,也是等待朝廷安排的官员前来接手,更是为了将士们弄过个好年。
也是这一个月中,桐城的百姓们真正的体会到了东盛军营的纪律严明,以及东盛官员的爱民如子。
这些将军会陪着士兵一起帮忙修缮房屋,也会跟大伙一起蹲在路边吃饭,聊的热火朝天。
和之前他们南玥的将士大有不同。
城中慢慢地恢复了生机,虽然不及此前繁荣,但街上的店铺已经开始营业了。
铜钱或许不好用,但金银是通货啊。
将士们也会拿上军饷去给家里人买些用得上的物件儿,再请信差们帮忙带回去。
而这其中,买的最多的就是柳东来和胡铭了。
胡铭的准备了两份,一份给家里,一份给柳絮的。
家中那份总算可以正大光明的送回去了,老将军告诉信差地址时,一双眼睛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