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说王正阳满肚子不乐意,但奈何面前不止官家这一位,还有一位举世闻名的大儒,况且看这样子,这位大儒也被官家说动了,不然官家也不会让他在此。

“臣遵旨。”

王正阳深深看了一眼赵楷没有一但推辞或者讨价还价的答应了下来。

反而这还让赵楷有些不适应,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王正阳,发现王正阳的眼神不经意的瞥向一旁如同老松入定一般的杨时,赵楷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嘴角忍不住的上扬了起来,原来这老东西也有怕的人啊。

但想到关于新学府还有诸多事务未曾定下来,赵楷也没了调侃王正阳的念头,对着王正阳摆了摆手道。

“行了,今日朕留你就为了这件事,既然行得通了,那就这样吧,最迟月中动工,你提前把所需钱财准备好,到时候配合工部尽快动工。”

“臣明白。”

王正阳看了一眼赵楷,眼神中多了几分的幽怨。

这狗皇帝真不是个东西,自己快活完了,立马拔出来有什么区别?

“臣告退。”

赵楷可不知道王正阳这个小老头这短短一会脑中想了这么多龌龊之事,他此刻全副精力都放在了新学府的规划上了,对着孙尽忠摆了摆手道。

“孙尽忠,你去送送王尚书。”

“内臣遵旨。”

孙尽忠点了点头,快步来到了王正阳的身边,微微笑着说道,“王尚书请吧。”

“有劳了。”

王正阳点了点头,跟着孙尽忠离开了大殿,待到两人出了大殿,王正阳顿时忍不住了,当即便看向孙尽忠开口询问道。

“孙内侍,你可知道官家为何突然要将新学从太学中分出来?新学不是在太学好好的么,怎么就突然分出来了呢?”

孙尽忠抬起头看了一眼王正阳,犹豫了片刻后开口说道,“回王尚书,我也不知道,前几日官家突然召见杨祭酒,谈论了新学的事情,这才提及了新学分庭之事,至于其他我实在是不知。”

孙尽忠这话倒没有说假,当日召见杨时确是赵楷一时之意,不过这个一时之意却放在赵楷心上许久了,之前一直被战事和宗亲的事情纠缠,没有时间解决,那日刚好空闲下来,赵楷便召见了杨时。

王正阳微微颔首,眼神中露出一丝的凝重,他并不怀疑孙尽忠的话,但他总觉得今日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新学诞生在太学,虽然被太学博士和学士一直看不上,但有着官家大力支持和内阁何粟,新学还是有几分影响力的,前些日子内阁大学士何粟才整改过了太学,据说接连免了好几位故意干扰新学的学士,重整了新学。

结果这才没过几日官家就把新学从中分离了出来,这不得不让人多想,原本新学在太学,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多个学子,可一旦独立出来独立成学府,那必然会扩充学子,一百?两百?千人?都有可能。

王正阳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个猜测,那就是官家要大范围推行新政了,想到这里王正阳的脸色越发的凝重了起来,心中也顿时焦急了起来。

他脚下的步子也不由得加快了起来,一时之间竟然甩开了孙尽忠数十步,见此情景孙尽忠也没有多问什么,连忙追了上去,将王正阳送至宫门口,这才转身朝着大殿而去。

此刻偏殿内气氛确实格外得轻松,杨时端着茶盏轻抿了一口,而后看了一眼这位官家,思索了片刻后说道。

“官家意思,臣明白,官家是想要建立起一座类似于古齐的稷下学宫,可若是如此,恐怕会引得天下士子不满。”

赵楷深深看了一眼杨时,他本以为这位大儒是个顽固,没想到他竟然能接受自己的理念,这着实让他有些惊讶。

本来他都做好了忽悠一番这位大儒的准备,没想到这位大儒完全没有反对,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开始分析起这座学宫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是如此,古齐稷下学宫乃是我汉人百家学术争鸣的园地,几乎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更是诞生不少学术着作,但自打儒学盛行之后,百家几乎凋零,但国家之发展,光靠儒学是不够的,必须百家争鸣。”

“若是说儒学是国之根基,那么百家之学便是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方能使国家坚固高大起来。就拿兵家来说,历朝历代都离不开兵家,以往之朝代,兵家鼎盛,但到了我朝,重文轻武,兵家几乎被打压殆尽,可儒家能领兵打仗吗?”

杨时微微摇头。

“儒生治理国家乃是一绝,虽然其中偶有像李纲这般两者兼顾之人,可这终究是少数,如今我大宋四周强敌环绕,往后数十年战争都会不断,若是继续下去,大宋再无可用之将。”

“所以官家一登基,便解放武者地位,提高武者地位,便是想要让大宋将才重新云集起来?”

“正是,但收效甚微,我朝重文轻武久矣,虽朕有心,但根深蒂固非一日可解,从军者虽多,可为将者少,杨卿也不是不知道,我朝将门多少子嗣后裔如今学了儒,如今还在坚持武者立身的将门寥寥无几。”

“此举,乃是为大宋盛世奠定根基,前朝贞观、开元无一例外都是以强大军队以及云集帅才为支撑,大宋若是想要真正强盛起来,兵家必须发展。”

“臣明白。”杨时脸上露出一丝的苦涩,今日官家所言,与他平生所学可以说是完全背道而驰,在他心中儒学乃是天下之一学,更是百家之首。

但从本朝之经历来看,重文轻武确实不行,大宋就犹如一个病秧子一般,空有财富,却无保护财富的强壮身体。

“所以朕才决定创办新学府,百家争鸣,同时也为了激活大宋儒学这坛死水。”

赵楷自然知道今日这番话对杨时的冲击力很大,但想要将新学府创办下来,那么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坐镇,不然必然会受天下士子所攻。

虽然赵楷对此并不在意,但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赵楷创办新学府的目的,既然如此,那便找一位能让他们把不满咽下去的人坐镇。

而赵楷选中的便是这位如今大宋最为德高望重的大儒,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