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这种东西有人信么?
华夏历史就是重复被推翻的一部历史。
天命这种东西通常老百姓是不信的。
但为什么上面却总是拿天命来说事呢?
不光是他们要把自己树立成正统,更要愚民,疲民,困民。
咱们现在读书都是走的正常思考路线。
从小就有人说,一个朝代更替,肯定是出了昏庸的皇帝或者收到外地入侵等等,但这些都是理由而并不是根本。
一个昏庸的皇帝,其实也很难让一个制度完善的国家轰然倒塌。
更多的人把古代王朝过不去三百年这个坎,赖到土地兼并身上,其实也都是扯淡。
一个王朝的灭亡和土地兼并没有任何关系。
咱们解放战争后,曾经统计过,在咱们国内最大的地主拥有土地数量还没有达到上万顷,拥有几百上千顷土地的大地主其实也并不多。
汉武帝元封四年,关中流民二百万,无户籍者四十万。
汉武帝这次流民大潮是我国史书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流民大潮。
为什么会出流民潮呢?
很多人说,地方豪强暴戾盘剥百姓,也有人说连年干旱,还有人说人多地少,土地兼并的厉害,老百姓都没有土地了。
这些都是上面写历史的说辞罢了。
真实的情况是,朝廷的赋税太重,农民承担不了沉重的赋税所以携家带口的逃亡。
如果按照很多人的说法,到王朝后期,土地越来越稀缺,兼并越来越严重,那应该王朝的后期土地的价钱越来越贵才对。
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
王朝的后期土地的价钱越来越便宜,甚至分文不值。
明末王夫之就说,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
至欲以地白付人儿莫可推。
意思是老百姓把拥有天地当成灾祸,我把土地送人都没人要。
那为什么把土地白给还没人要呢?
就是因为朝廷税太重,与民争利的结果。
老百姓除了税,还有徭役,还有兵役,还有乱七八糟的各种捐。
谁拥有这块土地,那就完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你就来吧。
所以这块地就成了累赘,甚至不止是累赘,是要了自己的命了。
尤其是雍正以后,人头税打在土地里,弄出什么摊丁入亩以后。
我不管怎么收,就跟这块地要钱,这就导致土地每年缴纳的税那是越来越重,老百姓实在没办法只能逃亡。
那为什么那时候的难民都往东北跑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东北,官府对地方掌控力弱,地方土匪是霸王,那些地方大员甚至要看这些土匪脸色。
老百姓自己偷偷种点地不用交税,让老百姓有口饭吃,所以都往东北跑。
张宗昌自然也是从山东这边过来的。
那个时代山东是大省,地方呢也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所以这税那是一分你也别想省。
特别是后期,大清屡次战败,对下面的叛剥加剧。
这就导致大量山东人,宁可地我不要了,也要往东北跑。
“看到了吧,咱们这海城如今都是机械化耕作,我们没有一分钱农业税,土地都是国家的,也是集体的,一个村子他们想怎么种地就怎么种,咱们县城还给种子,化肥,农用机械的各种铺贴,他们收获了也都归集体,他们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张宗昌看着那一望无际的田野,蹲下来抓一把泥土,眼泪掉了下来。
他还记得当初自己为什么背井离乡,离开山东老家,不就是那点税么,太重。。。太重了。
在想到自己一个村子被逼死的那些同族。。。
“范大人,这满清早就应该滚蛋,像你这样的青天大老爷,真是咱们百姓的活菩萨。。。”
“诶。。。让人人都能吃得饱,人人都能吃的好,是咱们工党明确施政方针,当然了,现在我们经验还不足,也一直培养这方面经验,早晚我们总结出一套可行办法,将来在全国推广。”
彪哥没说的是,是各种税务没了。
但工业农业这个剪刀差还在,而且更加恐怖,而且他从现代每天都带回来大量粮食。
导致,现在不光是海城,就连整个辽宁,这粮价都不值钱。
可以说有的是,别说人人都能吃饱了。
现在几乎每个村子,每个大队上的粮食多的都发愁。
那些老百姓看着是高兴,但也更闹心。
随着土地的改良,化肥和机械化的推广,更是得到优良粮种的无限量供应,这就导致,估计今年,明年,大后年,整个辽宁的粮食产量的多翻好几个翻。
如今很多村子都开始自救了,开始生产各种烧酒,爆米花,各种副食,甚至拿来搞养殖。
没办法粮食实在吃不完,吃不完啊。。。
带着他进到一个村子里,看到孩子们都穿着没有补丁的衣服背着书包正往家走,嘴中还唱着歌曲。
“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从怀里掏出一把水果糖,丢到这帮孩子面前。
只见这些孩子疯了一样开始疯抢,嘴中还不断说道。
“范大人。。。范大人。。。你就是我们的红太阳。。。范大人来了。。。”
孩子们的吵闹直接惊动了整个村子的老百姓,他们一个个放下手中伙计,小跑来到村口,看到范大人,所有人顿时跪下,那眼泪哗哗直流。
还有一些十多岁,二十左右岁小年轻,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拿出一个个小本子,挥舞着。
“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打倒封建。。。。。”
“扎根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好么,彪哥决定以后他再也不来这个什么破农村了。
这弄的死处,太吓人,抓住自己那都不带放手的,这都啥玩意啊。
张宗昌哪里见过这架势,面对眼前的一幕直接惊呆了。
别说他惊呆了。
就包括现在的彪哥也。。。。
“诶。。诶。。。老陈,你管管,你管管。。。”
陈书记赶紧派人上前,拉开几个抱着彪哥大腿哭的泣不成声的老百姓,这才让他从人潮中解脱出来。
这时候,村长,村支书终于从人群中走出来,那是一脸激动,眼圈也都早红了。
面对这两位加起来一百多岁老头。
彪哥内心无比波澜,卧槽。。。就他们也哭了?
这也太扯了把,这陈书记跟孙局长,的弄的多狠,把这帮人弄成这个样。
“范。。。范大人。。。您来啦。。。我们天天盼,时时刻刻都盼着你能来,没想到你真来了。”
“啊。。啊。。老人家,我就是带着朋友过来看看。。。”
“走。。走,去村部坐坐。。。”
“诶。。。”
老村长转身,“你们都让让,一点都不懂礼数,范大人来了咱们的先让他进村是不。。。”
还行,这老村长挺有威信的,几句话这些老百姓不哭了,把路也给让开,这才让这一群人安全进到村里面。
走过一间间新盖起来的瓦房,彪哥点点头。
“不错啊,这村挺富裕的啊,这都住上三间大瓦房了吧?”
村长拿着老烟枪,笑着点头说道。
“这都亏了村支书,是他贯彻了县里面的思想,让老百姓先富起来,所以,村委会带头贷款给自己房子,都贷款更新了,所以到现在,挨家挨户也都贷款盖上了大瓦房。。。。这还的谢谢县领导对咱们的关心,没有他,咱们思想永远都不会进步。”
“啊。。。那也行,你们这都贷款多钱,贷款多少年?”
村长一本正经的说道。
“我们村委首先贷款了三千五百大洋作为新农村建设资金,我们算了下,农忙时候种地,平时我们去县里面打工,大概二十多年就能还完这笔钱。”
“嗯。。。提前消费,提前享受,提前进入现代化,不错,你们村的思想十分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