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徐书记连这都知道!
从突然大张旗鼓的由省委组织部对全省的基层支部书记进行统一的轮训,再到今天书记突然问起基层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情况,李达康就知道书记是要下一盘大棋。
能做到省委书记的秘书,又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县委书记,李达康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是碌碌无为之辈。
书记想知道什么,自己就汇报什么。
李达康干脆放开来说了。
“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这种现象肯定有,而且很普遍!这里面又有多少成为黑恶势力的谁也说不清楚。
能当上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在农村都不是一般人,基本上都是村里面兄弟多、家族势力强或者财力雄厚的,也正因为如此,其他人也根本很少能够染指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这样久而久之,强者恒强。
而且现在还有一种趋势,这些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因为有信息差,也懂得提前布局,他们的孩子也通过考公甚至嫁人等方式,逐步进入到县、乡镇二级体制内,关系网越来越错综复杂,越久越尾大不掉!”
李达康不但十分尖锐地提出了基层两委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他的担忧。
“这........不是瞎胡闹吗?”
李华文忍不住说。
李华文一直在组织部门,对基层多少有些脱节,作为省委组织部部长,对处级以上干部的政治生态比较了解,对乡镇,特别是村委会这一级,了解的确实不多。
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的问题他也知道一些,但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
“李部长,这种现象不但存在,而且愈演愈烈。这些年,我们不是没采取过措施,可收效甚微。想从外部派干部去任职,可外来的和尚念不好本地的经,根本干不长久。本地选举呢,又很难摆脱家族势力和财力的影响。”
李达康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眼中也是无奈:“虽说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但在当下的现实里,它确实有存在的土壤。农村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家族势力盘根错节,选举时,村民往往更倾向于选自己家族的人。那些家族兄弟多、势力强的,自然更容易上位。我们明知这是个问题,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破解之道,实在是棘手啊。 村两委是农村村民的自治组织,是通过换选产生的,我们县委也不能直接干涉不是?还有,话又说回来了,村里面的事,别看着鸡毛蒜皮,没有个强势点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工作还就开展不了!”
李华文听了有些无语。
不要说村里了,省委组织部已经意识到,连县里面也逐渐形成了和刚刚李达康说的村里面类似的情况。
在基层治理的大棋盘上,村与县的政治生态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村两委被家族势力和财力左右,而县一级同样不能幸免。
在县里,宗族势力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历史维度看,不少县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家族聚居现象源远流长,数代人繁衍,形成了庞大的宗族体系,这为宗族势力在政治领域渗透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一些家族凭借早期积累的财富和人脉,迅速崛起,开始涉足地方事务。在官员选拔和任用过程中,宗族内部成员相互举荐、扶持,逐渐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在干部选拔任用层面,由于部分地区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宗族势力强大的家族得以将自己人安插到关键岗位。这些人在任职后,又进一步利用手中权力为宗族谋利,优先为家族成员提供资源和机会,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比如在一些重大项目招标中,某些家族企业凭借背后的宗族势力,轻松中标,挤压了其他合法经营者的生存空间
社会层面,传统的宗族观念在县城依旧深入人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根深蒂固。在面对利益分配和政治选择时,往往倾向于支持本宗族成员,这种思想意识层面的影响,使得宗族势力得以在悄无声息中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让公平公正的执政环境受到极大挑战,与村里面的情况一样,成为基层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顽疾。
而且更为棘手的是,一些县城存在着一个或者数个庞大的宗族势力..........
“达康同志,那照你这么说的话,接下来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基层换选开始全面展开了,这里边肯定存在着贿选的问题,对吗?”
徐雨萌的问题简明扼要。
把李达康给问愣住了。
他犹豫了一下说:“........ 书记,恕我直言,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因为在有些村子里,不仅仅只存在着一个宗族势力,有两个甚至更多,这时候谁都希望自己家族的人能够上去,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贿选,甚至打斗都会发生,但.......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没有村民检举,乡镇一级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李达康回答完,心里还是忍不住感慨了一下:书记的问题确实犀利!
她对农村的了解一点不比自己差。
由于没有喝酒,饭吃的很快,聊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饭饱喝足,正好聊天,就当是消食了。
其间,方晓晓悄悄出去了一趟,把账给结了。
“除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被宗族势力把持,现在农村的党员构成怎么样?年轻人入党的积极性高吗?
徐雨萌又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今天的问题都不太好回答。
幸好,书记定了调调。
实话实说。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那就好多了。
至少不用揣摩领导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