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4章 难如登天!

李二给老朱的主意做出了评价。

想法是好的,听起来也有成功的机会。

可若是不能成功,代价太大!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没人敢直接在自己的王朝做这番实验的。

即便是能成,所消耗的银钱、精力,也给人一种不值的感觉。

“除此之外,难道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老朱当然也知道,这么做有些得不偿失。

可这个缺口太大,除此之外,根本不可能有第二种办法能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填上。

更何况,让中原百姓全部读书识字,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哪怕有过,也绝对能称得上一句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只要有足够大的基数,就能选出足够多的人才。

“可……”

“百姓都读书,都明事理,对我们而言,真的是什么好事吗?”

大唐之内的某个皇帝在沉默了很久之后开口问道。

少数寒门读书识字,为了参加科举寒窗苦读数十年。

这种事他们能接受,并且也觉得是好事,是自己给了底层寒门一个翻身的希望。

可老朱的意思,很明显是朝廷出钱出力,让所有的百姓都能读书识字。

这针对的可就不是寒门了,而是那些最底层,最愚昧的百姓!

然而想要维持王朝的稳定,最好也最方便的手段,就是愚民。

只有百姓变的愚昧无知,才更好糊弄,更便于统治。

一旦他们都明白了事理,在某些时候,后果将会无比的严重!

然而对于他的看法,老朱只回了两个字。

“呵呵!”

天幕的出现,就意味着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

如果还一直停留在从前的观念,那老朱就只能说,被淘汰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是时间问题!

愚民?

那如何填补这个缺口?

且连中原的百姓都没能照顾好,又谈何其他国家未曾开化的平民呢?

眼下这情况,就是刘邦在挑战中遇到了麻烦,他们便去想办法见招拆招。

因为这都是他们将来很有可能遇到的,同样的问题。

如果刘邦能够成功解决那些问题,那就意味着他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段,甚至还能更改良些。

而若是刘邦解决不了,或者他们想不出办法。

那就意味着这条路行不通。

意味着无限制的扩张国土,将目光所及的一切纳入麾下这件事,行不通!

但这样的答案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至少不能让老朱满意。

将来数百年之后,泱泱中原会被很多人骑到头上。

若是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既然知道,他便不能允许自己不去解决,不去消灭这隐患!

而相隔数百年,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手段就只有,将他们全部攻占,纳入大明版图之内!

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

反正他老朱是开国之君,稍微好战些,也不会有太多的骂声。

再者说了,即便被骂穷兵黩武,那也挺正常的。

他不在乎!

只要能想到办法解决善后之事,剩下的,他都可以不在乎。

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

“可惜,刘邦在挑战中看不到你的提议。”

“否则寡人也很想看看,这么做究竟能否行得通。”

“以及,你的这个主意得消耗多少银两和人力!”

在争论之后,老朱表示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

嬴政则是除了他自己之外最看好这个提议的人。

久不开口的他,也着实是被老朱这个大胆的想法给勾出来了。

“天文数字!”

李二甚至都不用细想。

将识文断字普及开来,说起来倒是只有一句话,真正要去施行的时候。

学堂要建的吧?

总不能让百姓坐在露天之处淋雨读书,纵使人能坚持下去,书也是会被毁坏的。

那么问题来了,想教导全天下的百姓,那得建多少学堂?

建这些学堂需要多少人手以及钱财?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学堂建起来了,教导他们的先生又从何处去找?

哪怕是往多了算,一名先生教导百名学生,那恐怕全天下的秀才也不够用!

再退一万步,学堂建起来了,先生也足够,那书籍呢?

哪里来的那么多书籍给百姓人手一份的去学?

这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足以将任何一个王朝的天子逼疯。

主意是好主意,但任何一个王朝,都很难去实现!

且很多地方的百姓你愿意去教,他们都未必愿意去学!

在他们看来,读书识字或许还不如多做两天活来的实在。

毕竟寻常百姓又不指望去考功名,他们不懂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只能看到实在的东西。

“难如登天!”

看着李二将其中的难点拆解出来,哪怕是提出这个主意的老朱也是不禁头皮发麻。

不要说彻底推行下去,就是最基础的学堂都让他感觉到了极大的难度。

这可不是说建就能建的,由谁负责,当地官员又要如何协调,以及国库要如何分派钱粮。

哪怕彻底排除掉贪污的情况,也依旧是恐怖的负担。

甚至于掏空大明国库,也未必能够填的满这近乎无底的深渊!

再往后的难题,更是想都不敢想要如何才能解决。

的确,他所说的让所有百姓都能做到读书识字,能够解决绝大部分难题。

可想做到这一点,本就是天大的难题!

“能看出来,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代人能够做成的。”

“但寡人有种预感,若是做成了,定然能够惠及千万代!”

嬴政的目光本就非同寻常。

他能够在六国都想着割据一方的时候便提前看到一统的必要性。

如今在老朱的提醒之下,自然也能看出这么做的好处。

一代人做不成,那就两代人。

两代人做不成,那就三代、四代甚至更多!

只要真正想去做,那总有一日能够达成这个目标!

耗费数代人的力量惠及千秋万载,不划算吗?

这笔生意无论怎么算,都是赚大了的!

“你始皇帝的预感应当无人去质疑,可问题是,三四代人真的就能达成这个目标吗?”

“最大的可能难道不是拖垮整个朝廷的财政,却依旧不见起色吗?”