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城中,吴殿之上,孙权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一众臣子。
张昭、庞统、周瑜、鲁肃、顾雍、陆绩、潘濬等人皆神色肃穆,他们深知此次商议的北伐事宜关系重大。
太子孙登赫然在列,他第一次参加规格这么高的会议。
孙权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
“今中原百姓渴望天下一统,北伐呼声日高。”
“诸位爱卿,且谈谈对北伐之事的看法。”
张昭微微拱手,上前一步道:
“陛下,臣以为北伐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如今可施行仁政,大力发展生产。”
“我们占据中原富庶之地,若能进一步提升国力,以逸待劳,敌军将不攻自破。”
“那邺城虽有魏王曹丕坐镇,但他养着四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巨大。”
“我们只需稳步发展,便可一步步拖垮邺城。待时机成熟,再行北伐,必能一举成功。”
顾雍轻抚胡须,微微点头道:
“张公所言有理,如今虽民心所向,但战争并非仅凭一时之勇。”
“我们需从长计议,发展经济,充实国力,为日后的大战做好充分准备。”
孙登英姿勃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父亲,儿臣以为张公之策可行。”
“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当加强军事训练,时刻关注邺城动态。”
“一旦时机出现,便可迅速出击。”
潘濬点了点头,也赞同道:
“陛下,我们可一边施行仁政,发展生产,一边与各方势力保持联系,孤立邺城。”
“如此,北伐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孙权听着众臣子的建议,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微微抬头道: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北伐之事关乎国家命运,不可听天由命。”
宫殿之中,气氛一时凝重起来。
庞统站出一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他慷慨陈词道:
“陛下,如今民心所向,正是北伐的绝佳时机。”
“应当趁势起兵,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拿下北方。”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错过此时,恐日后再难有此等良机。”
周瑜微微颔首,他那俊朗的面容上满是英气与自信:
“陛下,士元所言极是,如今我方士气正盛。”
“而北方虽有曹丕坐镇,但他面临诸多问题,如四十万大军的消耗、冀州蝗灾之后的困境等。”
“我们若此时出兵,以我吴国精锐之师,定能如破竹之势,迅速攻占北方。”
鲁肃也上前一步,神色郑重地道:
“陛下,臣亦赞成此时北伐。”
“北方百姓对我东吴之仁政已有耳闻,若我军北上,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且我吴军水师天下无敌,可沿水路迅速进军邺城,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孙权听着重臣们的话语,陷入了沉思。
一方面,张昭主张施行仁政,发展生产,一步步拖垮邺城,此策稳妥。
而另一方面,庞统、周瑜和鲁肃主张趁势北伐,以雷霆之势夺取北方,此策激进但也充满诱惑。
孙权缓缓起身,踱步于殿中,众人的目光紧紧跟随。
良久,孙权停下脚步,沉声道:
“北伐之事,关乎天下之命运,不可草率决定。”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容朕再思量思量。”
宫殿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在等待着孙权的最终决策。
而天下苍生的未来,也在这决策之中充满了变数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