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彦庭是想的很好,但是显然别人是不会给他时间了。

刚刚进入冬季,情报司就传来了报告,晋军在一千车一千车地往草原上送粮草。

看来主攻方向是确定了。

毕竟有鞑靼人参与,骑兵肯定是主选,那就要未雨绸缪准备粮草了。

否则骑兵主打的是快速突击,后面粮草跟不上那就太拖后腿了。

大军来袭,虽然还不清楚具体的计划,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兵力需要调整,二十万近卫军悄悄北上,其中约九万多骑兵,所以粮草也不是个小数字。

不过因为营州一带大雪封路了,所以现在全部堆积在了平州沿线。

分配给征南军的一个铁骑旅也调到了近卫军,序列,使得近卫军铁骑达到了四个旅,一万人。

现在淮南地区的征南军有六个步兵军,十二万人,加上李秀庆一个骑兵军,两万人,防守足够了。

而且为了这一仗,王彦庭把周德威和李嗣源加强给了王彦章,把李神福调到了近卫军,一个换两个,王彦章不吃亏。王彦庭知道,这一仗规模是燕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仗,如此规模的战争必然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想要瞒过对方的细作是不可能的。

所谓保密,无非就是能晚一点就拖晚一点而已。

李克用一定也是这样的想法,他是要赌朱温能不能给燕军足够的压力,拖住王彦庭的后方。

然后正面堂堂正正地击败燕军。

就在这样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中,王彦庭还找几个宰相分别聊了自己的政治架构。

结果没有意外地获得了支持。

本来自己手里一点权力就像讨饭来的一样,靠皇帝施舍才能得到,结果现在彻底变成自己的了,而且还不需要自己努力,有王彦庭帮你搞定,这个谁不愿意?

既然这样,王彦庭也就彻底放手了。

大概的框架他早就已经给了李振他们,接下来就是让这群宰相和李振、韩延徽他们处理好了。

把内容丰富了,细节全部落实下来,形成正式的文件给王彦庭审批。

他自己带着亲卫,顶风冒雪直奔营州。

这一仗,他要抵近谋划,争取一战定天下。

虽然现在上战场是不可能了,就是他想上,手下也会提出异议。

但是抓住第一手情报,谋划一下不过分吧。

人这玩意儿就是这么奇怪,王彦庭还记得第一次上战场那种紧张呢。

结果现在不让他上战场了,就像后世所有的退休老人一样,颇为不适应,浑身都在想打仗。

过了年,刚刚进入三月份,更多的情报被反馈了过来。

趁着中原地区开春时间早,梁军也开始向东线不停调拨人马和粮草,看来是准备进攻了。

收到情报的燕军高层和幕僚立刻进行了分析,立刻做出应对,通知镇北军和征南军进入了战备。

倒是征西军那边估计这一次没有大战了。

燕军判断,这个应该是梁军忌惮燕军从徐州、冀州方向发动进攻,所以索性把进攻方向选择在了东线,以攻代守。

毕竟相比较下来,燕军在东线的兵力比西线的征西军要多好几倍。

如果是征西军进攻自己侧背,好歹还能挡住,但是东线真的压力太大,所以只有选择进攻了。

不得不说,这个选择确实是正确的。

征西军也不敢再梁军背后大举进攻,毕竟还有一个蜀王在虎视眈眈呢。

好在准备工作是已经做好的,不过就是过程可能麻烦一点。

以燕军的兵力,徐州、冀州一线也只能选择防御战略了,先挨一顿打,挺过去再说。

到了三月底,大战的氛围已经弥漫的到处都是了。

几个镇接壤的城池里,到处都是士兵在准备防御的物资,一点点搬上城头。

有条件的百姓已经在官府的劝说下,往后面的城池迁徙。没有条件的,也开始从城外往城内收缩,坚壁清野。

也有准备进攻的部队,在城外扎下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帐篷。

从官府到百姓,都知道,又要打仗了。

四月初九,晋军在太原府誓师,晋王李克用拜二十一岁的儿子李存勖为主将,义子李嗣昭、李嗣本为副将,起兵十五万,讨伐燕军。

不过讨伐的檄文上,晋军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鞑靼部落,联合外族进攻本族,怎么看都有些吃里扒外,一向要脸的李克用说谎了。

偏偏,燕军立刻反击,通过报纸昭告天下,李克用勾结鞑靼人,侵犯安东镇地界,燕军准备奋起反击。

消息一出,全国民怨沸腾,纷纷指责李克用不愧是外族人,专干这种出卖大唐的事。

再次见识了报纸的威力的李克用暴跳如雷,深感王彦庭的阴险狡诈。

不过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噩耗接踵而来。

云州城外晋军的临时粮仓被燕军铁骑突袭,又烧又抢,损失粮草30万石。

粮草为什么会在云州城外,还堆到了长城外侧,主要就是太多了。

晋军主动要求鞑靼人合作,自然很多条件是需要晋军提供的。

在粮草这一块,鞑靼人主要就是牛羊,但是战马的精饲料还有鞑靼十万精兵偶然也要吃点粮食,就需要晋军准备了。

不过晋军也耍了个心机,毕竟鞑靼人所在地太远,在鄂尔浑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附近,不可能送过去再拉回来,所以一律就屯放在晋军和梁军边界上,如果你毁约不来了,那粮草也不会喂了狗。

因此晋军一个冬天都在运输粮草,基本都放在了云州。

问题是实在是太多了,城里每个角落都放满了粮食,慢慢就放到了城外,最后直接放到了长城以外。

粮官也很无奈,不过反正最后大部分是鞑靼人用的,放在城外也没有什么。

谁都没有想到保障二十多万军队的粮草会这么多,一个云州都放不下,最后被逼城外堆放了。

李克用很生气,他知道王彦庭打仗套路多,但没有想到这一回是完全不讲套路。

在晋军将领的思想里,大军要来打你,你不得乖乖在家防御吗?

没想到王彦庭完全不按套路走,主动来偷袭。

我特么大军还没有出动,你倒是打上门来了,晋军表示这很王彦庭。

好在损失不算太大,就算吃个小亏吧。

不过晋军把这次袭击简单联想为燕军先发制人的骚扰那就大错特错了。

王彦庭打仗从来喜欢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的,对于被动挨打这件事完全是深恶痛绝。

既然你鞑靼人要掺和进来,那就要做好挨打的准备。

很快,云州北面的鞑靼部落首先遭到了燕军骑兵的袭击,一整个一整个部落被夷为平地。

鞑靼诸部落中,最靠南的敌烈部落第一个被重创,首领远遁西北。

不过临走之前,他还是派出了三百骑兵,向云州的晋军求援。

鞑靼人打仗没有中原人严谨,也不怎么重视保密,毕竟大家都是中原人眼中的野蛮人,也不担心有人会背叛祖宗,通风报信。

敌烈部落早就接到通知,就地等待鞑靼主力大军,联合晋军一起进攻营州。

所以,遭到燕军袭击后,敌烈部落就只有两个选择,向自己部落首领或者是盟军求援。

既然这样,那一个是向北2000里求援鞑靼首领,一个是往南400里求援晋军,谁都会做这道算术题。

云州守将接到报告,不敢大意,立刻八百里加急送往太原府。

半道上,迎面就遇到了准备到云州以北的草原上会合鞑靼大军的晋军。

接到急报的李存勖和两个副将也一样不敢怠慢,对于这样的变化他们觉得自己年轻,有点把握不住,为了节约时间,三员大将直接就是一人双马,基本太原府找李克用请示。

看到三人回来,李克用都有些傻,这么快吗?打完了?还是不打了?

等到了解情况后,李克用也震惊了。

情报上写的很清楚,四万燕军骑兵兵分几路,在草原上绞杀鞑靼部落。

所以,这又是当年王彦庭打击契丹部落的重演?

燕军又是派出了一支偏师,准备把鞑靼人的后方打瘫痪了为止?

李克用来回踱步,他太了解鞑靼那帮孙子了,就是墙头草,惯于见风使舵,如果燕军真的把鞑靼人打怕了,那很可能就变成和燕军结盟来打晋军了。

这特么的就太扯淡了。

现今之计,只有先联合鞑靼人把燕军骑兵赶出去,才能稳住局面。

思虑再三,李克用命令李嗣昭、李嗣本立刻带领五万骑兵北上,快马加鞭去和鞑靼南下的大军会合,一起驱逐燕军。

又怕自己这一头被偷袭,他决定亲自带着李存勖,率领十万步兵进驻云州,防止燕军玩一个调虎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